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美术发展探论*
——以漓江画派为例

2023-12-13 02:41孟菁璐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画派漓江

文/孟菁璐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美术发展,以漓江画派为例,研究其起源、发展和对广西美术人才的培养的影响。通过研究漓江画派的演变过程,理解其如何成为广西艺术学院乃至广西美术教育的重要力量,并揭示其对广西美术人才的培养的影响。同时,加深对新时代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美术发展的认识,为广西及其他地区的美术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中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推动艺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一、广西美术的现有资料记载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方教化顺序基本是从中原开始向边缘地区延伸,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强度都从版图的中心向四周递减。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因受到历史客观条件限制,文化发展得比较缓慢,民众艺术意识觉醒较缓慢。广西美术发展史的记载以地方志为主,主要有广西通志中的文学艺术志记载了广西美术发展的脉络,广西2004年年鉴中记录了漓江画派的打造和发展的概况。谢麟和孟远烘编著的《广西美术发展史》《广西美术图史》记载了广西史前美术至2016年的演变过程,其中提及了漓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

漓江画派的相关文献记载主要以论文、出版物为主,其中多数记载以探讨画派、画派发展、画派作品展示、名家记录为主,如《“漓江画派”的概念演绎形式》《“漓江画派”之说的演进》等,除此之外有部分文章探索了漓江画派与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如《“漓江画派”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体化研究》《论“漓江画派”人才培养创新》等文章,总体数量较少,内容有待挖掘。

二、新时代的漓江画派

(一)漓江画派的渊源

1943 年阳太阳在同仁们的协助下,在抗战的烟火中创建了“初阳美术学院”。在1960 年以前,广西的绘画基本被笼统地以地域方位依据归属为“岭南画派”,20世纪60、70年代,阳太阳提出创立“桂林画派”、凃克提出“亚热带画派”、黄独峰提出“岭南画派西移说”,这些画派的相继提出标志着广西地域美术的觉醒。2000年初开始,广西美术界就开始组织采风、理论研讨、签约创作、各类美术展览和学术交流等,不断地论证广西美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2002年起,自治区党委提出打造“漓江画派”战略目标,2003 年在桂林市召开振兴广西文艺创作第五大工程即打造“漓江画派”的动员大会,会议上领导和美术工作者们共同探讨了“漓江画派”发展的实践路径,奠定了广西美术发展的特征。同年,广西全区第三次美代会上画家们对于打造广西本土画派形成了群体共识。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筹备,漓江画派的推进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2004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的支持下,以黄格胜为首的一众画家在他的号召和筹划下创立了漓江画派促进会,漓江画派促进会的成立标志着广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本土画派。漓江画派以广西当代优秀艺术家群体为主要成员,以中国画表现广西本土山水为主,共同描绘时代风貌,并长期得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扶持,代表画家有张复兴、黄格胜、郑军里、张冬峰、刘绍昆等人。

(二)漓江画派的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开放型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此起彼伏,文化艺术领域百家争鸣。广西的秀美风景以桂林为主,古有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秀美的自然风光使桂林旅游业发展壮大,旅游业的发达滋养了大量民间艺术手工艺人,其中不乏街头表演、绘画艺术、手工艺品等,是广西文化艺术发展的温床。2021 年11 月《南国早报》报道桂林旅游业前三季度接待游客9943.14万人次,完成投入917.11亿元,旅游城市品牌效应呈现增强的趋势,下一步将继续打造漓江一带风景线和艺术小镇并向世界级旅游城市进发,这样的文旅发展背景能更好地促进画派的成熟发展。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随着全国各地已相继完成全面脱贫,偏远的少数民族山村里老旧的建筑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规整的现代建筑,农村人也用起了高科技电子产品,众多年轻人依托电商平台返乡创业,部分画家为此纠结“返璞归真”的问题,认为新农村样貌与传统农村的习惯性审美不切合,于是转战其他偏远地区进行采风创作。但漓江画派的画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本土题材创作,而是承认新农村的客观发展现象,以元宝山、大化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写生基地为主进行采风创作,积极调整绘画的主题、内容、技法等,描绘了表现民族团结、携手迈进新时代的壮美广西画卷,画家们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共同努力,让画派与时俱进,将时代新风貌记录入画。

(三)漓江画派的发展

漓江画派与广西艺术学院互为平台、相互依托、共同进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以“中国画”称谓命名的二级学院,由此可见广西艺术学院对于漓江画派的打造的投入之多。漓江画派促进会长期驻扎在广西艺术学院的漓江画派艺术中心大楼内开展日常工作,每一位漓江画派的知名画家均设立单独工作室以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画派中诸多优秀画家皆是广西艺术学院的知名教授、著名画家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不仅担负着漓江画派的发展重任,同时也是广西艺术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学校的美术类人才培养乘着漓江画派发展建设的东风无形之中找到了与画派发展最佳契合点。2004 年漓江画派正式成立,萌芽期的漓江画派面对着学术界的各种猜测,画派着重于积累实力。2007年,漓江画派厚积薄发在本土打造文化品牌上下足功夫,联合文化公司、桂林旅游行业等,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体制。2013 年黄格胜在漓江画派促进会上发言,表示画派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已经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人虽然对画派发展存在观望的态度,但漓江画派仍坚持自己的道路,将广西的优秀艺术文化对外输出,进一步打造中国人心目中的南方山水意境,这些举措更切合广西本土文化,同时也为漓江画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契机。

