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科学提问方法探究

2023-12-10 05:02李佳蕊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本课自然段思维能力

☉李佳蕊

“学起于思,想源于疑”,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精心设置问题环节,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见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帮助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此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目标

进行课堂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自主思考,使他们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教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基础技能。提问的目标就是教师要完成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使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

(二)提问要适时

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合适的时机,要在以下的情况中进行:第一,在学生有疑问,但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时;第二,教学重点、难点时;第三,在学生学习遇到阻碍时。

(三)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

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也要重视提问的难度和深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第一,提问的问题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第二,提问的内容不能脱离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积累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如果脱离了语文的教学内容,则会使学生产生较为混乱的感觉,不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1]。

二、小学语文课堂科学提问方法的探究

(一)提问要循序渐进,培养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语文的教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提问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思考到不同的解决方式,以此拓展思维空间。所以,在进行提问设计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不断激发出学生进行表达的欲望,使他们可以更加自信,以此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一语道破天机”的提问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也会使他们逐渐感到无聊和乏味,更加无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2]。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预习的环节,收集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其次,在教授本课内容之前,可以提出“大家了解鲁迅先生的什么事情吗?”,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讲解出来,使教师可以顺利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当中。再次,在讲解课文当中“谈《水浒传》”的内容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解了什么内容?体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美好品质?”使学生总结出本段的小标题,体会到鲁迅先生在谈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对这两段的教学内容记得更为深刻,理解得更为透彻。而在接下来讲解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几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也要利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不仅使学生深入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也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就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全部掌握,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是要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使他们能够从理解“是什么”发展到知道“为什么”。因此,这些问题的设置就要从易到难,并要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使学生能够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之中,更为真实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总而言之,教师要给予问题设计充分的重视,要改变传统提问方式的随意性,使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意义,包含深意[3]。

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方面,在课前导入环节进行问题设置。课前导入环节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问题设置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加具有精神、更加具有活力地进行接下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

第二方面,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教师首先就要从新课的重点、难点出发,问到关键。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章《龙的传人》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句话的意思,因此,教师就要从此出发,抓住这句话中的“龙”和“龙的传人”这两个关键点,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中国龙是什么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从文中的哪些语段当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并且不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本课课文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然后,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也要引导学生读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例如,“龙威力无比、变化万千、无所不能”,使他们能够对这一自然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而在结束了本自然段的教学之后,就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龙是威力无比、变化万千、无所不能的?”以此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阅读,促进他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完美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将这些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三方面,要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有一些内容无法理解,产生一定的疑问。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要时时检测,及时挖掘出他们不懂的地方,以此为问题设置的出发点,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水平,有效解决自身的疑问。

第四方面,要在课堂结束之后进行问题的设置。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内容的总结,并要设置出一些复杂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问题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巩固其本课的教学知识。

(三)合理利用时间,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课堂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 分钟,教师如何利用这40 分钟的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简单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很快就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枯燥[4]。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穿插一些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问题。但是,也要重视问题提出的时机,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一方面要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全面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问的次数,在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上,不能利用教学课堂上的全部时间进行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章《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可能会比较低,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就要在其中穿插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时时集中在课堂之上。首先,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引导学生将本课课文全面阅读一遍,让他们对本篇课文有一个基本认识,并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观看一些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其次,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可以提出问题“谈谈自己对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初步印象”,使学生能够利用本课课文当中涉及的成语:惊叹不已、无与伦比、鬼斧神工等,描述出自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初步印象。最后,要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之后,提出有关本段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他们对本课的教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注意力,以此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益。

(四)链条式展开提问,设置开放性答案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方面应注重根据课堂情况随机生成问题,保证课堂的生命力和活跃度,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按照文章的写作思路,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始终与教学目标相贴合,在问题不断过渡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文章内容之中,完成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单纯依靠链条式提问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为让课堂提问的教育引导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单一答案的问题限制学生的学习思路,保持问题的开放性,让“答案不唯一”的开放式问题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流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自由讨论探究语文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金色的鱼钩》为例,在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思想的写作方式,教师可在提问中设置开放式问题链条,一步步引导学生靠近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最终体会到“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辉”这句话的情感内涵。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哪些词汇和语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老班长的性格特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其次,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次要人物的存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教师可设置问题:“此前我们学习过故事的写作方式,通常人们主要用第三人称叙述或是第一人称叙述讲述故事,为什么本篇文章以‘我’为主视角展开故事,而不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内容呢?”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掌握了文章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故事中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变化过程,为后续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奠定优势基础。在课程的最后,教师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老班长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他有没有完成任务?‘老班长’走了,但他把什么留给了剩下的战士呢?”学生结合对前文人物的理解,将鱼钩与老班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结合在一起,理解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将科学提问法引入进教学当中,首先要在问题设置的时候,使提问的问题具有循序渐进的特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从课前导入、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疑问、课堂总结这些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本课自然段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秋天
培养思维能力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