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在阳光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3-12-10 05:02戴佳金海滨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挑战阳光动作

☉戴佳䶮 金海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参考“健康、运动、阳光、未来”的宣传口号,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训练。由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所以,枯燥机械的训练很难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积极主动锻炼中。教师可以利用基于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的“体育游戏是一种课外学习”的思想,将游戏法融入到阳光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一、基于心理特点,谈游戏法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性,获得愉悦体验

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吸引学生走向操场,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探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点的游戏,这样才能优化游戏设计的应用原则,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游戏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愉悦体验。

例如长跑、实心球、跳远等体育项目训练时长较长、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很难激发参与兴趣。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基于趣味性原则,通过设计游戏情境、增加趣味竞争等方式,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愉悦感,提升学习效率。如将长跑和“森林探险”结合在一起,在跑道上放置一些画有动植物的卡片,让学生一边跑一边收集,这样能使学生消除疲劳感,获得审美享受。将实心球训练和“炮弹攻击”场景结合,将跳远训练和“跨越沟渠”情境融合,也都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唤醒他们生活体验感,提升参与兴趣。阳光体育注重趣味性原则,能调整体育活动气氛,促进学生参与,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二)整合性,提升身体素质

在运用游戏法的时候还要注意整合性,要符合阳光体育的要求,利用体育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发展思想品德、智力、审美情趣等。教师要探讨如何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阳光体育的特点设计整体性教学活动,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在训练中不要仅安排一方面的训练,而要让学生在综合锻炼中提升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平衡性等各种能力。二是要注意身体素质和品德心理的整合提升。如“跨越沟渠”这个游戏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跳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勇敢挑战自我的信念,促使他们坚持不懈地奋斗。三是要注意将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展现出多元文化的整合。如“森林探险”这个游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慢跑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肺活量,还能让他们了解各种动植物,提升环保意识,认识到人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将游戏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通过力与美的有机结合,能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创新性,发展思维能力

创新性也是游戏活动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要通过整合、调整、删减等方法,优化游戏设计,让游戏体现出新意,还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自主参与到游戏设计中[1]。这样才符合阳光体育的要求,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智力也有所发展。

注重“未来”感,是设计阳光体育活动的要点。故此,教师要安排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场景创新。教师可以将学生不熟悉的场景引入到游戏中,如“炮弹攻击”游戏设计了一个学生陌生的战争场景。二是内容规则创新。教师要将体育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和游戏巧妙结合在一起。如“炮弹攻击”中,炮弹的攻击点,处于斜上方45 度左右,这正好是实心球投掷的注意事项。三是设计主体创新。除了由教师设计以外,也要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设计中。如有学生建议在“炮弹攻击”的基础上,给各个小组打分,这样调整游戏规则,能体现出竞争性。通过这一系列创新设计,学生的参与兴致更浓厚,也能主动思考如何优化游戏设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模仿能力较强,创新思维能力不足,故此,教师要多安排学生参与到游戏设计中,优化阳光体育活动。

二、指向运动习惯,谈游戏法的应用时机

(一)融入课堂,强化专项技能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故此,体育活动的设计要指向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要基于这一点运用游戏法,把握好游戏和体育活动融合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游戏和各种运动专项技能结合在一起,清晰、生动地展现动作要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生动而高效,这是阳光体育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如,在立定跳远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自己很难控制身体在空中的动作,无法做好伸腿、调整重心的动作。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空中控制”专项技巧结合在一起,设计“空中定格卡”游戏。该游戏在地面上放置垫子,学生想象在立定跳远中,最完美的空中姿势是什么,然后侧躺在垫子上,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将其动作拍摄下来,大家一起分析这样的动作是否合理,如何在空中做出此动作。此后将垫子一侧垫高,依然要学生做出定格动作,由于重力作用,他们需要适当控制身体。随着垫子不断增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控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肌肉记忆,此时再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他们能更好地调整体态,做出标准的空中动作。枯燥乏味的训练无法构筑高效的阳光体育课堂。相反,如果能巧妙融入游戏,则能降低难度,让学生提升兴趣,从而优化专项技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间,形成积极人格

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研究内容。教师要注意将体育训练和人格培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总结自身的各种问题,并试着挑战自我,在提升体能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2]。

阳光体育注重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街舞、体育舞蹈、芭蕾舞等融入到课间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项目,参与其中。在参与舞蹈训练的时候,他们要试着挑战自我,根据音乐节律的变化控制身体,做出下腰、劈叉、旋转等难度较大的动作,挑战自我。在学生遇到困扰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请其他同学帮助其寻找问题,激励同伴挑战自我的勇气。如有一名学生身体柔韧性不足,控制重心的能力不强,在下腰的时候总是下不去,此时,其他同学要鼓励其挑战自我,并推荐一些有助于提升腰部柔韧性的训练方式,也可以拉着同伴的手,辅助其下腰,帮助其控制重心,保护其安全。久而久之,该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不能退缩畏惧,要和伙伴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渐渐形成了积极的人格。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让他们逐步形成敢于面对现实的积极人格。

