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微写作实践

2023-12-09 16:0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级中学杨红莲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母亲文章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级中学 杨红莲

语文作为初中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有效输出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开展微写作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有效落实语文教学要求。本文从微写作的概念、作用、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微写作的概念简析

微写作是指字数在150字左右,具备灵活性和多元性特点的一种写作形式。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微写作的整体构成突出一个“微”字,其内容精炼、结构紧凑、篇幅短小,能够伴随课程教学的开展随时随地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进行微写作创作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供具体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情境,让学生进行及时性的写作练习,以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微写作实践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初中阶段,受限于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束缚,许多教师开展的写作教学多是以应试为主,而从应试角度设计的写作教学活动会限制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缺少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写作特点,无法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在当下重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调整写作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练习随文写作、融合生活实际等策略,让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微写作作为字数少、结构完整的写作形式,用作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在能力提升方面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开展微写作教学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微写作虽然结构简单、字数较少,但是要想在字数有限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因此,开展微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微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语文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丰富微写作素材,这样,在语文内容的滋养下,学生的微写作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文学素养才能得到强化。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微写作实践的策略

(一)通过练习随文写作,传授写作方法

在学习微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不了解微写作到能够熟练进行微文章创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同时,教师要为学生介绍微写作的方法,如切入点、结构搭建等,让学生有迹可循地学习。基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随文练习,从不同的文章中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一课为例,在学习新闻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新闻的写作知识,教师需要从新闻的基础要素入手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新闻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于此,对应本次学习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便可以找到上述新闻六要素。如时间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地点是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人物是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起因是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经过和结果是胜利南渡长江。这样,学生便基本掌握了新闻消息的基础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新闻的基本结构入手学习文章。一般来讲,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新闻的主要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是辅助部分。因此,学生在练习消息写作时应重视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本文没有按照五要素的形式行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结构要素。通过分析文章可知,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是“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是“人民解放军正以……的命令”。

通过不同形式的分析,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而教师则可以结合当下的新闻实事组织学生进行随文写作练习,如以“华为手机mate60发布”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新闻消息。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对新闻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六要素、新闻基本结构等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闻写作的认知,同时借此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二)通过细致分析文章,激发写作兴趣

在微写作教学中,细致分析文章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微写作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并引导学生在深度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写作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微写作教学,锻炼微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知晓课程重点,即把握文章中母亲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注意文章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形象的,以及是怎样表现对母亲的深情的,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微写作知识,也是学生需要重点练习的微写作内容。其次,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划分文章结构。其中,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2—13段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叙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需要学生进行重点分析。比如,在作者小时候,母亲“好劳动”“整日劳碌着”,体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的品格;到了1895年—1900年前后,母亲遭遇了退佃、搬家和天灾等,并没有灰心,表现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与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母亲通过节衣缩食、借债等手段供作者读书,表现出母亲想要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通过分析上述内容,学生发现,作者借助具体的事件表现母亲的品格。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进行微写作练习,要求有事件、有内容,同时保证字数。在微写作中,学生可以选择多个切入点,如母亲的勤劳、母亲是值得回忆的、母亲的智慧等,而不同的角度意味着不同的组成事件,如体现母亲的勤劳,便可以回忆母亲在家庭中劳动的画面;体现母亲是值得回忆的,便需要找到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体现母亲的智慧,则可以从母亲的行为处事、教育子女等方面搜集资料。

这样,在微写作教学中,从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学习到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对微写作的兴趣,高效完成写作练习。

