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统筹发展中实现经济增值的路径分析

2023-12-15 05:59邸晓妍
中国市场 2023年35期

邸晓妍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应仅停留在查找问题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应具备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发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要信息、为企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作用。目前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防范风险意识不强、权威性不高等问题,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实现经济增值进行相应阐述。文章将从内部审计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并阐述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方面,最终提出内部审计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实现经济增值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增值;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5-019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5.191

1 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投资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后劲。“两权”分离之后,股东通过设立“董、监、高”机构,通过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但是,从近年来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来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业绩目标,不惜采用财务造假来粉饰其不堪的经营业绩。

这一方面说明投资人与管理者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投资人对于企业财务虚假信息的后知、后觉。

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监督不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有意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客观地讲,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机构能够起到降低各类经营风险、防范财务舞弊、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等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应时刻以风险为基础,为企业经营管理做出风险预警和提出防范建议,确保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增值。

2 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一类审计活动,遵循独立性原则。通过开展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运用系统、规范、专业的审计学、会计学、信息学等知识,审查及评价特定组织的业务活动、内控情况、风险管理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并促进组织加强自身的内部治理、实现组织内部的统筹安排、价值增值等相应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般是由企业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实现最有效管理,减少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互为补充,形成了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在我国,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

3 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1 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切实杜绝舞弊出现

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由于自身管理方面的疏忽,难免出差错、舞弊。差错、舞弊的出现,很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保证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切实有效防范各类差错、舞弊的出现,在有效确保企业资金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2 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改善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投资人与管理人的分离,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目的。然而,由于投资人与管理人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投资人无法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容易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误判。

鉴于此,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内部监督部分,可以有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公允、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可以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起到助推作用。

3.3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安全运营

风险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始终,风险问题无法回避,只能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有效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监督的内容和重点也随之相应变化。其由传统的查找问题向监督企业运营情况,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转变。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植入内部审计当中,使得企业更加关注自身风险。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督与控制,有效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3.4 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对于内部审计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在监督会计活动、控制各类风险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管理状况。新时期下,内部审计在关注经济活动的同时,还应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来实现企业发展的规范化、系统化。

4 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需要完善的方面

4.1 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

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运营放在首位,实施中要以风险防范为主,对企业即将出现的各類风险问题给予相应预判。企业经营过程中,投融资风险、税务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伴随着企业的整体运营。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防范、化解日常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并以此为契机来寻找企业制度、流程、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

从中不难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工作仅停留在找问题、查风险方面,而对于风险的防范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4.2 内部审计揭示问题的深度还不够

内部审计工作须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公正、真实地做出评价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方面,企业为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对其工作绩效规范得较为明确,无形中使得内审人员陷入了功利性的工作环境。具体而言,许多内审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业绩,在执业中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是尽早完成审计任務,会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予以披露,而对于一些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往往忽略。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自财务岗位较多,审计工作看似与财务工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是整体而言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导致其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无法发现深层次的审计问题。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关注问题本身,更应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3 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有待加强

内部审计工作通过运用专业、科学的审计手段、技术方法能够较为高效地发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显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适时地树立其权威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业务执行层都对其缺乏重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与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有着一定关系。

4.3.1 管理层方面

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认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开拓市场、争取更多的客户才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相反,认为现有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查找问题,同时因其缺乏实效性而又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其有些轻视。

4.3.2 业务执行层方面

一方面,由于业务部门将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作为绩效考核的根本,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少足够的配合。即使是迫于制度的压力也仅仅是敷衍,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挫。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会通过查找问题来弥补制度、流程方面的不足。但是,这无形之中可能会阻断某些不当得利者的利益,使得个别业务部门或是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干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5 内部审计在统筹发展中实现经济增值的策略

时代在变化,企业在发展,内部审计工作除了需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查找风险点弥补漏洞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起到增加企业经济价值的作用。因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要从注重风险防范、注重研究性领域活动、提升内部审计权威性三个维度进行优化完善。

5.1 内部审计实施要注重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管理是内部审计所关注的重点环节,以风险导向作为内部审计管理的基础,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工作要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估。内审工作要覆盖企业全部经营范围,确保风险防范无死角。具体工作当中,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业务部门乃至于关键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状况,借助从大局着眼、小处切入的方式,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要重点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与监督三个维度进行风险防范。

5.1.1 事前预测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工作不单纯是寻找会计活动的差错、制度及流程的漏点,更为关键的是要考虑为企业增加相应价值、需要在风险防范方面作出预判。理论而言,企业风险管理具有三道防线,即制度管理、管理层及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出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因此应前移审计工作,及时介入防范。

