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学课堂”模式下小学书法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12-10 05:02岳庆元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书写汉字书法

☉岳庆元

优质的书法课,不仅能带给学生一场独特的视觉体验,也能让学生陶醉在艺术之中,获得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现阶段,许多学生所写的字东倒西歪、比例失调,书法教学迫在眉睫。而融学课堂是五育融通、资源融汇、学教融和的课堂,能有效实现育人要素的整体统一,彰显课程资源的优化安排,并体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师生融洽共生。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融学课堂更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全程,突显本位。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打造融学课堂,积极用5G 加速度全面提升书法教学的质量,让书法课堂不断增值,从而让书法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五育融通,健全发展

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只有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够姹紫嫣红。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渗透,教师认识到了教育的综合性、科学性,不再单单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素养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而是立足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从德育、美育等多元化的视角出发,进行书法教学策略的优化、升级,从而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中,真正健全学生的发展之路[1]。

(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占据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但是,在书法教学中,许多教师始终不得要领,不知道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指导,导致德育的进度缓慢。学生在练习书法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便是教师展开德育指导的最佳时机,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田绽放德育之花,让学生形成更加坚韧的性格。

例如,在“宝字盖、秃宝盖”的教学中,当指导学生学习了这类字的字形结构,引导学生把握了书写的一般规律后,教师便会组织学生展开自主练习的活动。随着练习时间的变长,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放弃、疲倦等状态,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最终的书法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停下笔,再为学生讲述一些书法大家废寝忘食学习书法的故事。例如,王羲之天台拜师、柳公权发奋练字等。随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以便学生在不断讨论中,挖掘这些故事的德育内涵,汲取王羲之等人身上的精神品质,从而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书法练习。在学生后续进行练习时,教师也要使用“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等话语激励学生,维持学生练习书法的信心。

德育是五育之首,德育不仅关乎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更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书法教学中,优质的德育指导,能够滋养学生的灵魂,让学生认识到书法大家练就深厚功底的不易之处,从而主动地以名师大家作为榜样,积极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困难,强化坚忍品质。

(二)交流鉴赏,启智增慧

书法是一种观赏性的艺术,能够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株独特的花木,在对书法作品进行欣赏时,也会产生差异性的审美体验,对此,在学生展开书法欣赏活动时,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请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想法,以便不同的审美思想在交汇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结构的汉字时,教师便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展开审美鉴赏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呈现一些上下结构的书法作品,并借助这些书法作品,为学生进行精准讲解,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随后,教师再展示其他上下结构的汉字及其对应的优秀书法作品,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欣赏的时间,使学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这些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一定的欣赏结论后,教师再搭建小组,请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想法,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角度,更加全面地发现这些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主动创建审美鉴赏的活动,并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能让学生在交换彼此的想法中,进一步开发智力,强化审美能力,从而让美育在书法教学中落地,真正促进学生感受书法艺术内在之美,折服于书法的艺术魅力。

二、资源融汇,丰富课堂

资源的匮乏,是影响书法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的书法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仍旧将字帖等传统工具当作书法教学的主要资源,毫无新意,导致书法教学犹如一座高山,难以被学生翻越。对此,在打造融学课堂的背景下进行书法教学,教师要积极将多种资源引入课堂,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法课上得风趣横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发现书法的魅力,主动练习书法[2]。

(一)融合微课资源,活化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书法教学中,经常存在虽然教师用尽心力地教,但最终收效甚微的情况,学生难以领略书法的魅力,无法清楚认识到书写的笔法。而微课程是一种微小、精悍的教育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呈现灵动、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在书法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微课程资源,能够弥补以往书法教学中的短板,使学生基于细微之处出发,看清横撇竖捺的书写运动轨迹,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的节奏、笔法的韵味,从而准确掌握书法。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左窄右宽”左右结构的汉字时,教师便可以发挥微课的价值,引导学生掌握这类汉字的书写特点,使学生逐步规范、端正完成书法练习。在教学准备环节,基于对书法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师能够明确“左窄右宽结构汉字的书写特点”等内容是着重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基于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微课的制作,并在微课中演示“惯”“渡”等汉字的书写笔画。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将做好的微课播放给学生,请学生基于动态、形象的学习资源,更加迅速、更加准确把握“惯”“渡”等汉字的书写要点、注意事项,如“渡”字最后一笔捺是斜捺,长度应当适中等。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掌握书写“惯”“渡”等左窄右宽结构汉字的规律。

