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电力集团勇当“外电入鲁”排头兵

2023-12-21 10:21巩聪聪通讯员刘磊公振普
山东国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电力集团外电提质

□ 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刘磊 公振普

“盛鲁电厂每年发电约110 亿度,相当于济南社会居民13 个月的用电量。”10 月19 日,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镇的山东能源电力集团盛鲁电厂,该厂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工会主席岳公峰指着集控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自豪又形象地向记者介绍。

这是山东能源电力集团积极提质增效深度践行“外电入鲁”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和“外电入鲁”战略契机,以提质增效为抓手,统筹传统能源转型升级与新能源开发工作,即高标准建设、运营盛鲁电厂等省外先进火力发电项目的同时,加快布局风力、光伏等省外新能源发电项目,双管齐下勇当“外电入鲁”排头兵。

转型提质,稳住能源保供“压舱石”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落实国家压减煤炭消费部署,加大落后燃煤机组关停淘汰力度。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协同推进跨区域送电工程规划建设,积极做好“外电入鲁”这一“加法”。山东能源集团正是这场“加减运算”中的积极分子。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首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盛鲁电厂于2020 年11 月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是国家“十三五”西电东输工程“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通道配套电源点项目中第一个取得核准、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建成投产的项目,实现了锅炉点火、汽机冲转、机组168 小时满负荷运行等“十个一次成功”,提质增效属性不言而喻。

“在‘迎峰度夏’保供任务中,盛鲁电厂全力做好燃煤储备,制定了特殊时期燃煤采购、运输、入厂、抽检、卸车等全流程高效流通方案,做实现场盯靠,确保机组长期高负荷可靠运行。”岳公峰介绍。

输电方式是盛鲁电厂实施全流程提质增效的一个典型缩影。记者了解到,盛鲁电厂没有采用初期投入成本低但稳定性差的交流输送方式,而是采用了初始建设成本高但电能损耗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直流输送方式。盛鲁电厂的两台火电机组可提供满负荷200 万千瓦的电量,按照年5500 发电小时计算,每年可将110 亿千瓦时的电能通过特高压直流输送通道近乎完全地送到山东,从而高效缓解齐鲁大地的用电压力,保障全省电力安全。

当前,盛鲁电厂正由“秋检”模式切换到“冬季三防”模式,提质增效工作覆盖到电力生产、燃煤需求、物流运输、库存管理等生产作业计划的各个环节,力保山东人民过一个明亮、温暖的冬天。

盛鲁电厂并非山东能源电力集团积极提质增效深度践行“外电入鲁”战略的唯一代表。在距离盛鲁电厂500 多公里的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座坐落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庞然大物”已然拔地而起。

这正是山东能源电力集团在甘肃省投资建设的大型百万千瓦级火电厂——灵台电厂。执行董事李建新介绍,灵台电厂是“陇电入鲁”特高压输电通道重要的调峰和支撑电源项目,规划建设4×1000MW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高效除尘设施、配套灰渣场和铁路专用线,污染物按照“超净排放”设计。一期2×1000MW 发电机组投产后,灵台电厂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约100 亿千瓦时。

“在大众的传统观念中,火电是高污染行业。事实上,现代化的火电厂是非常清洁的。”带领记者参观灵台电厂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李建新补充介绍,灵台电厂充分依托陇东煤电基地资源优势和“陇电入鲁”受端市场优势,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围绕建设“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和谐”的“智慧化电厂”目标,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绿色工程、效益工程,创建国优工程,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布局,抢占绿能增效新高地

“这里地质条件比较差,地基处理是个大难题。”10 月20 日下午,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戈壁滩上,山东能源电力集团西北新能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孙世轲向记者介绍。

伴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近年来在深入推进火电项目转型升级的同时鼓励各地加快发展风力、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对于以“创造绿色动能,引领能源变革”为企业使命的山东能源集团来说,涉足、深入新能源领域,既是一种必然选择,亦是一种前瞻布局。

西北新能源公司正是这种选择与布局的具体执行体,致力于创造绿色动能的发展方向。

“西北新能源公司产业版图辽阔,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以及甘肃白银、庆阳等地。”孙世轲介绍,“空间跨度大,且风场、光伏均处于荒漠、戈壁、山丘等复杂地域,前期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是绕不开的课题。”

迎难而上加快布局新能源、奋力抢占绿能增效新高地是山能人扎根西北、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2019 年,阿拉善160 万千瓦风电基地竞争优选,开启了国家“十三五”西电东输工程昭沂直流配套三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的序幕,诸多行业巨头觊觎这块“蛋糕”。作为风电行业的后来者,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最终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阿拉善40 万千瓦风电项目指标,开启了其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征程。

速度是增效的重要保障。记者了解到,阿拉善40 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目前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于2022 年5 月正式开工建设,同年7 月即完成首台风机吊装;今年8 月,整个项目122 台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成,比计划提前103天,在整个基地内进展最快,预计年底可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针对地基问题,我们创造性地借鉴了房建工程中的预应力复合地基技术,并对土质进行了加固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西北新能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宁伟告诉记者。

取得阿拉善40 万千瓦风电项目指标的当年,山东能源电力集团又获得了杭锦旗10 万千瓦风电项目指标。地处沙漠边缘的杭锦旗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加快建设速度,于2022 年12 月25 日向“蒙电入鲁”昭沂直流通道发出第一度“绿电”,同年12 月29 日全部风电机组成功并网,交出了一次性倒送电成功、一次性设备调试成功和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的高质量答卷。

规模更大的山东能源“陇电入鲁”配套白银150 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位于陇东黄土高原黄河两岸,负责落实“外电入鲁”配套电源项目白银市新能源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目前,项目各项手续办理跑出了“加速度”,计划2025 年6 月与“陇电入鲁”通道同步并网发电。

根据测算,西北新能源公司已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200 万千瓦时,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33 亿度,年可节约标准煤1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 万吨,在夯实山东能源集团绿色版图、助力企业站稳绿能增效新高地的同时,将进一步壮大“外电入鲁”力量,赋能绿色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电力集团外电提质
甘肃科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电力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精益管理探析
综合性电力集团未来发展模式构想——互联网+金融+电力+用户的互联互通生态系统
考虑外电入鲁的山东电网风电接纳能力分析
“煤电一体化”信息化战略研究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