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爱买打折商品的妈妈

2023-12-25 14:06葱花薄荷
读者·原创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剃须刀购物车货架

文 | 葱花薄荷

妈妈在澳大利亚认识的第一个单词是“special(特价)”。第一次逛超市,她就问我哪里有打折的东西,当我指给她写着“special”的标签牌时,她的眼睛好像都在放光。随着妈妈对各个打折区域的熟悉,她在货架中认识了第二个单词—“discount(打折)”,然后是“on sale(打折)”和“off(打折)”。

从我记事起,妈妈始终信奉“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这一“真理”,帮助我们家用紧缩的开支提高生活的质量。当然,拜她的过度节俭所赐,我们也不得不丢掉很多因为囤货而放过期的产品。

出国后,妈妈的节俭一点儿都没有改变。有一次,买完东西在收银台结账的时候,我发现多了许多计划外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找妈妈确认,才发现货架上打折的东西她不看名字,也看不懂,只要货物带着颜色鲜艳的打折标签,她就先丢进购物车里,回到家里再仔细研究用途。

她老人家的出发点一直是想替我们省钱,可是每次看到那几个熟悉的单词,她就会化身为导购员,用手机计算器算好汇率,瞪大眼睛说:“现在打5折,不买的话,等到需要的时候,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从经济上来说,特别是对我们家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多买了很多不用的东西。

前些年,我也会因为买到了便宜的东西而沾沾自喜,每逢线上购物节,还会用各种数学公式计算凑单,成箱成箱地囤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大部分书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就到了下一个购物节的“续杯”时刻。

因为买不买打折商品的问题,我们母子二人有了争吵。我的买书软肋被妈妈紧紧拿捏住,她说,不孝有三,其一就是自己乱花钱却不让妈妈花钱,认定我是双重标准的制订者。

争吵归争吵,作为好儿子,母亲节那天,我还是大方地买了一件呢绒大衣送给她当礼物。她觉得衣服很好,但看到价格又直呼太贵,坚决不试穿,哪怕我告诉她这件衣服的打折力度。我不肯退,她也不肯穿,活生生地放过了可退换日期。

妈妈爱买打折商品,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她不能接受为她花钱这件事。

妈妈继续买打折商品,真正应了那句话:“只要买得值,不管值不值得买。”一个月后,我们家崭新的剃须刀已经有3个了。虽然这3个新剃须刀一价更比一价低,但数量已经超出了备用的范畴。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我追求的是“够用就行”的生活理念,打开抽屉看着那3个剃须刀我就来气。

遇到这样的场景,妻子每次都劝我,说妈妈在澳洲,花的都是我们给的澳元,所以想尽办法替我们省钱,出发点是好的,不是什么水火不容的事情,犯不着生气。

想要和谐相处,就得见招拆招。妻子给电脑浏览器下载了翻译插件,打开超市的网址,告诉妈妈,在网上可以看到哪些是打折的产品,还能把英语翻译成汉语。这个“大杀器”一出,妈妈终于脱离了“看图猜物”的层次,能够靠着商品中文名称提前精准锁定目标了,至少能知道有哪些东西买来可以用得上,又有哪些东西完全不需要买。

这个方法确实可以省下来一部分无用的开支,但是治标不治本,她买的打折日用品还是占据了购物车的小半壁江山。

对于这些冗余杂物,我也摸索出了解决办法—卖。

妈妈既然以较低的价格买了,那我就悄悄地把多余的东西挂在二手网站上—既让妈妈开心,又能把不需要的东西留给更需要的人,同时还能收回一笔资金,做到物尽其用。

刚开始,我还有种为“别人做嫁衣”的懊恼感觉,明明我们家发现的好商品,从超市带到了家,却要贴钱、花时间卖给别人,心有不甘—要是买到的全是我们真需要的东西该多好啊。

把不用的东西都挂在二手网站上后,我的遗憾慢慢变少了,因为发现了卖东西的乐趣。每卖出一件东西,就像捡到了一笔钱,而且和绝大多数买家的交流都特别顺畅、舒服。随着卖的东西越多,评价也越来越多,我又有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有时候翻翻那些好评,心情就出奇得好。

既然东西有了销路,我就干脆好人做到底,把妈妈好好表扬了一番:“这个型号的电动牙刷价格真是可以!”“要不再多买一瓶漱口水吧,我还得带一瓶放在公司里。”她在超市里拿着淘到的好物,像小学生拿着考了100分的试卷过来给我炫耀,听到我这样的夸奖,她也开心极了,更加努力去找打折商品。

我放下了坚持,在开心和节约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母子俩皆大欢喜。

其实,只要动一点儿小心思,多一点儿耐心,孝顺父母也没那么难。

猜你喜欢
剃须刀购物车货架
SILK RAZOR剃须刀
被疫情改变的购物车
推购物车购物
邵国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投资无人货架适合吗?
购物车里的“时间线”
李丐腾:中国的电动剃须刀之王
清空购物车了吗!
剃须刀的梦想
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