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而又灵动的情思
——吕志军小小说艺术特色

2023-12-11 07:38孙新运
吐鲁番 2023年2期
关键词:志军志远铺垫

孙新运

吕志军是当今文坛很活跃的一个小说作家,特别是他的小小说语言优美,意象飞扬,读后常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小说主题的确定和展现最能看出一个作家的水平,反映出作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小说的主题要有深意,这与作家思想的深度,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乃至对世界的认识分不开。

《去看一棵树》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的小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叫“志远”,很有深意,志向高远的意思,也就是说他所想、他所做是常人所未必能理解和接受的。主人公要“做梯子”,就是为做大事情做准备,他的理想是要去看树,看悬崖边的树,其实是去看月亮中的树。他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梯子,大家一开始很反感,后来都接受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如果没有声音了还反而不习惯了。当看到长长的软软的细细的梯子时,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身影,说明做大事情要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其中“在矮坡弱草面前,悬崖才有高大险峻的意义”表现的是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对自我追求的无怨无悔,志在必行。“整个天空染绿了”,表现的是志远的追求福佑众人。

《蚂蚁》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小小说。作者用了较多文字表现了广场上人们欢乐的情景,“我”避开了这些欢快的场面,走到广场的僻静之地。“我”看到了一个男子因为病危的母亲而愁苦不堪,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和气氛的比较,表现了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和描写蚂蚁。蚂蚁爬到我的皮鞋上,滑下去之后又混入运粮食的大军中,爬到男子的裤脚、膝盖、裤子的破洞里,绕着眼泪的湿印爬,爬到我们的腿上、脸上等等。通过对蚂蚁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就像忙碌的蚂蚁一样,低微、无奈与无助,虽然广场上有欢乐,但是欢乐的背后也许就是悲戚与苦痛。文中还体现出作者对蚂蚁的怜惜与呵护,表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生态度。

《蛇》的主题的象征性很强。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对童年时期的一棵油菜的记忆和感受,表现的却是深深的乡愁,2020年代再也看不到1980年代那棵油菜了,还有那条小路、那所学校,和那弥漫着妈妈深情呼唤的村庄,这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愁。小说题目为“蛇”,但是在临近结尾的回忆中,才匆匆地提了一下蛇,是“我”杀死了一条蛇,放在了那棵油菜下,使我再也不敢从那棵油菜前走过。这一句是整篇小说的文眼,也许童年的“我”真的杀死了一条蛇,并且埋在了那棵油菜下。我认为作者更有可能是虚写,具有象征意义。这条蛇其实就是作者深深的乡愁,因为那棵油菜下沉埋了太多的思念、太多的美好,也有太多的痛楚,更有太多的乡愁,所以不敢再去毫无忌惮地回忆和感怀。

《飞机》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爱与呵护,妻子肺癌晚期,丈夫对其的照顾,柔情似水,妻子怕拖累丈夫,上吊自杀,写来感人至深,读罢满含热泪。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描摹细致,真切感人。作者在展现浓烈的情感的时候,并不是歇斯底里声嘶力竭的,而是做了很好的克制,通过表面的风平浪静,微风拂过,掀起阵阵涟漪,表现出了风骤雨狂、狂风暴雨般的情感,读来更心酸心痛。

《最后一碟毛豆》中卖毛豆男孩和店主之间的纯真的友谊令人感动,《那抹花香》中快递小哥与“我”之间的友情也令人激动不已。《耍啥把戏》中刘氏的宽宏大度感人至深。《陌生人》中刘奕翌和板寸之间由愤怒到称兄道弟,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的情谊真是让人留恋不已。

小小说篇幅短小,字数有限,叙述把握得不好就会陷于流水账,整篇都在做客观的叙述,艺术性大打折扣。作者在叙述中非常讲究策略,特别是细节描写。

《蛇》中关于被“我”踩过的那棵油菜的描写,生动而又淋漓尽致。作者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油菜生长的茂盛,“我”踩了油菜后的愧疚心理,和成年后对童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读者看过后,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又如描写油菜在一天不同时间段的绿,更是观察入微,描写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早晨绒绒油油的绿,中午灰灰土土的绿,下午的昏黄昏赤。这哪里是在描写油菜本身,简直就是在描摹儿时的玩伴,赋予了油菜以人性、以灵魂,读来真是美妙享受。

