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特色理论体系,反思本土发展路向

2023-12-10 06:35周林兴黄星
档案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档案工作唯物史观

周林兴 黄星

摘 要:《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系统论述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形成背景、演进历程、内容体系、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之下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根据对全书的阅览和归纳,重点评析其在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背景考察、内容体系阐述、发展定位审视等方面的亮点。总体来看,是档案学界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唯物史观;档案工作;档案资政;身份认同;第五维度

Abstract: The book Research on Postmodern Archival Theory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postmodern archivalscience theory from its formation background, evolution, content system,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practicalinfluence, laying the theory under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for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and putsforwar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the authors’ review of the book, this paper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highlights of the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content system elaboration and developmentorient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y. On the whole, the paper believes it is a rare academic masterpiece in thearchival field.

Keywords: Post-modernism; Post-modern archival theor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chival work; Archive administration;Personal identity; Fifth dimension

自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激进的思想文化革命,其影响从欧洲蔓延至整个世界,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档案学身处其中,也概莫能外。[1]20世紀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档案学界开始反思、批判传统档案观念,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主题,并产生许多新的档案观念、思想,主要包括档案记忆观、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信任论、档案与社会正义、档案多元论、社群档案、档案情感价值、档案第五维度等。[2]这些新的研究领域、主题,新的档案观念、思想,统称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

作为档案学演进历程中的一股重要潮流,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是对古典档案学理论和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质疑与批判、解构与重构、创新与超越,已然成为继古典档案学与现代档案学之后的又一创新性理论样态,对当代档案事业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直至当下,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其内容较为纷繁散乱,远未成熟与体系化,且其表达也给人晦涩难懂、似是而非之感。[3]因而,如何清晰梳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脉络、系统构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是所有档案学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徐拥军教授等出版的专著《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总结梳理,并基于当代中国语境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为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方向指引。

1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概览

全书共有七章二十九节,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第一章导论部分进行了整体的研究设计,系统阐明了研究背景、目标、价值、内容、思路和方法等,归纳出了主要思想观点、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关注焦点和主要成果等,并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予以评价与展望,强调未来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应当包括:反思逻辑起点,适应当前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反思历史真相,引入历史相对主义实现档案解释;迎接多元化,构建多元视角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4]第三章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环境展开了全方位分析,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过渡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5]第四章在总结、提炼当前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深度分析、归纳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进而剖析其基本立足点、活力源泉、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提出应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悖论和局限。第五章介绍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解析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几个主要研究主题、理论,包括档案记忆观、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信任论、档案与社会正义、档案多元论、社群档案、档案情感价值、档案第五维度等的思想内涵。第六章围绕档案价值、档案工作属性、档案学理论等方面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的理论贡献,同时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影响,具体分析其对档案工作者和档案机构在思想理念、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及自身职能、角色定位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第七章则是立足当代中国语境,充分借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谬误,澄清一些不符合国情的思想认识,廓清其中可能阻碍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迷障。[6]在该书后记处,作者进行了总体性回溯与总结,系统回顾了其多年来指导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有关主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指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仍处于成长、发展之中,尚未成熟化、系统化、体系化,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研究。

2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评析

综观《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全书,共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全局性视角。虽然当前学界围绕“档案与后现代”展开了诸多探讨,聚焦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所包含的“档案与社会记忆”“档案与信任”“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多元论”“社群档案”等主题产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还较为碎片化、零散化,尚未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概念明确提出,而该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研究,能为未来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引航。其次是多样化研究方法。该书不仅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贯穿始终,而且大量引用、穿插了中外档案工作实际案例,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有利于促进档案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研究方法的衔接互嵌、融会贯通。最后是辩证发展的视野。该书立足当代中国语境,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缕析和审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谬误,澄清一些不符合具体国情的思想认识,破除阻碍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迷雾,有助于避免完全陷入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话语泥沼,结合中国特殊时空情境准确定位更为契合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理论维度与价值方向,[7]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1 问题缘起: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背景考察。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总是受其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及实践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二元层面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兴起的理论根源和实践背景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并深入浅出地梳理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理论脉络和实践线索,为后文提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方面,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生成的思想根源,对其形成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指出:“后现代主义影响档案界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后现代主义者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弄清历史真相,他们对于档案馆在社会中、在保存集体记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工作者的看法。第二,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我们生活在后现代社会里。而‘一个人若想了解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就必须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而且‘任何特定阶段的档案理论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潮’。现今社会的文化主流是后现代主义。档案工作者必须开始探寻其影响档案界的途径和原因。”[8]《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在全方位梳理总结后现代主义思潮内涵表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次阐述了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安东尼·吉登斯等后现代主义代表性思想家对档案现象的思考,认为后现代主義思想家将档案拉进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潮流中,这促使档案学者反思、批判传统档案观念,探索构建新的档案观念。具言之,如他们思考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与权力的关系,关注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少数种群的档案,质疑基于文件单向性运动认识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基于结构主义的文件连续体理论,主张档案工作者应由被动的文件保管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提供者等。[9]

另一方面,缕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不是从天而降的“无根之花”,其产生植根于深厚的实践沃土。该书在对比分析传统档案事业性质和现代档案事业性质的前提下,引用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作出的论述,即“20世纪末期公众对档案的认识,或至少对用纳税资金建立起来的档案馆的认识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档案现在是‘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甚至通常由人民管理’”,[10]分析得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生成发展的实践背景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各国档案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简言之,这一系列变革就是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过渡。其主要体现为档案治理理念的提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调整、档案资源结构的多元化、档案工作的公众参与、档案服务的社会化等。透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形成的实践背景,能够使档案机构、档案工作者、社会公众三者产生更多联结、碰撞出更多火花,既有助于档案机构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也有利于档案工作者重新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实现个人职业价值,[11 ]从而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2 问题解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内容体系阐述。由于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尚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而,其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此,需要系统梳理、全面把握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内容要点和思想体系。《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原则,“采而辑之”“述而不作”地梳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而结合后现代档案现象系统阐发了其思想实质。由此可见,著者深邃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利于提炼出能够引领档案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充实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内涵、理论框架及内容体系。

