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3-12-15 17:59陈宇温欣玲胡晋暄刘建强马鹏阁王丹
中国市场 2023年3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陈宇 温欣玲 胡晋暄 刘建强 马鹏阁 王丹

摘 要: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同时也对电子信息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设有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理论探索,提出以电子信息产业岗位需求为引领,在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实现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有效对接产业及地方区域经济需求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OBE;产业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4-018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4.187

1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必然经历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电子信息行业领域急需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人才素质要求高。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的供给以及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大缺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领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拓展。

当前,我国正在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工程教育办学理念与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还存在差距,工程教育科学化现象比较突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能力,尤其是工程核心能力的培养还达不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1]。这就导致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跟不上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速发展。

为了紧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把握国家高等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岗位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开展全面且深入的革新。

2 新时期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投入不足,社会需求把握尚不明确

21世纪是数字发展大爆发的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源也在爆发式的增加。由于电子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领域,且发展迅速,具有极强的实时性,同时对于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大学生的知识掌握广度和深度也都有极高的要求。近几年,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各大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亟须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加大软硬件资源及创新平台建设投入,大力开展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招生扩招工作[2]。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保障,很多地方教育资源的发展仍然无法及时、有效地跟紧时代步伐,存在专业课程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师师资队伍知识水平无法满足当前技术的更新发展,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同时,部分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确、平台和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均导致开设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下降趋势,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学生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就业能力较差。

2.2 教学内容以教为主,无法适应工科需求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以教为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以听教师讲为主,教学内容更加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作为工科专业中的代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需要的不是学生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能力掌握,而是需要学生具备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许多高校教师虽具有博士学历,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突出,但是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从业经历,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易发生脱节,不能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学生创新能力较差,不仅需要具备技术专长,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和跨学科的合作需求,新时代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

2.3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足

大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及之前的教育過程中,往往都是接受被动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进入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学习阶段,学习理念和方法一时难以改变。加之高校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逐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对于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要求较高,且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挂科后易出现“破罐破摔”、自信心受挫的心理变化,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要对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适当改变,确保学生进入高校后有一定的缓冲时期,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过渡,并对专业充满自信,有兴趣应对后续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

3 新时期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以电子信息行业需求为指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变革

21世纪是数字科技大爆发的时代,电子信息作为数字传输的媒介和技术发展的支撑,其发展变化相当迅速。电子信息领域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多面手,更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融会贯通电子信息领域方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依据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能够紧紧追踪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把握新一代信息产业领域方向,结合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开展适合高校发展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抓住电子信息新时代新变化浪潮,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需要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面变革,对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讲授方式及实践内容进行升级改革,对培养适应当前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各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学院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试点,推进产学研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成立了产业学院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产业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均被作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目前,人工智能专业立项河南省教育厅百度共建专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引进企业资源,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方案,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效提高了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2023届智能工程学院综合就业率全校第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升学就业率全校前列,其中,通信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升学率34%,全校各专业名列第二。

3.2 以OBE理念为引领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念,OBE(Output Based Education)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育设计模式”改变为“以教学对象实际产出需求导向为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模式”,OBE强调的重点在于受教育者获得的能力,并非单单强调施教者教的内容[3]。目前,部分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多地体现为“以教为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基于OBE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结合学生就业能力,全面梳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逆向倒推出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应保持电子信息理论经典知识与完整的逻辑体系,确保以扎实的电子信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技术发展快、应用广的特点,强化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4]。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应用领域广的特点,如何做到在满足完整的电子信息学科体系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意义重大。

在新工科建设道路上,学院融入特色优势专业学科,以科技為引领,“科研反哺教学”为导向,开展“四年一贯制”举措,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基于OBE理念[5],重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多元化[6],打造以“产业人才需求”为牵引、以“多校企科研院所软硬件资源融合”为保障、以“产学研校企协同育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研究型和创新应用型多元人才培养,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秉承“学生为中心”“培养成效为根本”的工程教育理念,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学院持续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帮助学院培养出具备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3.3 以赛促教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专业知识验证、专业知识设计和专业知识创新性应用三个方面。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新时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产业需求,实时调整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及讲授内容。在完成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知识的讲授之后,加入实践创新形式的选修课程及个性化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增加对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实例,让学生及时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授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电子信息学科的把握,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

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并委派企业导师或“双师型”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学生切身了解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应用情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奖项30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10余项。通过开展“需求牵引、多源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逐步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3.4 以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新就业意识能力改革

在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下,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许多学生都是“死学习”,硬啃书本,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不是死板教条,而是能“依葫芦画瓢”,并且兼具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7]。所以,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亟须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改变,通过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乃至自我转化的主动谋划过程,学生能够自发构建起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能够有效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

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学院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就业意识不断加强,岗位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具备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为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3.5 以人才引育为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改革

高校教师是学生了解专业、掌握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的一个直接且重要的途径,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专业教师的素质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部分教师不能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讲授专业知识陈旧,创新动能较差。因此,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要不断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育、认证、激励等机制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加入队伍。同时,为了避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少导致“纸上谈兵”,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应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及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院通过对教师开展企业师资培训,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以鲲鹏产业学院为例,目前,学院每年培养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100人,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讲授《云服务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修读产业化新兴领域新技术,并通过采用学分置换模式完成原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辅助师生取得华为HCIA证书,确保人才培养紧跟相关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社会市场需求,减小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差距。

另外,通过改革教师评判标准,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对保障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适应当前电子信息行业就业岗位至关重要。

3.6 以校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目标的平台建设方法改革

在当前新时代发展中,产业发展往往是快过高校学科发展及更新,电子信息行业作为发展迅速的领域,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是头部企业率先提出并开展研发采用。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就需要进行校企融合发展。通过与企业产学研协同合作,以市场需求为指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企业成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相互协同和合作[8]。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需要积极开展融合教学科研、實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9],强化职业引导,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重大、重点项目申请及研发工作。同时高校应努力实现集专业知识学习、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于一体,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10]。以“科技为引领、科研反哺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与研发生产相结合,对接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需求。

4 结语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迫切需要高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自顶向下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人才需求为牵引,融合校企科研院所各软硬件资源,产学研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需求牵引、多源融合、协同育人”理念,通过实施OB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为电子信息行业领域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孝平,颜芳,曾浩.新时期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3(1):11-18.

[2] 张胜,陈琛,胡学友,等.基于OBE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3):81-83.

[3] 彭帅英,李霄琳,牛岑岑.基于OBE理念的地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21,19(13):140-142.

[4] 杨懿,宋立丹.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5):30-3345.

[5]赵亚凤,李东宸.OBE 工程教育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5):235-236.

[6]谈玲珑,汪青,王亓剑.面向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196-197.

[7]陈宇,温欣玲,刘兆瑜,等.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电子信息类航空特色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5):4-6.

[8]王艳春,夏颖,石翠萍,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1,41(2):91-93.

[9] 代妮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OL].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4):31-35[2023-09-11].http://epub.cqvip.com/mediadetail.aspx?gch=71889X&years=202304.

[10]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