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2023-12-16 05:21班玉凤孙明珠刘红宇徐铁军
广州化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炼油石油工业

朱 静,班玉凤,孙明珠,虞 琦,刘红宇,徐铁军

(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3)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要求,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类课程融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紧密结合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4]。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与人友善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能够成为一名“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的优秀青年[5]。

本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工作,鼓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历史悠久、行业背景深厚、特色鲜明。2000年获批辽宁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在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四,2015年获批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并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评估中排名第四。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工作,各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本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1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石油加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炼油工业的发展、炼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石油及油品物理性质和石油产品质量要求;原油分类、评价及加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典型石油加工装置的原料及产品性质、操作原理及特点、工艺流程及设备等。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及创新性,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行业底蕴深厚。

2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贯穿《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本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下:(1)认识炼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专业认同感;(2)介绍炼油工业的发展史、讲授科学家的故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3)引导学生认清炼油工艺与安全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节能减耗、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4)正视我国炼油工业与国外炼油工业的差距,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

3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

3.1 提升专业认同感

在第一节绪论中介绍炼油工业发展概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全世界总能源的40%依赖于石油产品,有机化工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工业,炼油工业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炼油和石化工业强国。通过介绍石油加工产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产品中寻找与石油的关系,如我们穿的衣服无论材质是尼龙、涤纶,还是锦纶、维纶,都属于合成纤维;脚下穿的鞋子,鞋底可以是合成橡胶;肩上的背包多数也是化纤材质,它们的材料都来自于石油。餐桌上的食物,从培育过程中的施肥到收割,以及物流的全过程都需要石油及其产品的参与,其中化肥、农用薄膜的作用尤其重要。谈到“住”与石油,无论是门窗、顶棚、装饰材料还是灯具,材大都是各种合成树脂。在现代家庭中,也少不了用塑料制成的既轻便又美观的时尚家具;即使是木制家具,也需要由石油合成的黏合剂和涂料等进行粘结和涂漆。从日常生活分析入手更容易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确实离不开石油,可见石油工业的重要性。再引用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在一次公开课上的讲话,“石油不仅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且关系人类衣食住行,人的一生大约要用掉8.5吨石油”[6]。通过以上案例的讲解,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3.2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

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但肩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同时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

在绪论中介绍我国炼油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技术,以及近年来国内千万吨级炼油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富强的意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挖掘老一辈化工专家及教育家、先进工作者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如铁人王进喜,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在他的率领下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7]。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从事石化行业70年,为我国石油炼化技术由弱到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把我国炼油技术一举往前推进了20年,并带领团队创造了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8]。陈俊武说:“知识分子的最高情怀就是爱国主义,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9]。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爱国之路,他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回到新中国,为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爱国对闵恩泽来说就是努力学习、就是忘我工作、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再干点事[10]。

3.3 树牢安全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

炼油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到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品较多,且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复杂,因此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重要安全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11],因此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专业课授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介绍石油产品性质时,强调石油产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在讲授炼油生产工艺时,强调必须熟悉生产工艺过程、生产中涉及的原料及产品的性质以及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等,这就要求在工作中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牢记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此外通过引用实际生产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做事故总结报告,让安全意识牢牢印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提出“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求炼油工业要生产出清洁燃料油。通过介绍燃料油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换代,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炼油工业的重任。另外炼油生产伴随高能耗,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能耗也是炼油工作者不断钻研探索的课题。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实际生产案例讲授节能理念和节能措施,如石油蒸馏中将干式减压蒸馏和湿式减压蒸馏进行对比讲解,得出干式减压蒸馏可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污水排放、提高轻油收率。在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3.4 激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较晚,虽然在1907年就建立了陕西石油官矿局炼油房,但是直到1949年,全国仅有几个小规模的炼油厂。195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处理量为1.0×106吨/年的炼油厂。20世纪60年代发现大庆油田后,我国炼油工业迅速发展[12]。目前,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据2018年统计,我国炼油能力已达到7.7亿吨/年,千万吨级炼油基地26个,产能规模和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两大集团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内外资兼有、多元化市场竞争的炼油工业新格局[13]。但我国炼油技术及催化剂研发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国内炼油企业装置利用率低、复杂度高、能耗高等。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正视我国炼油工业相比国外炼油工业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努力为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课程思政实施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专业课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传授专业课知识为主,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素质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也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4]。因此,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顶层设计、润物无声融入教学环节等,以更好的承担知识的传授者和思想的引领者。

4.2 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作为思政课的人格化载体,在“课程思政”理念开展下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的“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力量,让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15]。为此,《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应邀本校思想政治教研室思政老师积极参与,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及传授思政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授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实现最佳效果。

4.3 教学竞赛促进“课程思政”改革

通过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挖掘梳理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对课程教学进行顶层设计,润物无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学竞赛活动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契机。

5 结 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作为专业课教师,教学团队联合思政课教师对《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尝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化云为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炼油石油工业
石油石化展会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奇妙的石油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工业人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