(三)延伸课后,渗透终身意识

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学生可以在课后参与兴趣小组活动,融入到球类、体操、民间体育等活动中,还可以交流讨论,相互帮助。这样,他们能渐渐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培养习惯。

组织篮球小组、足球小组、健美操小组、武术小组等兴趣小组,能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由于兴趣小组的设计是跨班级、跨年级的,故此,他们可以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促使他们增长见识,学校还会定期举行各个小组之间的“大比武”,学生可以展示独有的技巧。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让阳光体育有了更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后活动中,自由度、主动性都得以提升。

三、聚焦核心素养,谈游戏法的应用策略

(一)指导自主设计,生成体育情感

优化阳光体育教育,教师要关注体育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体育情感入手,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游戏。采用游戏法,学生也能参与到体育游戏的自主设计中,进而产生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生成体育情感。

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学生要参与体操,但是该活动较为枯燥,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够浓厚。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设计中。将体操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有一名学生将体操和“动作接龙”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该游戏中,一组学生排成一列,第一人先做出一个体操动作,下一个人要先重复第一人的动作,然后做一个自己的动作,以此延续下去,看看谁先忘记动作。此外,还有学生将体操和“拷贝不走样”结合在一起,第一名同学结合词条,加入体操动作,做出该词条的内容,后面的同学要在无语言交流的基础上模仿前一人的动作,最后一个同学要猜出词条的内容。这些游戏都由学生自主设计,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和体操巧妙结合在一起,对体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他们参与体操训练,则学生的参与度更高。阳光体育项目要求体现阳光性,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阳光体育中加入游戏能让他们集中精神参加游戏,增强体验感。

(二)设置挑战关卡,塑造体育品格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更要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品格包括了战胜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点,设计各种挑战关卡,让学生参与到走、跑、跳、投等活动中,不断寻求进步,战胜自己。

教师可以整合体育项目、体育品格,设计系列挑战活动,让阳光体育活动体现出系统性。“运动飞行棋”游戏和普通的飞行棋玩法相似,但是用体育运动替代了各个关卡的内容,学生完成关卡要求,可以前进相应的步数,反之则要后退这些步数。关卡包括个人挑战类、集体挑战类两个类型。在个人挑战类项目中,学生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高抬腿、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又或者要挑战倒立、前滚翻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这些活动都提升了他们挑战自我、勇敢奋斗的精神。在集体挑战类项目中,学生要邀请好友组成团队,并与“关主”展开对抗。关主一般由擅长某项目的学生组成,挑战者要团结合作,完成传球过人、扣篮得分等项目,最先到达“运动飞行棋”终点的学生是胜利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通过该活动,他们认识到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团结合作,就有可能会挑战成功。在个人挑战中,学生战胜了自我,逐步形成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集体挑战中,学生提升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也正是阳光体育活动追求的效果。

(三)拓展学科资源,培养体育个性

阳光体育要求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包括提升运动能力、培养运动习惯等方面,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故此,教师要在游戏设计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色彩。由于学生擅长、喜爱的学科各不相同,故此,教师要突破学科之间的障碍,拓展其他学科的资源。

教师可以将语文、历史等学科和游戏结合起来,融入阳光体育课后活动。如结合语文学科,设计“诗词接龙跑”游戏:学生事先根据小组人数设计好一句诗词,将诗词作为接力棒,第一个人传递给第二个人时,念出第一个词,而后依次类推,全部队员都跑完后,要高高举起手,连续性念出整个诗句。该游戏既能锻炼短跑,又能让学生温习古诗词,一举两得。结合历史学科中的各种经典战役,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抢地盘”的小游戏: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搬运不同颜色的实心球,在场地中间画有很多格子,他们要将自己的实心球填满格子,并拿掉其他小组的实心球,送到规定地点。一段时间后,看看谁占据的格子数量最多。学生要总结一下,看看能否将历史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抢地盘”,提升小组搬运实心球的效率,破坏对方小组的计划。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拓展学科资源,设计多元化游戏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科资源,构筑有拓展、有影响、有内容的体育课堂。

体育游戏也被称为“活力性”游戏,是以人们的基本运动能力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编创的体育活动。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各种游戏,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增强其身心健康,促使其发展智力、社会适应性,提升其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体育活动,也才能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挑战阳光动作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动作描写要具体
走在阳光路上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