一方面,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内容形态。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著者结合前期研究,选取目前已出现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内容进行概述。具体而言,主要涵盖档案记忆观、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信任论、档案与社会正义、档案多元论、社群档案、档案情感价值、档案第五维度等主题或思想。基于此,《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以专门小节的形式分别对档案记忆观的含义、理论与实践基础,档案与身份认同的价值、基本观点、理论与实践基础,档案信任论的涵义、特征、价值、运行机理、理论与实践基础,档案与社会正义的价值、主要观点、理论与实践基础,档案多元论的基本观点、应用领域、理论与实践基础,社群档案的价值、主要观点、理论与实践基础,档案情感价值的基本观点、研究价值、理论与实践基础,以及档案第五维度的价值、主要内涵、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行了具体阐释,为合理建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内容体系夯实根基,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剖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与传统档案学理论相比,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带有十分显著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表达风格、表达策略与思想特质,在信息化背景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12]由此,在数字信息时代,科学把握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趋势,关键在于详细解剖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该书在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解读奥布莱恩·布罗特曼、特里·库克、卡罗琳·希尔德、埃里克·克拉克、希瑟·麦克尼尔等代表性后现代档案学家所持有的后现代档案学思想,深度分析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主要表现为理论批判性、思維更新性、多元主张性三方面。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理论批判打破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僵化模式,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思维更新改变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固有认知,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活力源泉;多元主张重塑传统档案学理论的确定性倡导,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13]思想实质的解析,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提供了基点,能够有效强化后现代档案学的理论阐释力与实践观照力,从而有助于准确把控后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态势与方向。

2.3 问题纾解: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发展定位审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后,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框架虽逐步明晰,但却饱含悖论和局限,这为其后续发展带来诸多严峻挑战。[14]而《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一书犹如及时雨,不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厘清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框架和影响,而且兼顾了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局限性和片面性的批判与反思,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中国化发展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有助于更好促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

一方面,阐明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双重导向。《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基于前文论述,深入探察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实践的影响及启示。一是分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理论贡献。该书立足于后现代档案学的发展历程与核心特征,围绕档案价值、档案工作属性和档案学理论等方面考析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理论贡献,发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能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档案价值,彰显档案工作的服务属性和文化属性,催生对传统档案鉴定理论的反思与创新,从而有利于重新定位当代档案学理论发展坐标。二是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实践影响。该书遵循“实践检验—理论发展”的轨迹,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思想理念、档案工作对象、档案业务工作方法、档案机构职能定位、档案工作者角色等方面产生的实践影响,同时认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具有无限潜力和巨大张力,但要使其完全获得档案业界的认可仍有较为漫长的检验和发展道路要走。[15]由此可见,该书论述严谨、富于思辨,有利于把稳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驱动方向,进一步助推档案工作实践提档升级。

另一方面,探讨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本土反思。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立场的观念形态,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也不例外。[16]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作为后现代主义与档案学理论演进共同作用的产物,掺杂着不少错误思想与谬论。[17]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对于如何抵制后现代档案学理论错误思想的影响、廓清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中与中国国情档情不相适应的思想迷雾,《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一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展现了著者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该书立足当代中国语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视角,客观梳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暴露出的反理性、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主义特质,集中表现为:突出不确定性,导致档案客观性的迷失;倡导无中心意识,导致档案整体的碎片化;推崇解构主义,导致档案叙事的游戏化;主张多元价值观,导致档案文本意义的颠覆;强调积极建构,导致档案职业公信力的消解。[18]基于此,该书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档案、运用档案,并提出了在秉承客观性、规律性、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须强化档案资政、注重档案发声、敢于档案亮剑、推进档案育人,[19]最大程度发挥档案价值与功能,推动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本土化发展,更好促进我国档案事业转型升级。

3 结语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围绕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内容体系、理论贡献及实践影响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并基于当代中国语境,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对于深入推进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本土化,推动我国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无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视角来看,都是档案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脱俗之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理论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未来应立足本土、开阔格局、固本培元、纵横扩展,不断丰富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内涵与外延,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置于当前中国语境下进行纵深思考,增强档案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范式”,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体系,[20]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为建设档案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万恩德.解构与重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后现代转型[J].档案学通讯, 2018(01):57-62.

[2][17]徐拥军, 李子林, 李孟秋.后现代档案学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J].档案学通讯, 2020(01):31-40.

[3]徐拥军, 王露露.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J].档案学研究, 2020(06):47-52.

[4-7][9][12][13][15][16][18][20]徐拥军.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52-54, 55,15, 225, 61, 81, 81, 222, 225, 225-231, 17.

[8]库克, 刘越男.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山西档案, 1997(02):7-13.

[10]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M]//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7:152.

[11 ]徐拥军, 李孟秋.再论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J].档案管理, 2020(03):5-9.

[14]闫静, 王露露.悖论式发展: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现状与局限[J].北京档案, 2019(07):16-21.

[19]徐拥军, 熊文景.后现代主义档案观批判: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 2019(05):81-85.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周林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档案专家,注册会计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校区访问学者;黄星,硕士研究生 来稿日期:2023-06-17)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档案工作唯物史观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试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