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开发微课程,能够简化学生学习书法的方式,弱化学生理解书法技巧的难度,使学生透过形象直观的视角,提高学习书法的质量,促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书法。

(二)融入电子通讯,开放学习空间

资源的开发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在过去的书法教学中,学生学练的场所仅限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犹如一只困在牢笼里的小鸟,难以挣脱课堂的枷锁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步走入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制胜的不二法宝。对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教育云空间、公众号等,建立“书法课堂”,让学生拥有线上自学的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翰墨飘香”公众号,为学生构建线上学习空间,有效解放学生的学习场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公众号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为学生介绍一些汉字的书写技巧、要点,书写动画等,便于学生夯实基础,加深印象;第二个板块可以上传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等,便于学生欣赏,陶冶情操;第三个板块则可以上传一些书法大家的奇闻趣事,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等故事,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定期更新公众号中的内容,时刻保持学生对公众号的新鲜感,以便增加学生使用公众号的粘性,让书法始终萦绕在学生的身边。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模式也正运用于课堂,成为助推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为学生制作线上学习空间,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形式中解救出来,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书法,从而真正让书法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学教融合,彰显本位

教师不是“军阀”,不能强行根据自身的经验,为学生渗透书法知识,而是要参考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规律,设定学习活动。在打造“融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应该主动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有效凸显学生的本位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踏上书法之路,越走越远。

(一)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教师的精讲,是学生获得养分的重要渠道。相较于学生而言,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书法知识,能够自然书写汉字,并把握其中的技巧。在“融学课堂”的模式下,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介绍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运笔的技巧等,让学生基于教师的精细讲解,把握书法的魅力。之后,教师再为学生预留时间,请学生自主进行练习,从而在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中,让学生保持学习书法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练习质量。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写“司字框、三框儿”时,教师便可以进行精细讲解,为学生的练习铺垫基础。就拿“司字框”来说,教师先为学生呈现“刁”这个汉字,带领学生一起对其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司字框”的书写要点,并用红笔突出第一笔横折钩。紧接着,教师继续为学生介绍司字框的特点,如“横短竖长”“横的起笔稍轻”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司字框的认识。随后,教师再请学生自主练习“司”“刁”等汉字,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的书写存在错误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从而保障学生练习的正确性。

教师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讲”,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为学生进行演示,再在学生进行练习时,为学生进行指导,能够让学生在“学”“练”中纠正不足,真正获得成长,切实使课堂成为师生思维碰撞、内心交流的舞台。

(二)学教通融,提升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绽放的可能,都能够释放自己的精彩。然而,小学生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师悉心的呵护与指导,才能够真正汲取成长的养分。新课标对教师的身份进行了定位,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遵循“师傅领进门”的教育思想,积极为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书法中的规律,以便学生真正拿好笔、写好字[3]。

例如,在教学“目字旁”“酉字旁”的造字规律、结构原则中,教师便可以做好方法的渗透,精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呈现带有“目字旁”“酉字旁”的汉字,如“睁”“眼”“配”“酸”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汉字,它们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自主揭开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拆解字形的结构,引导学生记忆位置,并透过书写练习的方式寻找其中的规律,以便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真正掌握“目字旁”“酉字旁”的造字规律等知识。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一般过程是“先看字形,再析结构,记忆位置,探寻规律”。这样,当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时,也可以基于这一过程,提高自学的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主动引领学生按照科学的流程学习书法,再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能够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之余,推动“教”与“学”的融合,为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难以依靠口述等传统方式,带来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书法教师应当主动地从“五育并举”的理念出发,放大书法教学的价值,积极应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发书法教学的途径,拓展书法教学的空间,并做好“教”与“学”的协调统一,在“融学课堂”中推动书法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基于书法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书写汉字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