在叙述中,语言的表现能力非常重要,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飞机》中在描写患重病的“她”的时候写道:“脸色像是冬夜里的月季,要努力开放,但终究抵不过夜幕的冷。猛然遇到了灿烂阳光,又顽强地打开花瓣,渗出多少有些惨淡的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非常恰切和形象地表现出病入膏肓的病人的虚弱无力,又努力顽强地硬撑着给所爱的人以宽慰和鼓励,令人酸楚不已。

《上当》中描写老李头女儿的嘴时这样写道:“女儿不停翻动的嘴,两瓣嘴唇好像是一朵花,从花骨朵到盛开,从盛开到枯萎闭合,又到盛开,好看极了。”在这种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老李头的心理、女儿重猫轻父的心理,及结尾揭示的主题,老李头就因为骗子一声甜甜的“爸爸”而甘心上当,读来真是生动而深刻。《蚂蚁》中关于广场热闹场景的描写,《蛇》中对油菜的描写,都是极为生动形象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的情节最忌一碗水看到底,最忌平淡叙述,太平、太白、太露,读者会觉得淡而无味,没什么嚼头,就会觉得没意思。小小说的创作讲究情节的起伏跌宕,在短小的篇幅中为了增加小小说的内蕴,作者往往愿意使用结尾翻转,抖响包袱的方法。这就需要前后的照应,注意伏笔的安排。足够的铺垫,然后层层推进,为结尾揭晓谜底做好充足的准备。

《去看一棵树》写志远做梯子的过程,作者就是运用了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的方法。在大家不断的询问中、叮叮当当的声音中,志远先后回答“做梯子”、“去看树”、“看悬崖上的树”、“还不够长,还不够高”等等。作者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继续铺垫,直至最后响声停了,志远出现在楼顶。然后依然运用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的方法叙述,志远头顶闪着光,像是黑云托着他要往天上飞;志远伸手去摸月亮;人们看到志远身上挂着梯子,梯子一阶一阶,缠在他腿上、脚上、肚子上,腰胯上、胸膛上、脖子上,左臂右臂沿着他的手指向月亮;人们陆续地看到有人,看到的人越来越多,看到了那些人的动作,看到了些人的穿戴,看到了那些人的年龄和情态;人们互相提携着在攀爬,人们终于辨认出自己,树的的枝干插入空中,染绿了整个天空。在这些铺垫中,层层推进,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

《上当》中作者也是做了足够的铺垫,叙述了老李头和女儿以及猫之间的周旋,彼此的斗智斗勇,不动声色的缓缓地向前推进,真意在最后揭示:老李头因为缺少女儿的爱,为了享受那虚假的甜甜的称呼而甘心受骗,读来让人心酸。叙述极富耐心。

《耍啥把戏》中老牛对刘氏丈夫的死非常愧疚,主动提出要补偿,补偿不断加码,刘氏就是不出面不说话,让老牛心里越来越没底。最后揭晓刘氏根本就没想要补偿,令人感动。《眼睛》和《陌生人》也用了同样的方法,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最后的翻转提供了必要的铺垫,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

由于小小说文体的风格适合当今文学消费者的阅读特点,其创作大军与日俱增,小小说作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像吕志军小小说这样厚重而又灵动,能让读者眼睛一亮,能让读者去深深思考、不断品味享受的作品确实不是很多,衷心希望吕志军能够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更好的小小说奉献给广大读者,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志军志远铺垫
我的年度汉字
——宅
神奇的“魔力语”
出 气
Atom interferometers with weak-measurement path detectors and their quantum mechanical analysis∗
下雪了
香喷喷的年哟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RLS algorithm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positive feedback①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当好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