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

2023-12-10 05:02☉王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数形情境探究

☉王 丽

为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教师积极跟随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实现思想层面更新,以创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理论,减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抵触心理,为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技巧。教师围绕不同主题,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其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更多数学思想,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及教育意义分析

(一)概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较为广泛。大家从数形结合思想的字面就可理解它的含义。通常,教师会将数学知识与图形相结合,利用该种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抽象数学理论。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掌握简便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二)教育意义

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教师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课堂进行有效融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创新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化繁为简。学生在思维训练中逐渐掌握重难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探究,逐渐活跃个人逻辑思维,在兴趣的引导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整合信息展开思考分析,有效激发自身潜在能力,适应数学课堂快速发展的教学节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形象呈现抽象概念

当前,教师为推动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主动结合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利用现代化资源创设情境,其中,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形象化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在后期的实践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1]

例如,教师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课的教学,首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围绕本节课主题,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数学课堂,利用周围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例如,询问学生:“小明购买雪糕共花费37 元,然后到文具店购买铅笔花费15元,小明一共带了100 元,现在求小明还剩下多少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整合相关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运算,列式为:100-15-37 =48 元。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自行展开探究分析,课前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为活跃学生逻辑思维,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创设情境。例如,抛出话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功能渲染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探究分析。例如,在动画片《熊出没》中,教师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题意进行探究分析。熊大现在一共有100 元,第一天购买蜂蜜花费51 元,第二天购买蜂蜜花费25 元,第三天在购买蜂蜜的途中丢失18 元,问熊大现在还剩下多少元?学生根据运算律法则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知识与图形相结合,列式为:100-51-25-18 =6 元。教师针对学生的竖式计算过程展开评价,利用该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为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搭建学校家庭桥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价值,活跃学生逻辑思维,教师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围绕主题联系实际进行问题设计。学生将知识与图形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一定技巧,有助于自身数学素质水平的发展。[2]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提前准备的线拉一拉、弯一弯,学生发现只有线段才能进行测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测量自己身边的书本、铅笔盒、桌子等。为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借助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1 米=100厘米。在此基础上,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分析,例如,手掌宽大约多少厘米?中指长大约多少厘米?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物体长度测量方法,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充分发挥课业任务的作用,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卷尺测量桌子、椅子、茶几、电视的长度,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获取数字信息,自由换算不同物体的长度单位:桌子长1.1 米=110 厘米;电视长80 厘米=0.8 米;椅子长90 厘米=0.9 米。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家校合作背景下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充分活跃学生理性思维,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有助于后期数学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传递简易计算方法

为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数形结合思想与课堂相结合,融入现代化技术为学生呈现生活化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跟随教师引导掌握简易计算方法。知识经验的丰富让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轻易。[3]

例如,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首先,围绕本节课主题,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手段活跃课堂情境,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询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哪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此时,学生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回忆:生活中的黑板、奖状、桌子、长椅是长方体;人们常用的色子、包装盒、魔方是正方体。课前的小互动间接活跃了学生逻辑思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学生循序渐进跟随教师引导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有助于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发展。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动态化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部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对立体图形的棱、面、顶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体展开计算,为学生传递简易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如,已知魔方一面的周长为32 厘米,求问魔方一边的长度为多少?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将知识与图形相结合,列式为:32÷4 =8(厘米)。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取正确答案,个人自信心持续提升,掌握一定计算技巧,对后期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更感兴趣。最后,教师为充分活跃学生逻辑思维,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将后期的课堂实践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学生两人一组结合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问题设计并进行探究,学生1:已知冰箱(平面图)为长方形的图形,冰箱一边的长为10 厘米,长方形的周长为32 厘米,求冰箱一面的宽为多少?学生2:32÷2-10 =6 厘米。学生在浓厚的课堂情境中运用简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形结合思想能充分活跃逻辑思维,有效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四)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活跃学生逻辑思维

为充分发挥学科价值,教师主动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其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够活跃学生逻辑思维,让后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4]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的教学,首先,教师利用案例导入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其中,学生发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8 格,顺时针旋转了180°,轴对称图形以中心为对称轴,两边的图片可以完全重合,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定义有了详细的了解,能够积极跟随教师引导进入课堂环境展开探究分析。其次,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分析,以此加深学生的数学知识印象。例如,在生活中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思考。问题的提出充分活跃了学生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发现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围绕着一个点旋转的,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活跃个人逻辑思维,有助于自身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最后,为让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更具趣味性,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例如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指令绘制图形,例如将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五格,然后顺时针旋转90°。实践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课业任务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有助于学生专业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五)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整合信息化繁为简

数学课堂中应用题种类较为丰富,为帮助学生快速将信息化繁为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探究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在高效的课堂环境中不断提升个人学习效率。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首先,学生在之前对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在课前带领学生适当的回忆,有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简化问题信息,教师开发利用现代化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超市”中借助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分析,实现自身技能水平的发展。教师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其中根据指令选购商品,例如,教师身上有50元,是否足够购买巧克力、薯片和卫生纸?此时学生确定重要信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模拟超市情境寻找三个商品的单价,其中列式计算为“6.6 +7.8 +12.5 =26.9 元”,答案是“足够的”。教师初步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整合信息化繁为简,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店员的角色,其中教师负责为学生下达任务,例如,今天星期天,妈妈让小明到超市购买胡萝卜、黄瓜、番茄和腐竹,但是小明只拿了30 元,问小明的钱足够购买这些商品吗?此时,学生在通读问题的基础上整合关键信息,融入模拟超市情境确定这些商品的价格,扮演店员的学生列式为:8.9 +3.5 +4.6+5.6 =22.6 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化繁为简,逐渐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趣味性实践探究氛围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学生逻辑思维逐渐活跃,为后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角度进行手段创新,积极思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在教育探索中实现教学手段创新,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数形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