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伴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2023-12-17 08:16卞乐乐王一栋陈思思
新中医 2023年23期
关键词:西药功能性复发率

卞乐乐,王一栋,陈思思

温州市中心医院老年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帕金森病(PD)为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包括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两部分,有研究表明,PD 患者非运动症状中,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较高[1]。当前,临床治疗多以口服泻剂缓解症状,其中聚乙二醇4000 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为常用药物,对缓解便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服用易导致腹泻、药物依赖及停药后便秘加重等。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PD 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并与单一使用西药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中PD 诊断标准。《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3]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以下2 项:有排便费力感的时间≥25%;排便为硬便或块状便的时间≥25%;有排便不尽感的时间≥25%;排便有直肠、肛门梗阻感的时间≥25%;需手法辅助排便的时间≥25%;自发排便时间<每周3 次。

1.2 辨证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便秘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主症:大便干结,如羊粪,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感,可伴下坠、不尽、腹胀感,排便时间延长;次症:气短汗出,腰膝酸软,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舌脉象:舌红苔少,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PD 和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符合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年龄≥60 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各类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因肠道器质性病变或结直肠肿瘤导致的便秘;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贴敷部位有皮肤破溃;未按医嘱执行或中途退出研究。

1.5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1 月—2023 年3 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老年PD 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5~84 岁,平均(75.60±8.25)岁;PD 病程1~10 年,平均(5.12±1.75)年;功能性便秘病程6~25 个月,平均(16.28±4.10)个月。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62~87 岁,平均(76.92±9.06)岁;PD 病程1~12 年,平均(6.05±1.80)年;功能性便秘病程8~24 个月,平均(15.92±4.02)个月。2 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0.25 g)进行PD 基础治疗,每次0.25 g,每天3 次。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聚乙二醇4000 散(Beaufour lpsen Industrie,注册证号H20171247,规格:10 g)治疗,每次10 g,每天3 次;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21,规格:100 mL)治疗,每次15 mL,每天2 次。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敷贴治疗。取穴:神阙、关元俞(双侧)、支沟(双侧)、足三里(双侧)、大肠腧(双侧)、天枢(双侧)及上巨虚穴(双侧)。处方:黄芪、当归、生大黄、火麻仁、肉苁蓉、莱服子、木香,按3∶2∶2∶2∶2∶2∶2 比例取药,将药物研成细粉搅拌均匀,以蜂蜜调成糊状,将药膏均匀置于大小为2 cm×2 cm 的医用敷贴防渗圈中央,待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清洁和消毒后贴敷于穴位处,每次敷贴时间为8 h,每天1 次。

2 组以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清淡饮食,每日多摄入维生素和水,日常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穴位敷贴者确保穴位局部皮肤无瘙痒、皮疹、红斑等过敏现象,若存在过敏现象应停止采取穴位敷贴,并严格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和消毒工作。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4 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中医症状评分评估2 组临床疗效。②中医症状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对中医主症进行评分,次症及舌脉象不计,评分内容及评分标准见表1,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③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量表[5]评估2 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3 条目)、担扰程度(12 条目)、社会心理(8 条目)及自身满意度(5 条目),共4 个维度,28 条目,各条目按0~4 分计,总分112 分,生活质量越高则分值越低。④复发率。复发定义:排便费力、干硬,一周内排便2 次或更少。疗程结束后,对2 组治疗有效患者停药1 个月、3 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2 组复发率。

表1 功能性便秘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标准拟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90%,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排便1~2 d 1 次,3 个月后未见复发;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89%,大便性状接近正常,排便3~4 d 1 次;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30%≤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69%,大便性状有一定改善,排便间隔时间减少1 d;无效:便秘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中医症状评分降低率<3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40 40粪便性状2.15±0.76 0.82±0.25①②2.30±0.57 1.23±0.38①排便困难2.27±0.54 0.95±0.31①②2.16±0.50 1.34±0.36①下坠、不尽、腹胀感1.91±0.42 0.73±0.20①②1.87±0.35 1.25±0.28①排便时间延长2.32±0.58 1.12±0.35①②2.28±0.54 1.65±0.32①

