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传承

2023-12-09 19:41唐泽华
文史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晋商家训家风

◇ 唐泽华

在家族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对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感召力。可以说,家风家训对一个家族长久的繁荣兴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晋商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其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是因为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庞大商业体系,更因为良好的家风家训带来的强大家族凝聚力。晋商的家风家训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继承并弘扬其中的思想文化精华,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晋商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

(一)诚信为本

晋商的家风家训大多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基础上,反映在“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上。晋商家训教育后代要“克己修身”,养成诚信、正直、节俭、谦逊、孝顺的品格。例如,祁县的乔家是晋商世家之一,乔致庸作为家族的第三代传人执掌家族产业时,就把“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写入了家规,时常叮嘱子孙无论做生意还是做人,都要以诚信为先。他还以《朱子治家格言》教导子孙,要勤俭节约,不能过奢靡的生活。为此,他亲手写下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晋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二)仁义为先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晋商在对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时,表现出一种以仁为先、以己度人的风范。例如,灵石王家大院的一副对联中写道:“追旧德为善最乐济乡里,修先业耕读传家望青云。”清光绪三年(1877年),北方遭遇严重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晋商也损失惨重。但他们急公好义,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捐钱捐物,承担起善款的募集、汇兑和发放的工作,协助政府救灾。在旱灾期间,祁县乔氏家族禁止族人修建房屋、吃肉食。他们广设粥棚,开仓放粮,捐献大量白银赈济灾民。介休侯氏家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一次性捐款3万两白银用于赈灾。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亲自书写并赠送了乔氏家族一块写有“仁周义溥”4个字的牌匾。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将“颂冠河汾”“为善必昌”的匾额赠予了介休侯氏家族,以赞扬其在赈灾捐款中的贡献。祁县渠氏家族积极捐款赈济灾民后,曾国荃题写了“载籍之光”的牌匾赠予渠家。晋商大户介休冀氏家族重修当地书院后,获得了“万间矮屋新文运,一片欢声满晋阳”的赞誉,赢得了“儒士欢颜”的美名。

(三)自强不息

晋商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品质。

清朝末年,外国列强入侵,对中国展开经济掠夺。他们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倾销洋火、洋烟、洋布等商品,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晋商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与外国资本家抗争到底,争取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机会。

太平县杨氏家族的杨世堂接手商号后,对洋商低价销售、牟取暴利、破坏市场的行为感到不耻,决心打破现状,与洋商一较高下。杨世堂抽出部分资金,派出经营能手,在津、沪、宁设立分号。因这些分号与洋行代办协议挂钩,大量的洋行资金存放在了杨家的商号里。杨家以市场价收购牛皮、羊皮、棉花、药材等原料,再销往全国。这样一来,洋行无法以低价收购西北特产,国内市场秩序恢复正常,杨氏家族也获利颇丰。

(四)恪尽孝道

在晋商家训中,恪尽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晋商王氏家族以“百善孝为先”教育后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王氏家族祖先王实,靠卖豆腐白手起家。相传,某一日,王实出门时,见一老人病倒路边奄奄一息,便主动上前帮忙,并将老人带回家中悉心照顾。老人对王实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便为他在静升村找到一处可当宅院的地基。老人离开后,买不起土地的王实继续起早贪黑地卖豆腐。静升村的村民被勤劳善良的王实打动,他们商量过后,一致同意给王实留下这块土地。多年后,王实利用卖豆腐攒下来的钱,在村中买地建宅,他居住的巷子被后人称为王家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尽心侍奉自己的父母,尊敬和爱护长辈,便是孝的含义。

(五)勤俭持家

晋商家训一直教导子女要勤俭持家,不可铺张浪费,不可挥霍无度。晋商大族在家规家训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要求:不生横财、不生恶钱、不坑蒙拐骗。

(六)先义后利

晋商一直秉承着“义利合一”的思想,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以义为本是晋商的经营理念。晋商认为,做生意固然是为了利益,但也要建立在诚信和义气之上。

(七)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即和谐、均衡、折中,晋商的家训家规充分体现着对“和”思想的推崇。晋商讲求以和为贵,注重家庭关系的和睦。明代曲沃富商李明性对父母十分孝敬,与兄长相处也很是和睦。当亲友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他常常主动给予帮助,唯恐失于照应。有一次,李明性听闻有族人放高利贷牟取暴利,他便将族人叫来当面斥责,并撕毁了欠条。由于李明性乐善好施、注重孝悌、扶助亲友,李氏家族日渐兴旺。祁县乔氏家族也格外注重和气生财。乔映霞掌管乔家产业时,其九弟性情暴躁,多与人交恶。一次,乔映霞将一双筷子递给九弟,九弟不耐烦地折断了。随后他又递给弟弟九双筷子,这次,无论弟弟怎么使劲也不能将其折断。通过这件小事,乔映霞让弟弟懂得了注重家庭团结、与家人和睦相处的道理。再比如,榆次常氏家族不仅将“和”思想写入家训家规中,还以“和”为堂号。常家第九代传人常万达把“世荣堂”改名为“世和堂”,将“中和”作为毕生的追求。

晋商家风家训的文化传承

(一)挖掘晋商家训的文化资源

首先,应深入挖掘有关晋商家风家训的文化资源,从历史、人文、家庭、教育、管理5个角度对文献进行梳理和整合。除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术组织,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课题组,与地方史志馆藏机构合作,建立晋商家规家训档案馆。其次,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以宗族后人、同乡邻里为依托,挖掘、抢救散落于民间的珍贵历史资料,充实史料库。最后,成立专家小组,对晋商各大家族中的家风家训展开深入研究,提炼晋商家风家训文化内涵,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晋商家风家训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与源泉。晋商家族在教育子女时,不但注重让孩子们学习书本知识,还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常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儿童的创造性,导致儿童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学以致用。所以,在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子女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大力宣传优秀的家风家训

如今,人们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走进了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介发展日新月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积极发挥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广度上的优势,宣传和弘扬晋商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

正如《常氏家训》所说:“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晋商家训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其品德修养、生活作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发掘晋商家规家训,使其与现代家庭教育融合,能够为我国家庭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五)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良好的家风可以涵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目前,多地已经将家风家训宣传教育纳入了廉政教育的范畴。家风建设成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晋商的家风家训强调严以治家、清廉正直、修身养性、勤俭持家,这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相契合。应将晋商家风文化资源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以优良家风涵养廉洁作风,构建廉洁文化培育体系,不断夯实廉洁文化的基石。

猜你喜欢
晋商家训家风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