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低年级“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例

2023-12-23 12:16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罗华中心小学魏启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阮育青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小雨点歌谣整本书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罗华中心小学 魏启美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阮育青

“快乐读书吧”是架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学习活动时间长、教学难度大。教师应遵循“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结合教材与学生学情,精准定位学习目标,统筹安排学习任务,创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生活为基础,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何践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合理设计“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任务呢?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提出具体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是小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重视低段“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低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教材具体内容和语文要点梳理如表1所示。

表1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主题。依据“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结合教材与学生学情,本次“快乐读书吧”学习目标具体确立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阅读童谣和儿歌,体会童真童趣,激发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二、统筹安排学习内容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指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基于此,结合本次“快乐读书吧”学习目标,融合其他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合理设计“快乐读书吧”学习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学习活动设计表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任务一:导读课——激发兴趣

1.营造氛围。

学生从幼儿到一年级的学习与生活中已经学唱了不少歌谣。课前,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音乐会,让学生自选歌谣,自编动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评审;还可以组织学生寻找“方言熟语童谣”,学唱地方童谣《砻砻粟》《月亮谣》等,感受歌谣表达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乡土文化的审美意识。借此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歌谣世界中,为进一步学习歌谣做好铺垫。

2.感受歌谣独特魅力。

歌谣语言优美生动,如《小蚱蜢》,作者将小蚱蜢比作顽皮的孩童,从愉快跳跃到落空摔倒,小蚱蜢得意、狼狈的样子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禁;歌谣节奏鲜明,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有摇篮曲、字头歌、连锁调、数数歌、问答歌等,极大调动了学生探索歌谣的兴趣。

3.趣读歌谣。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出:“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趣读歌谣是导读课的教学重点,包括:第一,打节奏读。学生自己拍手读,或与同桌拍手读,或拍桌子读等。第二,表演读。歌谣可以自由配上动作读,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入情入境;可以借助道具读,如《狗和猴》,学生借助玩具狗和猴,边读边演,其乐融融;可以边唱边做游戏,如游戏歌《跳房子》《编花篮》等;还可以编成故事,戴上头饰演一演。第三,配画读,借画促悟,培养学生神奇的想象力。第四,改一改读,如展示《颠倒歌》(忽听门外人咬狗)时,引导学生将颠倒的内容改正,顺着读,学生更是兴趣盎然。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还指出:“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中的作用。”导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如观察封面、看目录找页码、读“阅读提示”等。

(二)教学任务二:推进课——巧编歌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拨出美妙的乐声。教师应充分发挥歌谣的艺术价值,引领学生走进创作的艺术殿堂。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利用推进课,教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1.了解歌谣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歌谣,比较、讨论、发现歌谣的基本特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发表自己的发现。教师可以从篇幅短小、节奏鲜明、合辙押韵、语言优美等方面引导学生概括歌谣的基本特点,为创编歌谣打下基础。

2.创编简单歌谣。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较强。歌谣内容贴近生活,结构简单,十分适合低段学生进行改编,如《摇摇船》,“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还有______。”把原文第二句变成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外婆还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吃的。学生仿照原文创说歌谣,既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具体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与美好。

有的歌谣句式相同,适合续编。如歌谣《小雨点》,文章结构句式相同,分别写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花儿、鱼儿、苗儿欢快的情景。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文本进行续编。续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韵脚“巴”和“拔”,出示含有韵母a的字,如“啦、呱、哈、芽、爬、叭、哒、嘎、喳、擦、花、哇、夸”,让学生灵活选用这些字做韵脚,让创编的诗歌更有韵味。如学生创作的小诗: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掌心上,小朋友们笑开花;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柳树上,柳枝乐得冒尖芽;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篱笆旁,牵牛花儿吹喇叭。当然,有的学生编的句子没有押韵,但只要能说清楚,都值得表扬。

3.学写“阅读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指出:“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阅读卡”,学会积累。一年级的“阅读卡”内容包括“新认识的生字”“好词”“佳句”“我最想说的话”等,应易于学生填写且允许选择填写。坚持写阅读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专注力,提高阅读品质,同时“阅读卡”是整本书阅读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任务三:分享课——创意展示

布鲁姆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期末的分享课中,教师组织开展“歌谣创意展示会”,引导家长收集有关歌谣的学生作品、奖状、学习活动照片等,借助不同媒介创意展示成果。会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创作的歌谣、插画,并修订成册,放入班级书橱,供大家借阅。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促进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歌谣的所有资料收入“读读童谣和儿歌”学习成长记录袋中存档。

四、落实过程性评价

(一)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好的评价量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小组朗诵比赛,教师设计了互评表,如表3所示。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尊重学生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初步学会评价。

(二)注重阶段性评价

表2 中的“活动一”与“活动二”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在一定阶段课外阅读的情况,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唱、画、诵、编、演等融合多学科,拓宽了评价视野。

根据低段学生爱表现、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班级“插画展”“创意识字小报展示栏”“评选优秀朗读者”等。引导家长与学生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朗读视频、创编作品上传至微信,或制成二维码上传至年段群,邀请同年段同学、相关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初步学会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五、结语

新课标构建的学习任务群为“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结合教材与学生学情,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创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小雨点歌谣整本书
小雨点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小雨点
小雨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