4.4 2 组治疗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见表4。治疗前,2 组PAC-QOL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生理、担忧程度、社会心理、自身满意度的PAC-QOL 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4 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2 组治疗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治疗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40 40生理8.92±1.75 3.64±1.02①②9.04±1.45 5.12±1.28①担忧程度35.76±6.28 12.45±3.52①②36.08±6.75 18.62±5.46①社会心理23.54±5.10 8.65±2.13①②22.42±5.16 13.71±3.48①自身满意度15.25±3.18 7.12±2.26①②14.98±3.25 10.34±3.02①总分83.47±7.10 31.86±5.92①②82.52±8.23 47.79±6.51①

4.5 2 组复发率比较见表5。按疗程完成治疗后,对2 组治疗有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停药1 个月、3 个月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 组复发率比较例(%)

5 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PD 常见并发症,多因患者长期服用乙酰胆碱类药物、肠道菌群失调、肠神经系统病变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所致[6]。据相关研究报道,便秘作为PD 的非运动症状,其出现早于PD 的运动症状,而便秘的加重可导致PD 病情加重[7]。目前,临床对于PD 伴功能性便秘尚无特效方案,以泻剂缓解便秘症状为主。聚乙二醇4000 散为一种新型渗透性泻剂,该药物以长链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可锁定外源性分水,使大便软化,并对大便在肠道内运动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排便[8]。乳果糖口服溶液为一种渗透性轻泻剂,其在肠道内成高渗状态,可增加结肠内容量,并刺激结肠蠕动,对结肠生理规律有调节作用,对保持大肠通畅和缓解便秘症状有积极作用。笔者观察发现,以两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调作用,可增强便秘的改善效果[9]。但仅给予西药治疗停药后病情易复发,远期疗效欠佳,因此近年来多采取中医疗法辅助治疗。

PD 归属于中医颤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年老筋脉失养、肝血亏虚所致;又因老年脾胃虚弱,大肠津液不足,肠道传导无力而致便秘。PD 并发便秘多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与脑病关系密切,诸多脑病症状皆可从脾胃而论治。肠胃通畅需气的推动,腑气畅通既可通便,又可使脑神通利。肠道津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则出现羊屎状大硬或干结难解;肠道气机阻滞,壅塞不通,则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脾胃气机升降失职,运化失常,则出现腹胀;大肠津液缺乏,脏腑失于濡养,则出现口干少津。故治疗应遵循滋阴补气、增液润燥、润肠通便的原则。

穴位敷贴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其作用机制为通过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经络传导,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本研究针对PD 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患者选择神阙、关元俞、支沟、足三里、大肠腧、天枢及上巨虚穴治疗,其中神阙穴经便秘主穴之一,该穴为经气之海、经络之枢,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润肠通便作用;关元俞有调理下焦、培补元气功效;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治疗便秘要穴;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均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上巨虚有调和肠胃、通腑化滞作用;足三里有益气补虚、健脾和胃功效;天枢穴有理气健脾、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作用,适用于治疗腹胀、痢疾、便秘的功效;大肠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作用,适用于治疗便秘、腹胀及腹泻。诸穴配伍,可有效调理气血,治疗腹胀、便秘等胃肠病症。穴位敷贴所用药方中黄芪有健脾补气作用,且脾胃功能强则排便顺畅;当归补血活血,为血中气药,有补血润燥、通便散结作用;火麻仁有滋阴、补气益血、润肠通便功效,适用于因血虚津亏所致的肠燥便秘;木香有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功效;生大黄有攻积导滞、泻下通便功效;莱菔子有消食除胀功效;肉苁蓉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作用功效,且有阳中求阴的效果。诸药配伍,有滋阴补气、健脾消积、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莱菔子脂肪油提取物有增强胃肠蠕动、消食行气作用,并可促进血浆胃动素分泌,并增强胃肠动力[10];木香水煎剂能增强小肠运动功能,其有效成分木香麸煨品、香烃内酯可促进胃排空和小肠运动,有效缓解便秘[11]。

经研究观察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C-QOL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对老年PD 伴功能性便秘患者以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与单使用西药治疗比较,可提升临床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对2 组治疗有效患者停药1 个月、3 个月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停药1 个月、3 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以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PD 伴功能性便秘可降低患者便秘复发率。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PD伴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在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西药功能性复发率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