5.1.2 事中控制

内部审计要根据不同审计对象、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审计内容选用不同审计方法和风险防范措施。审计人员要结合预算执行、政策跟踪、经济责任等不同审计类型,根据审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勇于思考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既注重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掌握运用,又要强化现场检查跟踪问询、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

5.1.3 事后分析

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以后,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分析研究,以解决及预防问题发生为导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内部审计应对流程、制度、风险识别及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分析,关注审计问题整改的效果,为企业及时止损创造条件。

5.2 内部审计开展中要注重研究性领域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发现问题后上报相关管理层便完成其工作内容,缺乏深挖系统性、普遍性问题的能力,形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状。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开展中要更加注重研究领域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要在相应领域展开研究工作。研究型审计概念的提出,对于传统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了一定颠覆作用。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开展,可以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形成阶段以及后续监督等几个维度出发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例如,内审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制度、机制、人员、所处行业的整体状况进行研究;审计实施阶段要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与被审计对象充分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形成报告及后续监督阶段,要对被审计对象形成的问题进行分析复核,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求被审计对象严肃对待并给予改正。

内部审计在开展研究型审计活动的同时应注重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内部审计报告披露以后,内部审计可直接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并要求被审计对象给予相应整改。对一些事实依据需要进一步论证且风险一般的问题,内审人员可与被审计对象开展充分沟通,尝试让被审计对象理解,并形成一致意见。

上述操作的原因在于,被审计对象一般认为内部审计过于理论化,缺少对于企业内部的了解,也缺乏对于被审计对象的理解,不能从全局角度出发来判断问题的性质。被审计对象较内部审计人员更加了解相关业务的发展进程,对于风险的判断更加准确,而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积极主动倾听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听取多角度意见来衡量审计问题总体风险、整改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最终價值。

5.3 内部审计应树立一定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工作讲求的是独立性原则,这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也是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独立性原则的遵循来自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权威性的树立与否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权威性包括内部审计地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覆盖等。

5.3.1 内部审计地位的确立方面

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其视作企业风险防控、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过程中,应该摒弃原有工作理念,引入大审计理念。将企业的监事会、纪委、财务、审计部门看做一个整体,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在董事会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5.3.2 审计质量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工作重在质量。内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范围已不仅仅涵盖财务活动,还要针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如供应、营销、生产、技术、仓储、物流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及判断。

内部审计工作除了要了解财务、税收、金融等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工程、技术、信息、评估等知识,才能发现高质量的审计问题。审计发现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防范风险的水平,影响着审计的权威性。

5.3.3 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覆盖

内部审计工作不同于外部审计及国家审计工作,需要在工作当中实现全覆盖。内部审计只有踏实践行全覆盖,才能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并以此为契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管理单位全覆盖。随着企业规模的做大、做强,集团型企业应运而生。集团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大、日常业务量大、人员众多的特点,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覆盖到集团公司的各分、子公司甚至是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其通过一定的审计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适时的整改意见。同时,在审计全覆盖中,只有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畅通无阻地审计所有职能部门,实现经营管理单位审计的全覆盖。

第二,企业经营流程的全覆盖。内部审计不能仅局限于对财务活动实施审计,还要努力做到覆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这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高超的审计业务能力、方法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将内部审计与业务开展有效结合形成“业审融合”的新局面。具体工作当中,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听取业务部门的工作意见,并适时地利用审计专业知识发现经营中的漏洞与不足。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无形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6 结语

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值除了供、产、销、储等基本经营管理环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起到防范风险、减少舞弊、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作用。

基于部分企业传统内部审计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内部审计工作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从内部审计工作需注重风险防范、注重研究性领域活动、内部审计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等方面作为着眼点,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实现企业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经济增值。

参考文献:

[1]罗岭,卫振炎.内部审计质量、外部审计意见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1):99-106.

[2]杨均华,李盈,王超.家族企业治理启示——以美的集团内部审计研究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2(17):87-91,96.

[3]张波.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作用缺失案例研究——以康美药业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8):167-169.

[4]史茜.国企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路径和方法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7):104-106.

[5]王灵蕙.弘扬创新精神,提高研究能力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高校内审部门开展研究型审计路径初探[J].理财,2022(9):79-81.

[6]牛潞源,叶陈刚,李晶.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国际商务财会,2022(16):46-52.

[7]何睿.推进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22(8):118-120.

[8]王晓宁.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以A企业审计信息化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2(8):60-62.

[9]于慧.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21(2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