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才城教融合发展

2023-12-18 11:58王如东
群众 2023年21期
关键词:英才镇江人才

张 钟 王如东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近年来,镇江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布局,以人才“镇兴”行动为总抓手,“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为总品牌,坚定不移走产才城教融合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在优化“工作格局”中涵养“人才生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展现镇江引才的决心、用才的诚心、留才的信心。强化工作机制。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人才工作摆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形成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市级机关部门协同、县区板块联动“一盘棋”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升级政策供给。打造人才“镇兴”行动“1+2+3+N”政策体系,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和大学生“聚镇”计划,配套校地合作、产业链人才赋能、青年人才“归雁”、人才平台提升、“新农人”等精细化政策,助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健全人才政策落地保障机制,建立30 个基层人才发展质效观察点,及时打通政策兑现堵点,消除人才满意度痛点,确保人才享受政策“一路绿灯”。加大投入保障。建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做实人才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坚持强度不减、支持力度不变。逐年加大人才投入专项资金总盘子,近两年年均增幅超15%,支持市场需要、企业认可的各方面人才,共享人才“镇兴”行动政策红利,以真金白银彰显镇江“杀鸡宰羊宴人才”的真情实意。

在布局“人才地图”中构建“发展版图”。坚持“外引”“内培”并举,以狠抓人才工程项目为重点,全力打造“基中高顶”金字塔式人才队伍。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群八链”重点产业发展,厘清关键核心技术瓶颈178个、人才缺口53项,绘制产业链需求侧、供给侧人才地图,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持续实施顶尖人才计划,累计投入1.7 亿元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头部”人才,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聚焦推动重点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持续实施“金山英才”计划,精心举办“金山英才周”、招才引智“镇江日”、国际菁英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两年来,累计引进“金山英才”计划产业强市领军人才281人、项目257 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人才厚植产业根基。全面落实大学生“聚镇”计划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18 项激励政策,青年优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镇干事创业,可享受最高30 万元各类补贴。市委人才办牵头与国内110所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系,紧扣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打好“云端聚才、校园引才、线下招才、市场猎才”组合拳。两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大学生补贴近1亿元,成功引进大专以上大学生7.9 万人,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上升至23%,城市人才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激发行业活力。深入实施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围绕教育、卫生、城建等民生保障领域,两年选配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本土优秀人才1978 人,支持申报课题、开展项目174 个,集中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国情考察和培训研修1 万余人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率先谋划出台《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揭牌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学院,以实际举措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在厚植“科创沃土”中催生“创新动能”。通过做强园区平台、拓展高校路径、创新载体模式等,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高度。做强开发园区。用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深度对接G42 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推动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省级以上园区集中。2022 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 个、企业技术中心20 家,开发园区成为全市集聚人才最多、创新活力最强、科技成果最丰富的科创示范高地。用好高校平台。力促校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镇江-东南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江苏省院士协同创新中心高质量运作,与在镇高校携手创建镇江市科技创新港、产业研究院、人才发展智库联盟,与外部高校合作搭建军民融合人才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特色研究平台,持续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镇转化运用。两年来,累计建设高校人才工作站31 家,推进校企联建重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校地融合平台

62 个。打造创新载体。全面实施“人才平台提升”计划,整合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智力资源,打造宁句合作示范区、官塘创新社区、镇江高新区“团山睿谷”等一批载体平台,为人才和企业提供最高1000 万元建设支持,配套创业孵化、金融路演等科研创新服务。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企业等创新资源,牵头组建8 家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合力攻坚,持续释放人才引领产业“加速跑”效应。

在彰显“城市温度”中提升“人才热度”。聚焦人才实际需要,坚持打造独具特色、更具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美丽生态。用心解决人才关键小事。建立人才政策一本通、服务一窗办、权益一码清的“三个一”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信息化集成化水平。两年来,“镇江人才码”累计提供人才安居、健康体检、休闲健身、子女就学等线上“一码通办”服务2.5万余人次,“一本通”发放下载超10 万次,人才服务专窗开展帮办服务6000余次。健全青年人才常态化服务机制,建成8家人才友好街区,发布人才服务目录,为人才提供安业、安身、安家、安心的“四个好去处”。用力做好人才乐业支持。持续加大人才金融支持,“金山英才助力贷”、高层次人才“金山英才卡”帮助人才解决资金难题,12 家人才特色银行、“创投镇江”人才金融路演品牌,为人才企业提供发展全周期金融服务。2022 年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人才贷140笔、资金额度达4.1亿元。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实施“链上先锋”行动,选派人才服务“店小二”、科技攻关特派员、企业服务专员750余名,帮助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纾困解难。用情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每年赴企事业单位开展“惠才暖企”走访活动,现场帮助协调解决引才用才难题。发布8 条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市情考察路线,两年累计举办各类人才服务活动300余场,以真心实意的服务提升人才来镇留镇获得感。开展十佳金山英才、十佳双创平台、十佳服务先锋等50 佳评选和“优秀人才风采录”全媒体宣传,《新闻联播》《新华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宣传报道镇江人才工作500 余次,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英才镇江人才
诚聘英才
人才云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