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探索

2023-12-10 05:02方佳璐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创造力鸡蛋绘画

☉方佳璐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并在美术学科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反复地强调“发展创造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创造欲望”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对于美术的学习存在误区,认为“画得像”才是好作品,这样的错误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美术学习思想。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并未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造的课堂环境,将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授绘画技巧上,缺乏对创造力培养的关注,并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中以“像”或“不像”作为标准,从而阻碍了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意识的生成,创造力的发展更加无从谈及。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先行者,其在创造教育理论中表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提倡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创造,做到大胆创新,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端正教育观念,能够积极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有效途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一)具有天然性

在现当代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创造力并非是精英人物的专利,寻常百姓家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创造的可能,只要你不固有偏见,一定能够发现他人身上所具有的创造力。儿童更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天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经常会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做出令人惊奇的事情。如用涂鸦的方式记录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些看似凌乱的线条,实际上就是儿童在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在讲述故事。对于儿童来说,世界上每一样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东西都是新奇的,儿童的思维更加活跃,不会过多受到束缚,可以说每一个儿童都具备天然的创造潜能,需要教师抓住儿童的发展特点,能够在小学阶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具有不均衡性

众多研究表明,小学生是有创造力的,但是这种创造力的发展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例如,创造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关,不同年级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存在差异。在1900 年,克凯趋克选择500 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创造性想象测验的研究,研究表明1 ~3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想象更加地丰富,而4 ~6 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偏弱[2]。克凯趋克在研究中发现9 岁之前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而9 ~22 岁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具体的发展过程为3 ~4 岁处于创造力发展较快时期,5 岁时出现第一个减速期,6 ~9 岁创造力发展又进入到迅速期,10 ~12岁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但是在16 ~22 岁又会出现创造力速度加快的趋势[3]。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创造力发展的不均衡性特点,做到循序渐进。

(三)具有可塑性

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之所以丰富,是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正处于从片段到完整、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他们这个年纪所接触的新鲜事物是有限的,因此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标准认知并不是十分清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没有接触的事物往往会开启他们的思维,想要在脑海中构建这一新鲜事物的形象,这些想法往往不切实际,被成人们嘲笑异想天开,正是因为这些荒唐离奇的想法,才有了创造,证明了小学生在这一发展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力培养中,能够尽可能地挖掘出小学生的可塑点,让小学生在创造力发展上走向无限的可能。

二、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一)多法导入,激发创造欲望

具备创造的欲望是发展创造力的起点,只有当小学生具备浓厚的创造渴望的时候,才会有下一步的创造行为发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若想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力、发展创造力水平,需要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渴望为第一要务,通过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进入到美术创造的尝试学习阶段。在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教师示范,激趣尝试。许多学生对于如何创造表现得比较茫然,那么此时教师应发挥出示范引领的作用。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泼墨、吹墨这两种绘画方法在纸上作画,每一次都能够绘制出不同的画作,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完成绘画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创作的内容不能和老师的作品相同[4]。起初,学生将墨泼到纸上还没有来得及晃动,墨就形成了黑乎乎的一团,很多学生因此沮丧,并询问教师:“老师,这个怎么办啊?”教师可以借此开启小学生的创造意识,说道:“同学们,如果你们的纸上此时是一个黑团,可以试试在黑团上填上几笔,或许它会变成另一种风景。”许多学生从中得到了启示,一名学生在黑团上添加了零星几笔,一只毛茸茸的小黑猫就出现了,还有一名在黑团内用各种颜色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黑夜美景,经过教师的示范、指导,每一名学生沉浸在积极的创作氛围之中,形成了创造的渴望。

第二,现场表演,生动形象。以《画人物》一课的教学为例,许多学生在人物画像的绘制中并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或者表情绘制相对单一。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愿作为模特,在讲台上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或者用动作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喜欢的运动等等,在现场表演与观察中,为学生的创造带来了更加生动的体验,学生会结合观察到的内容进一步地展开联想,绘制出神态各异的人物画像,让学生在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创造欲望。