三、漓江画派推动广西艺术人才培养

(一)参与艺术人才培养的体现

漓江画派之所以能与艺术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和联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漓江画派形成时期的客观历史进程;二是漓江画派与本土艺术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前有广西美术自我意识觉醒于桂林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沉淀和教育名家、知名画家的参与,后有广西政府的支持和广西美协、广西书画院、广西艺术学院与画派平台的搭建使漓江画派与艺术人才培养联系紧密。如今画派中许多代表性画家是广西艺术学院的校内老师,画派不单活跃在美术界也活跃在校园中。

(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古今中外多年来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都属于“师父带徒弟”的模式,美术的教学过程不像理工科实用性这么强,理工科通常学会即可致用,很快便可以看到成效。美术属于文科教育,需要细水长流、厚积薄发的学习模式,例如:冯凤举在《黄格胜与教育:黄格胜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及学生在画作业的时候,黄格胜很少训斥学生,可是一旦帮学生找到了关键要害便会一针见血把他们“骂”醒,其实这种师生的交流方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残酷的事实和道理,把真相告诉学生,让学生认清事实,接受事实,反观己身。师生的关系更趋于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三位一体”“三代同堂”“三全育人”下的美育课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形式,学习的过程像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流,寓教学和育人工作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带动学生,老师艰苦朴素、起早贪黑,画的画比学生多,吃的苦比学生多。在专业上以绘画创作带动教学,在生活中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艺术水平、理论水平以及人格和品位都影响着学生的艺术观,师生在长期的教学相长过程中相互影响并最终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黄格胜与教育:黄格胜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及:原来真正的爱是“身教”,而非喋喋不休的“言传”。长此以往,学生耳濡目染,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和性格,所以学子们大多会自觉地践行绘画写生、创作,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三)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的艺术教育模式

漓江画派在积极地融入广西的艺术教育,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形式上,组成导师教学工作室,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之余,精心挑选优秀学生作为自己工作室的成员,成员为本科生、研究生到高研班学生不等。在教学方式上,使用项目化教学,例如:写生展、创作展等。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汇集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让思维进行碰撞,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起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和相互启发的作用,工作室导师与学生之间经常沟通想法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教学,并邀请其他名家莅临指导。在教学成果上,以项目化、完成课题、参加国赛、举办展览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配合学分的奖励或置换以鼓励更多学生进入漓江画派名家工作室。至此,专业教育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课堂知识,在工作室的学习已经演变为学术探讨,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变为百家争鸣,这样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专业特长出发,利用各类课题、参展、学术交流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专业探索,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当代艺术的水平和质量。

除此之外,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为指导老师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新的发展平台,在工作室教学中收获的经验可以用于日常的“标准化”教学中进行试点或课程改革,除了教学以外亦可以利用漓江画派名家工作室的平台与其他画派进行学术交流,与社会接轨,长此以往建立良性循环。

四、漓江画派在数字时代下的艺术创新思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漓江画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学术高度和社会认可度,但多数活动仍局限于广西艺术学院内部和美术界领域,在国家重视美育工作的机会下,漓江画派应发扬自身特色为广西作出更多贡献,争取拿到突破性的成绩进一步在美术界、学术界、教育界巩固与加强自己的地位。

(一)更好地结合本土化民族和地域资源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各具特色,而漓江画派则是一种独具代表性的本土画派。本土化的民族和地域资源是漓江画派得以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漓江画派继续深入挖掘广西本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将其融入绘画创作中,更好地表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二)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耦合

随着新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美术作为传统文科领域的学科也面临着向新文科方向过渡的转变,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结合已经屡见不鲜,如会动的《清明上河图》、VR艺术创作、VR看艺术展、AR交互式世界名画等。可结合当代艺术的元素,如新媒体、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为漓江画派画家注入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通过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漓江画派画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的山水画作品,使作品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

(三)跨文化交流与创新

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和创新思想,漓江画派可以为自身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漓江画派可以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以丰富自身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表达。

此外,漓江画派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漓江画派的艺术家和作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传播,不仅为当地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也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拓展漓江画派的国际视野和影响力。

结语

广西和西南地区都有着相似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广西秀美的风景能吸引全球各地的观光者,不同民族之间长久以来维持着和谐的发展状态。漓江画派在文化艺术上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在广西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品和成果不仅代表着广西美术的高度,也为广西美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漓江画派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已经成为广西的文化品牌并得到了业界一大批理论学家如邵大箴、范迪安的认可。在画派成立之初曾有过质疑之声,但事实证明漓江画派探索了当代广西美术发展的新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开发本土资源和打造广西文化新品牌,绘画中意境诠释了“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展现了新时代漓江画派的蓬勃发展,实实在在为广西文化品牌塑形象,为经济发展作贡献。其背后的育人资源和平台搭建为育人工作和美育改革带来了新思路,广西美术教育乘此高速快车可以让美育改革达到新的高度,带来新的突破。

注释: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0 年—2023 年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新时代方志的编修及其育人资源的挖掘与致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画派漓江
漓江情画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竹筏上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