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模式

2023-12-17 16:39
环球慈善 2023年6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工作站乡镇

我来自台北,近10 年来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2017 年起,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清华大学开始跟着国家的使命开展工作,2018年成立了工作站,一直到现在。

2021 年, 清华大学牵头, 推动全国100 多所高校组建了“乡村建設高校联盟”。2022 年, 我们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实施了“ 百校连百县兴千村” 行动。2023 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乡村建设研究院。目前,我们在全国已经签约32 个工作站。除了工作站,还有实践基地和实践点,总共在100 多个地区开展工作,带动6000 多人参与其中,包括200多所大专院校。

在全国第一个落地的工作站就是福鼎工作站。

在福建宁德市福鼎市有一个海岛叫嵛山岛,这是一个乡镇。乡镇里有一个东角村,我们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期工作站。当时看到当地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渔民文化,以及一些闲置遗弃的空间和一些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村庄中心有一栋荒废的建筑,周边环境脏乱差,但建筑内部、屋顶结构相对完整,我们与村里进行关于方案设计理念沟通交流后,对其进行改造提升,这是我们在当地修的第一栋房子。原先的一个鱼露工厂,我们改造成乡村振兴大礼堂。2018 年以来,这个站点迎接680 余人次、27 个不同专业的师生来开展工作。他们来自海内外20 多所高校,包含卡内基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

开展这些工作前,我们会与地方政府沟通他们的需求,也会把政府的需求细化,由不同组别的师生来参与。这个过程推行的一个流程叫做“共生计划”流程。我们到当地会先进行村庄体验,包括感知空间和文化体验。首先找村民沟通,了解当地情况、民生问题,还有相关产业发展议题。接着会把各项议题结合政府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如基础类、提升类和参与类等。然后对每一类项目进行策划,与村民共同实施,实施过程共同评估,并且探讨未来如何去运营。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进行基础测绘、资源确权、土地可使用性质确认等工作。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参与,结合地方政府政策,建设了人才驿站,修建了办公和住宿等设施。为了后续能把工作成果转化落地,还会开发研学基地,引入人才和企业,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

场所设施的修复改造,都由我们的学生来操作,专家、教授、业界导师给予指导,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清华大学有一句话叫“实践育人”,从这个层面理解,乡村振兴也是人才振兴。

此外,我们也对当地进行扶持,包括偏乡地区的教育。清华大学以支教方式扶持教育,开启一个“办学1+1”项目,即一个学生匹配一个清华大学的资源。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一年。

针对台湾岛上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也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和分析,包括导师设计、产品设计、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研究等。

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着力数字化,建立了相关数据库,把全村的数据变成数字化,形成社会网络模型,包括统计来这里的游客到底是什么群体,并做出客户画像;也把村里的一些问题和政府、村民进行讨论,协商如何解决,充分发挥好“智囊团”作用。

五年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东角村整个村落到各个乡镇的面貌逐步改善、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工作站乡镇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