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苯对酯类油/R32制冷剂混溶物黏度的改善研究

2023-12-09 08:49李雁秋王鹏张守杰
石油商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冷冻机烷基苯制冷剂

李雁秋 王鹏 张守杰

1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2 中国石油润滑油重点实验室

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及《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保条约的逐步实施,制冷行业使用的环保型制冷剂的种类及应用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15年1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关于氟化气体 (F-GAS)的新法规REGULATION (EU) No 517/2014 (以下简称F-GAS法规),取代了2006年版的旧法规REGULATION (EC) No 842/2006。F-GAS法规在原有法规的基础上加强了监管措施,并扩大了监管对象,旨在于2030年将F-GAS法规许可的额度减少至目前市场上的1/3。在F-GAS法规的附件3(ANNEX III)中,对全球变暖潜能值(GWP)≥150的家用冰箱和冷冻机、GWP≥750的单一分体式空调系统中的含氢氟烃化合物(HFCs)物质,均有明确的禁用日期。

R32(二氟甲烷)制冷剂的臭氧消耗潜值(ODP)为零;GWP值为675,约为R410A(含氢氟烃混合物)制冷剂的1/3 左右,单机的充注量仅为R22(二氟一氯甲烷)的2/3左右[1]。R32对R410A型空调压缩机生产线的适应性较好,且典型工况下的系统工作压力与R410A基本相当(80 ℃工况下约3.4 MPa左右),已成为可中长期替代R410A的制冷剂之一[2]。

与R410A制冷剂配套的冷冻机油多为酯类合成油(以下简称POE油)[3]。R32及R410A制冷剂均为HFCs类物质,依据相似者相容理论,当空调系统用制冷剂由R410A转向R32后,为这些系统筛选的适宜冷冻机油,仍以酯类(POE)油品为主[4]。与R410A相比,R32设备的系统压力更高,R32与POE油的冷媒相溶性值普遍偏高;且油品与R32在制冷系统的高温工况下混溶后,存在“油/剂混溶物”黏度值大幅下降的问题[5]。说明“油/剂混溶物”的黏度特性,与系统工作压力、温度、制冷剂种类及填充量等,均有密切的关联性。

运动黏度是润滑油关键的技术指标之一。制冷系统中油品的润滑及密封性能,取决于“油/制冷剂混溶物”的黏度特征。目前,R32制冷剂因具有更低的GWP(全球变暖潜能值),被广泛用于空调系统替代R410A制冷剂,2种制冷剂的配套润滑油均为酯类油(POE)。R32替代R410A后,油/剂混溶物的黏度急剧下降,导致油品的润滑性及密封性随之变差。实验室采用自建的油/剂混溶物黏度测试设备,对混溶物的黏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烷基苯组分可改善“POE/R32混溶物”的黏度。以POE-A油中引入烷基苯G油为例,给定高温工况下的油/剂混溶物黏度值,由2.3 mm2/s提升至3.4 mm2/s,有效保障了设备的润滑及密封的基本需求。

POE油在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效果,极大地依赖于设备高温侧冷冻机油与制冷剂混溶时的黏度特征。通常情况下,高温侧油中的制冷剂含量与系统的工作压力存在正相关性。以R32系统为例,当最大压力为3.4 MPa时,油品中R32的含量通常可达到5%~10%(质量分数)左右,导致油品因制冷剂的稀释效应,出现黏度下降的现象。当油品黏度降至警戒值以下时(低于3.0 mm2/s),作为抗磨剂等功能剂载体及工作腔密封流体的冷冻机油,难以在高温运转表面及轴封等部位形成稳定的油膜,进而导致运转部件的磨损及密封失效等不良现象[6]。

常见的R32系统油品润滑方案,多采用提升配套油黏度等级的方法,应对R32制冷剂的强稀释效应。比如R32空调系统中,将常规的68号POE油品调整为75号或85号POE油。但高黏度级别的POE油通常与R32的相溶性能不佳,容易造成润滑系统的油品在蒸发器等低温部位滞留的不利现象,进而影响系统的制冷效率。研究文献表明[7]:烷基苯类合成油在运转部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可与氟氯烃(CFCs)和氢氟氯烃(HCFCs)混溶后,均具有较好的黏度保持性,因此被广泛用作此类制冷剂系统的润滑油。虽然烷基苯与液态HFCs制冷剂的相溶性较差,但与部分压缩后的气态HFCs之间(高温工况)仍具有适宜的相溶性。本文采用新型烷基苯材料与典型POE油组合的方式,对POE/R32混溶物的黏度进行调整,在保障油品与R32相溶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POE/R32混溶物的黏度保持性,保障油品在高温工况下具有适宜的润滑性及密封性。