第三,故事启迪,跃跃欲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国内外著名画家在童年时期刻苦学画的故事,起到激励的作用。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为例,达·芬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一天老师拿出来一个鸡蛋,让达·芬奇照着鸡蛋画,开始达·芬奇很认真地画,但是连续画了几天的鸡蛋,他开始不耐烦,并问老师:“为什么要总是让我画鸡蛋,到底什么时候能画完啊?”老师对达·芬奇说:“你认为鸡蛋是好画的吗?其实并不是,因为鸡蛋的特征不是很明显,所以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画鸡蛋的过程可以锻炼你的手法与笔法,扎实基本功,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同一个鸡蛋,在不同角度下观察的效果是不同的。”从此以后,达·芬奇开始全神贯注、不厌其烦地画鸡蛋,用不同的角度观察鸡蛋,即使他画的鸡蛋草纸已经很多很多,却没有一张是一模一样的。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

(二)精心设计,敢于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想象与创造是推动进步的源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创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如下的几个教学活动:

第一,精心选材,自由组合。让学生在美术创造性的学习中主动地参与活动,需要教师精心地选择教学材料,能够促使学生在新材料的自由组合中,实现思维的飞跃。例如,在有关立体造型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火柴、纸盒、蔬菜、树叶、石头等实物,学生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完成搭建人物,组成一些结构简单的造型,再通过粘接的方式,构成一些造型奇特的物体。这些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简单物品,为学生的自由组合任务完成提供了材料,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创造力。

第二,留有空间,鼓励创造。以《蔬菜的联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作为材料,除此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木块、量尺等材料工具,要求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完成与主题相关的造型设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未给学生过多的要求限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完成造型的设计、色彩的搭配任务,合理地规划与设计所制作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造型各异的作品,并完成作品的绘制任务,由此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走出美术创造的条条框框束缚。

第三,因材施教,差异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与年龄、性格、阅历、生活环境以及绘画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情况,顺应儿童的成才规律,给予差异化的教学指导,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几名学生表现尤为突出,能够在同一个命题作业中表现出较强的创造意识,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将“闪光点”继续放大,促使他们在美术创造的艺术领域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逐渐形成创造素养。而对于各项学习水平偏低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在美术创造上不够积极,也极少会显露出不同的创作想法,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不要急功近利,而是通过简单的学习任务布置以及合作互动活动组织等方式,让他们树立自信,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想法,鼓励他们标新立异。

(三)布置作业,延伸创造力发展

课后作业的布置同样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虽然迸发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但是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常常无法将这些想法绘制在纸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布置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时间与空间,实现美术创造力培养效果的升华[5]。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独立完成型作业。独立完成型作业的布置,可以促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能够心无旁骛地想象和创造,在作业完成中获得成就感。以《做做虾和蟹》一课教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虾和蟹作为对象,完成绘画任务,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此时学生们先观察绘画对象,掌握了其主要的特征,但是在绘画中并不需要完全绘制出虾和蟹的全部特征,一名学生在观察虾和蟹之后,联想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由此绘制出来虾和蟹的一场跑步比赛,它们同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蟹对虾说:“你还是趁早认输吧,就你那单薄的身体,小细腿,肯定是赢不了我的。”虾满不在乎地说:“我们走着瞧。”第二幅画中螃蟹已经急出了汗,它越是努力地跑,就离终点越远,这个啼笑皆非的故事绘制,正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

第二,合作完成型作业。合作完成型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们相互配合,彼此听取意见,能够在相互分享和交流中发散思维,从他人提出的创造想法中得到启发;另一种是亲子互动,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美术创造学习中,让学生的美术创造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家长和孩子共同创造学习,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创造的习惯。

综上所述,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通过美术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形成创造意识,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参与中锻炼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提升美术创造力,做到敢于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画作,以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创造力鸡蛋绘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