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校园足球为例谈谈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3-12-10 05:02唐天涯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培育足球

☉唐天涯

教师需先掌握学生树立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且按照树立习惯的重要性创建培育策略,之后按照所创建的策略开展合理教学,这样才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展开听从指挥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培育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还可以提升学生开展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同时,教师示范足球动作,让学生观察模仿做出此动作,使学生对体育动作展开思考。如此,既培育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又锻炼学生学习足球动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团队比赛活动,以培育学生协作、竞争的能力,提高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一、培育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现代化教学规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当中的“体”则代表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注重体育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教学项目,而且还需培育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体育锻炼中,进而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锻炼需对一些动作或是细节进行长期的重复训练,这对小学生而言难度系数高且比较枯燥,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时候,要在锻炼过程中加强趣味性,且使用丰富多样的模式开展练习,以提升学生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培育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任务。同时,在教师开展教学中,需将体育锻炼习惯培育划分为几个环节,按照培育习惯的难度逐层对学生开展培育,以此减轻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负担,提高培育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成效。小学生具备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但能加强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身体素养,从而达到综合化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与进步打下坚固的根基。

二、小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基础原则

(一)综合发展的原则

当前素质教育中关键的一个原则是综合发展原则,这一原则与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相匹配,体育教学更需顺应此观点。综合发展原则要求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机会平等,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较高的水平。综合发展的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间的差别,为学生予以提高自身优点的空间。展开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后天的努力取得进步。综合发展原则既是对教师教学的规范,也是学生予以学习的关键流程。综合发展原则是创建在以人为核心的教学制度上,教师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持续提高自身的水平,促使班级中所有学生均能在公平的教学背景下获得积极发展,且发挥辅助性教学功能[1]。

(二)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作为我国传统儒家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背景下一样适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即个体化的思想,其主要核心思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科学有效策略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教学原则。教师需按照教学规律,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受教形式,教学当中不单单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重视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心理情况,按照各个学生学习的习惯创建出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适中,课堂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帮助学生创建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养与其他多种信息有大概的掌握,应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展开教学活动。

(三)教学灵活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持续发展变化的,学生在各个年龄时期思想状态与身体情况均会产生显著变化,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明显。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体现出日益提升的现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使用灵活教学的措施,降低教学策略存在的固化问题。例如,在小学生入学时开展合理的体育测试,因为身体的成长与年龄的上升,以往的体育锻炼措施早已无法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应用也不会获得明显的锻炼效果,此时就需要体育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训练内容进行升级或是完善,促使训练内容匹配学生的身体素质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合理添加训练内容,例如,让学生使用团队锻炼的方式,为学生创建适应性训练项目,并且为学生心理上予以激励,使学生有效提升训练成绩[2]。

三、小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育学生锻炼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建体育训练基础结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不重视的态度,影响课程开展的同时还会造成学生无法进行锻炼。体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学科,要想培育学生的锻炼习惯必须要培育学生的锻炼意识,唯有深化学生的锻炼意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产生紧张意识,如使用积分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团队,使用团队协作形式,团队内的学生需在学习足球过程中取得学习积分。由于是团队学习,每个学生均不想成为团队成绩的最后一名,就会更加积极融入到足球锻炼中。使用团队教学的模式还能创建多个足球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锻炼习惯,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小学生在成长当中存在较强的模仿心理与建立榜样心理。在开展足球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关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在引导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加入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顺其而然地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持续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学习的意识。通过长时间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在日后上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积极的课堂成效。小学体育教师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尽管应用的教学措施不同,然而在最终的目标均是培育学生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提升[3]。

(二)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推动良好习惯养成

在日常展开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教师需积极更新陈旧的锻炼观念,才可以将多项新型的教学措施加入其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小学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身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唯有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才可以在无形中培育学生的锻炼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勇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展示出其较为感兴趣的体育明星与活跃的体育赛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借助体育训练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使学生有效了解有关动作技能。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陪学生一同踢足球、一起跑步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课后的生活中积极参加足球活动[4]。

(三)了解体育锻炼技巧,并且开展实践行动

相对于体育课堂活动来说,社会生活中的锻炼模式不是简单的课堂活动方式,更是学生应了解体育活动的技能。若体育锻炼的模式不够合理,或是缺少一定的技能性,就会造成学生在体育项目开展中出现危险。因此在小学时期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就需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生活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开展普及,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的锻炼技术。基于此,学生才可以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同时开展使用。例如,在开展锻炼前,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做好有关的准备活动,有助于学生活动关节与韧带减少运动损伤。当学生体育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开展放松运动,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带来的疲劳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足球训练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传球与带球有关动作技术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与认识正确的动作姿势,之后使学生在动作技术掌握之后,再开展科学合理的提升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有效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此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5]。

(四)使学生了解锻炼益处,积极面对体育锻炼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开展前为学生讲述实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益处,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的整体发展有很多方面的效用。借助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培育学生勇敢向上与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当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出现倦怠情绪后,教师要借助体育锻炼,对学生开展激励,这样可以使学生维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有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够推动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的发展进步。例如,在开展足球比赛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持续展现传球的技能,教师需带领学生开展重复练习,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锻炼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脑力思维。针对班级中的女学生,教师要让她们持续地变换跳绳的角色。每位学生只有了解抛出绳子的重要环节,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跳绳技能。每个体育活动的训练针对学生来说均是一项有意义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学生较为犹豫的时候督促学生紧抓关键阶段,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锻炼的益处,使自己有成就意识,进而领悟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之处[1]。

(五)创建丰富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锻炼习惯养成

小学时期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长期集中注意力,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关注度,教师需要充实体育锻炼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带领下,在课堂上可以高水平地开展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游戏活动的模式展开体育锻炼,还可以带领学生召开运动会,在公正的竞赛中创建体育活动的庄严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锻炼的使命感,从而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影响下,持续培育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学习方式。例如,安排班级、年级以及校级的足球比赛,班主任与体育教师一同动员,使学生愿意参与进去,喜欢的学生可以参加,不喜欢的可以退出。安排比赛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一项运动要在比赛中检查自己的能力,也要在比赛中取得更多的荣誉与掌声,可以提升孩子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挫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班级比赛在体育课上实现,年级比赛可以在大课间或是兴趣课堂中开展,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要紧密配合,一同提升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不但能培育学生足球方面的技术与技能,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树立合作学习理念,有助于学生在课外开展和组织活动,从而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教师对于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心与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6]。

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培育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任务。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助力学生奠定坚实的身体素养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全面能力,让每位学生均学会终身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竞争中更有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培育足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