与R32相溶性适宜的油品,可有效降低R32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8]。空调系统中油品与R32的相溶性,通常以10%(质量分数)含油量时的相溶性温度不高于-10 ℃为宜。当油品与制冷剂的相溶性不佳时,含油制冷剂在冷凝器或蒸发器等低温部件发生相态变化的过程中,所携带的油品会部分滞留在制冷循环管路中,导致回流压缩机的润滑油量减少。因此,开发与R32低温相溶性及高温混溶性适宜的配套润滑油,对提升新一代空调机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部分

各类冷冻机油与制冷剂的物性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的油与制冷剂的混溶物在高温高压工况下,因分子官能团极性的差异及混溶分布的不对称性,通常会表现出各自复杂的“混溶”特征。混溶物的黏度通常会随着温度、制冷剂填充量的不同而改变,常规检测设备难以完成相应混溶物的黏度检测工作。需针对性建立模拟实时工况的黏度测试平台,从而获得准确的混溶物黏度数据。

Scott Bair[9]采用高压旋转黏度仪,在测试冷冻机油与制冷剂混合物黏度值的研究过程中,将给定压力及温度值作为核心的测试参数,并将温度参数设置为间隔20 ℃,以保证数据具有较好的区分性。混合物的运动黏度使用振荡活塞黏度计,通过记录活塞移动所需的时间获得具体的黏度数值。

实验室依据相关的研究过程,建立了酯类油/R32制冷剂在给定工况下的“混溶”体系及混溶物黏度测试的试验装置,用于测定不同混溶比例下的油/剂混溶物黏度。具体的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油/剂混溶体系构建及混溶物黏度测定的试验装置

图1中的压力容器由T316不锈钢制成,油/剂混溶物的容量为500 mL。容器顶部进行了开孔处理,压力计通过毛细管与开孔处的端口连接。加热器提供30~150 ℃范围内的恒温环境,油/剂混溶物的温度采用铂电阻温度探头测量,压力使用压力计测量。

试验过程中首先向釜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冷冻机油样品,通过外部联通制冷剂的输入调节及计量系统,可形成不同混溶比例的油/剂体系。采用内置的搅拌、加热装置及制冷剂泵等组件,可获得指定设备工况下、任意混溶比例的油/剂混溶物。使用内置的振荡活塞黏度计部件,通过其软件系统采集活塞移动所需的时间,并进行记录及换算,最终获得油/剂混溶物的黏度数值。

结果与讨论

3种POE油品的性能分析及油/剂混溶物黏度

一般说来,制冷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件处于流体动力润滑条件(如轴/轴承)或混合润滑条件(如叶片/滚柱)下,滑动部件的接触面间由油膜隔开。因制冷剂的稀释效应,油品在运转部件间的油膜厚度与润滑性能,与油/剂混溶物的黏度值,存在密切的关联性。随着工作温度的不断升高,油/剂混溶物的黏度值将会逐步降低。因此,如何合理调整油/剂混溶物的黏度,保障高温工况的运转部件及工作腔,获得密封及润滑承载所需的稳定油膜,是非常重要的[10]。

实验室选取3种典型的R410A空调制冷系统用酯类油(POE型)(简称:POE-A、POE-B、POE-C),开展油/剂混溶物黏度的测试试验。其中,POE-A、POE-B也适用于R32空调制冷系统,POE-C可用于R32热泵机组。3种POE油品的典型性能见表1。

表1 3种POE油的性能分析及在典型工况下的混溶物黏度

由表1可知,与R410A相比,R32与同一种POE冷冻机油的相溶性较差。相同的高温测试工况下,R32替代R410A后,POE油/制冷剂混溶物的黏度值,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在相同的制冷剂填充量(10%浓度)及给定测试工况下,与制冷剂相溶性不同的3组油品,其“油/制冷剂混溶物”的黏度值下降幅度也各不相同。

烷基苯油及POE油与 R32混溶物的黏度变化趋势

Katsuya Takigawa、Stanley I.Sandler等人关于“制冷剂/润滑剂混合物的溶解度和黏度:氢氟碳/烷基苯体系”的研究表明:某种结构特征的烷基苯,可与HFCs形成稳定的微混溶及混溶体系。采用特殊 “轻蜡-HF”工艺可获得C10~C13烷基苯油[11]。即对C10~C13的烷烃混合物进行脱氢处理,将生成的内烯烃在HF催化剂作用下与苯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苯油(以下简称G油)。这种结构的基础油可与一定比例的R32制冷剂形成微混溶态流体。G油的典型性能见表2。

