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四证合一”医学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3-12-15 01:54冯叶彬林江明张伯秋颜建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合一学位导师

冯叶彬 林江明 张伯秋 林 莹 翁 玲 颜建英

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科教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4;3.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产科,福建福州 350001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培养是深化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但近年实践发现,“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产生临床专硕“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2-3],因此各高校与临床基地不断寻求如何有效形成科研与临床并重的培养模式。

福建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尝试将科研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转变为全面激励临床专硕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支持学生将日常临床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基于上述改革模式,对该院2018年改革前后的科研成果数据信息进行研究,抽取28名临床专硕进行访谈,收集访谈文本、科研能力自我测评量表等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培养模式的效果、需要完善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及科研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意义。

1 结果

1.1 2018年改革前后“四证合一”临床专硕论文发表情况

2016—2017年(改革前),“四证合一”临床专硕均未发表论文;2018—2020年分别发表7、6和22篇。2020年文章发表率高于2016、2017、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2018年比较,2020年发表数量绝对值也明显上升。见表1。

表1 某院2016—2020年“四证合一”临床专硕论文发表情况

1.2 对某院28名“四证合一”临床专硕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1.2.1 访谈基本信息 结果见表2。

1.2.2 自评量表得分情况 自评量表分为六个维度:发现问题能力、文献阅读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表3)。平均分最低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6.08±1.77)分;平均分最高的是资料处理能力(6.98±1.54)分。各维度中的最低分和最高分项也分别进行分析,见表4~5。

表3 “四证合一”临床专硕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维度分析

表4 “四证合一”临床专硕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各维度最低分

2 讨论

2.1 改革成效

从临床专硕论文发表情况看,这种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2.2 存在的问题

访谈收集量表平均分只有(6.43±1.94)分,说明学生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如下。

2.2.1 学生层面:能力认知不足-以“知信行模式”分析 “知信行”模式认为人类行为的改变主要包括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的过程,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4]。“四证合一”临床专硕的学生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造成大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的局面[5],不能正确平衡临床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繁重的临床工作、硬性证书考试要求,导致该群体产生“重临床、轻科研”的思想认知[6-7]。

2.2.2 导师层面:对待科研能力培养的态度不一 虽然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将科研融入临床工作中,但部分导师仍没有转变对学生参与科研的态度[8],其仅停留在教好学生临床技能的思想认知,对科研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无系统规划。学生无法在导师指导中系统地学习科研知识,影响系统科研思维能力的形成[9-10]。

2.2.3 制度管理方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015年国家临床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后变成导师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科研时间管理上,由之前的集中管理变成了碎片式管理;科研课程的教学时间由原来要求的6个月转变成了周末或者晚上的零散式时间;教学形式由原来的集中授课转变为自学、网络课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11]。科研论文是能够直观反映临床专硕科研能力的有效载体,然而许多院校和基地对此要求并不高,甚至有的院校与基地对于学位论文的考核要求仅是能基本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考核标准远远低于临床考核要求[12]。

3 建议

3.1 学生层面:端正科研态度,立足临床工作开展科研训练

日常注意锻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捕捉疑难点和争议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起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积极储备科研知识,掌握科研工具与方法;在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时,要求学生时刻与导师交流课题进展和相关事项;临床工作之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培训,为实现临床与科研齐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3-14]。

3.2 导师层面:做好科研引路人

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好相应的科研培养计划。利用晨会时间,举办各类科研知识交流会,强化学生科研思想认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科研知识,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跟踪本学科领域前沿,要求学生定期汇报课题研究和学习情况[15];导师还应积极给予学生独立承担及参与各类课题的机会,指导学生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带领学生将科研研究转化为科研成果。

3.3 制度层面:构建科研能力提升保障机制

3.3.1 科研课程培养体系 建立多元化、跨学科的科研课程培训体系,要求临床专硕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讲座、学术会议等。将临床专硕参加科研课程培训、科研讲座、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各类科研活动,纳入日常考核。

3.3.2 科研激励体系 激励体系如下。①调整人才评价体系:加大科研课题、高质量文章等在优秀规培生评选中的比重,引领学生投身科研,营造良好科研环境。②加大科研投入:医院每年筹措资金用于资助各类临床、基础研究,鼓励带教老师找方向、找团队、找项目,通过带教教师与学生的联动效应,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项目。③以赛促培,赛培一体:医院可举办各类文献阅读竞赛,发扬独立思考、批判质疑、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读、想、疑、做”循环往复,营造良好科研氛围,鼓励专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文献阅读水平。

3.3.3 科研监控体系 (1)学生层面:论文的发表量能够直观有效评价学生科研能力,论文的发表过程,既是科研方法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完善论文创作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论文的发表数纳入临床专硕的科研考核,有利于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过程,为临床专硕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同时对临床专硕的学位论文进行考核监控,协助改善临床专硕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16]。①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监控,按照学科相近原则成立科研专家小组对论文进行审核,并参与临床专硕的开题报告,对论文的开题进行监控审核。②对学位论文产生过程进行监控,落实前、中、后期检查工作,检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监督临床试验的进展,并对其一一记录,作为学位档案进行储存。③对学位论文终稿进行监控,对于最终版的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检测,检测后对合格的论文采取院内专家和学校专家“双盲审”的方法进行审核。④对于预发表于各报纸杂志的文章,由学生的导师及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监控审核。(2)导师层面:建立相应的导师考核制度,对导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工作进行考核,设立导师指导论文的硬性指标。定期组织导师汇报学生科研情况,促进导师按时监督学生完成相应科研任务。

4 结语

临床专硕科研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研究的培养模式虽尚存在一定不足,但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效果已初步彰显。只有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探索,在科研工作中总结临床经验,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培养出会临床、善科研的复合型临床专硕人才。

猜你喜欢
合一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导师榜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