(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培养仿写能力

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抓住教材,是因为教材中的文章有深厚的知识可以挖掘,而且内容具有典型性,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微写作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以教材的重点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促进学生微写作水平的进步。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为例,学习唐诗《钱塘湖春行》时,教师需要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等理解诗词的关键性内容,而学生则需要基于上述知识进行景色的仿写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可以选择模仿古诗的写作形式,也可以运用具体的写作手法。首先,学生通读古诗,并提炼出古诗对景象描写的特点。如首联是远景描写、颔联是仰视描写(近景)、颈联是俯视描写(近景)、尾联则是远景描写,这样对钱塘湖的景色便有了远与近的观察。其次,具体分析诗中的字、词、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作者便从动物的变化描绘早春的景象。“莺”“燕”都是对春天极为敏感的鸟,以此象征春天的到来,其中又借助“几处”“谁家”说明了鸟儿并不是很多,而“争暖树”“啄春泥”则说明天气尚冷,鸟儿需要找到暖和的住所、重新筑起自己的新家,但就是这寥寥数字,便可以让人知晓春天即将到来。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早春”作为微写作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象征春天来临的意象,如破茧而出的蝴蝶、迎着暖意绽放的鲜花、突破冰雪封锁的小草、日渐解霜除冻的小溪等。在仿写练习中,学生可以模仿古诗作者对早春现象的精准刻画,如量词、动词、名词的运用等。

在微写作学习中,教师借助对古诗词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知晓古诗作者对词汇的精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斟用词汇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微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融合生活实际,培养观察能力

在练习微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意识到写作内容真实的重要性。在写作中,由真实为出发点而撰写的文章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更细致地雕琢微写作内容,实现微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课为例,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体会作者平淡而富有趣味的语言,以及作者对生活景象的观察,从而感知作者是如何寄情于景的。例如,在分析文章的第6--8段时,便可以充分体会作者对生活实际的观察。第6段中作者重点描写了昆明的菌子,如牛肝菌、青头菌、鸡枞菌、干巴菌等,从颜色、价值、做法等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如牛肝菌是牛肝色的、炒制时需要多放蒜;鸡枞菌的价值很高,并用笑话的形式突出人们对鸡枞菌的喜欢。而在第7段中,作者则重点描写了雨季中的果子杨梅,借助刻画卖杨梅的小女孩,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讲解至此,教师便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实际,为学生布置观察类作业,如在下小雨的时候观察雨中人、事、物的状态;下大雨的时候体会雨中人、事、物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微写作的形式形成文章。在观察练习中,学生可以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不同的人、事、物进行不同形式的刻画,以表达自己对雨中人、事、物的观察感悟。

对学生来讲,学会观察生活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能够对自身的微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语文知识,做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掌握,从而实现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通过撰写读后感悟,培养思考能力

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而言,思考能力是提高微写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加深对写作内容的思考,呈现出来的内容才会有更高的阅读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撰写读后感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思考,以锻炼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本书是一部纪实作品,蕴含着过去战争时代真实的人和事,对学生了解红色中国的发展、知晓曾经的历史事件有着重要意义。学生需要采取细致阅读的方式,对作品内容“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为后续撰写读后感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在作品中,作者记录的事件不止一件、人物不止一个、时间跨度较大,这些内容都需要在阅读中留意。同时,学生在阅读前便可以理出阅读思路,如作品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在何时、何地做过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便可以根据自己列出的阅读线索完成对作品内容的梳理。撰写读后感时,由于是微写作的形式,学生需要注意对写作角度的选择以及语言的运用,确保用最精练的语言阐述自己最深刻的情感。根据教材给出的专题探究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撰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如红军将领的外貌形象、童年经历,以及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长征精神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思考,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而且能够体会到士兵突破千难万险也要取得胜利的信仰与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极向上思想意识的树立。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借助对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分享,帮助学生了解长征,并促使学生思考长征中出现的人、事、物。而读后感的撰写则是学生对作品思考后的内容输出,是学生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微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微写作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将微写作训练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包括日常的古诗词教学、文章教学、写作教学等,使学生建立微写作概念,并在课程学习中逐渐锻炼自己的微写作能力、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实现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师要合理运用“练习随文写作”“细致分析文章”“挖掘教材内容”等实践策略,对学生的微写作进行全方位锻炼,以促进学生微写作的进步。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母亲文章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给母亲的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