表2 G油的典型性能

实验室模拟80 ℃高温工况及R32制冷剂的填充量条件,对比考察G油及A、B、C 3种POE油,与R32混溶物的黏度值变化情况,具体测试结果见图2。

图2 4种油品与R32制冷剂在多比例混溶状态下的黏度变化

由图2可知,给定的高温测试工况下,POE-A油、POE-B及POE-C油在R32填充量为0~15%的区间内,油品与R32制冷剂形成的POE/R32混溶物的黏度,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G油与R32制冷剂形成的混溶物,其黏度值与R32制冷剂填充量的关联曲线较为平缓,说明G油与R32制冷剂共存时,具有较好的黏度保持性。

G油对POE/ R32相溶性及混溶物黏度的关联性影响

G油与R32混溶物在高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黏度保持性。但其与R32制冷剂的相溶性值偏高,单一成分未达到制冷设备的低温工况用油要求。因此,在采用G油改善POE/R32混溶物黏度时,需同时考察该组分引入后,对油品与R32相溶性的不利影响。确保黏度性能改善后的油品调整方案,与R32制冷剂具有适宜的互溶性能(不高于-10 ℃)。在保障设备高温工况润滑需求的同时,避免油品在设备低温部件(如蒸发器)的析出及滞留等不良现象。

将适量的G油分别引入到POE-A、POE-B中,得到2种改性的POE样品——POE-1和POE-2,对比考察POE-1和POE-2样品在“与冷媒的相溶性”、“油/剂混溶物黏度”项目上的变化情况。POE-1和POE-2的改性方案及测试结果,分别见表3及图3。

表3 POE-1和POE-2理化性能分析

图3 POE-1和POE-2与R32混溶物的黏度改善情况

结合图2、图3可知,与POE-A及POE-B油品相比,POE-1、POE-2的“油/剂混溶物”在典型的高温工况区间(5%~15%R32填充量及80 ℃),其黏度值的下降梯度明显变缓,“油/剂混溶物”的黏度衰变规律,更接近G油/R32混溶物在高温工况下的黏度变化趋势。

在给定的典型高温工况(10%R32填充量及80℃)条件下,POE-1、POE-2的“油/剂混溶物”黏度值,由改性前的2.3 mm2/s和2.9 mm2/s,分别向上迁移至3.4 mm2/s和4.0 mm2/s,说明5%~15% R32填充量范围内,引入G油对POE/R32混溶物在高温工况下的黏度保持性,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

表3测试数据表明,与POE-A、POE-B油相比,引入G油的POE-1、POE-2样品,与R32的相溶性能均有劣变的趋势;但POE-1与R32相溶性仍保持了“不高于-10 ℃”的指标水平,满足R32空调系统低温工况的用油需求。

结论

目前,R32制冷剂作为R410A制冷剂的替代工质,已被广泛用作空调的制冷剂。R32制冷剂对油品的稀释效应,大于R410A制冷剂。因此,在开发与R32配套的酯类冷冻机油过程中,需尽可能消除因油/剂混溶物黏度快速下降,所衍生的高温侧运转部件润滑及工作腔的密封问题。采用提升配套油黏度的方法,可以改善R32制冷剂对油品的强稀释效应,减小“油/剂混溶物黏度”快速下降的趋势。但高黏度级别的POE油,通常存在与R32相溶性不佳的现象,导致油品极易在蒸发器等低温部位滞留,进而影响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本文依据相关研究文献,通过自主搭建的“混溶体系及油/剂混溶物黏度”试验装置,在保持油品黏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以“油品与R32冷媒相溶性不高于-10 ℃”为前提,考察将R32制冷剂中黏度保持性较好的功能组分——烷基苯G油,引入到酯类油中改善油/剂混溶物黏度的可行性。实现了“POE/R32混溶物”在给定高温工况下、黏度值“不小于3.0 mm2/s”的改善目标。保障油品具有良好回油性能的同时,有效改进油品在设备中的密封性及润滑性能。为R32空调系统用油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冷冻机烷基苯制冷剂
扬州市出台“制冷剂六条”提升制冷剂安全管理水平
驱油用烷基苯的组成分析
苏州静思园冷冻机房大数据智能化技术项目改造
秦山三厂冷冻机常见故障及原因
汽车空调冷冻机油的选用与加注方法研究
近共沸制冷剂R134a/R1234yf的PVTx性质的实验研究
微反应器中十二烷基苯液相SO3磺化过程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
美国拟对中国制冷剂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直链烷基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