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和“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3-12-14 14:20李文新马明朝
科技风 2023年34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新工科创新性

李文新 马明朝 刘 静 马 超 熊 晏

1.湖北文理学院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襄阳 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部 湖北襄阳 441053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共有12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约占比81.5%。因此,有必要对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2010-2022年期间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的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研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点以及策略研究上。伴随着“新工科”“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对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首先,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微观层面对某一具体学校开展研究,缺少宏观、中观层面解决问题的普适性思路,其成果对其他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建设可借鉴性不大。其次,既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以主观唯心描述为主,缺乏客观唯物分析。

(2)创新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过程不贯通、高阶性教学资源不足,使得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过程的递阶性和连续性较差。

(3)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单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度不高。

(4)人才培养模式后续评价、保障机制不健全。既有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多从学校层面展开,缺乏社会层面的延伸,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反馈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新工科”和“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从学校办学愿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构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湖北文理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以期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满足地方院校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构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响应湖北文理学院创建以交通为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为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质量提升做出一定贡献。

(2)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和提升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主线,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增设跨学科课程、学科前沿课和实践创新课,实现创新性应用型课程全覆盖,提升地方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注重教学过程考核,构建“线下教学、线上跟学、课内创新、课外实践、企业交流”五课堂,实现“教学、跟学、创新、实践和交流”五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提升教学有效性。

(4)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把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持续改进、跟踪评价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制度层面建设专业质量文化,完善专业人才保障机制。

三、重构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通过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增设交叉学科课程、学科前沿课和实践创新课等创新性应用型课程,如下表所示。重构内容先进、系统性强,具有交通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专业特色拓展模块,实现创新性应用型课程全覆盖。以“高阶性、创新性、应用型”为标准,全面修改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将最新科技应用研究成果引入课程,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和提升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主线,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增设跨学科课程、学科前沿课和实践创新课,实现创新性应用型课程全覆盖,提升地方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培养过程不贯通、高阶性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表

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生产实际问题驱动、教学与应用一体”的混合式创新性应用型教学模式

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开设学科前沿创新讲座,以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实践,实现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改革现有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应用型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为支撑,系统整合高端优质教学资源,如图2、图3所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注重教学过程考核,构建“线下教学、线上跟学、课内创新、课外实践、企业交流”五课堂,实现“教学、跟学、创新、实践和交流”五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提升教学有效性。解决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单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度不高等问题。

图2 科研项目培训实践记录

图3 学科竞赛培训实践记录

五、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

从“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专业建设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跟踪评价的双重保障机制。学校层面从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与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制度,将其纳入专业本科教学激励约束体系;社会层面通过学生毕业寻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将人才跟踪与评价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双重保障机制。解决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续评价、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社会层面延伸,人才培养方案反馈不足等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研法、教学实验法等主要方法。文献分析法主要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关于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文献;比较研究法主要研究湖北文理学院与其他同类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包括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提炼优缺点;调研法主要通过走访企业与毕业校友了解当前社会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实验法主要用于将本项目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分析应用效果。

本文研究主要涉及交通系交通专业课程团队教师、实验员和学生,研究成果首先将在湖北文理学院交通类专业中得到应用。基于“新工科”和“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从学校办学愿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生产实际问题驱动和教学应用一体化,构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体验完全不同的工程技术教育模式及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力争经过几年的试用和调整,形成适用于地方院校创新性应用型的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推广到相关兄弟院校试用。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新工科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