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安阳工学院产学深度融合为例

2023-12-26 05:30赵建周鲁西坤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学集群电气

赵建周,鲁西坤

(安阳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逐步加快[1-2],产学合作成为高等教育与企业挂钩的一种培养方式,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趋势所在。在产学合作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将社会资源和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相互结合[3-4],保证学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此趋势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采用了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在综合考虑学生专业发展的前提下,选择对口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和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6]。同时,这样的合作,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能够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的人才[7],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互惠互利、多赢的局面。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断层,导致无法进行深度融合[8],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现状和专业特点,构建了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建设新模式,做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入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形势下[9],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在规格能力上的错位,造成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日益严重[10-11]。该研究通过对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进行探索,解决学生培养与就业结合度不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校企合作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 校企合作育人缺乏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各方基于价值共同体的长效机制未建立[12],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支撑校企合作的人事制度、经费分配、教学管理等配套制度供给不足。从学校方面来说,存在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专业设置时,企业参与度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大胆和灵活,同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较少,且这些基地在管理和运营方面没有相互约束和制度保障等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虽然参与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也对学校和学生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由于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加之部分企业对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

1.2 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缺乏有效载体

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壁垒,产教协同缺乏有效体制,企业等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很难与高校资源有机结合,造成校企合作层次浅。学校教师中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到高校,这就造成教师缺少实践经历,双师型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1.3 人才培养偏离工程实际与产业需求

学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逻辑,偏向理论教学,偏离产业需求[13]。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致使地方高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在学习、就业和考研中面临多方面冲击,在读期间无法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学生不清楚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就业优势。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明确其职业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2 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主要措施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努力构建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合作育人”的培养氛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2.1 巩固专业基础,打造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品牌

依托学校“十百千品牌提升计划”,结合现有河南省一流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充分发挥并逐步完善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安阳工学院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和河南省新工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基地的作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合作育人”的培养氛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校级品牌,为学校大类招生和省级专业集群建设打下基础。建立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培养体系,为学校大类招生提供保障。

2.2 强化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教四十条”精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润物无声;立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打造金课为手段,开展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校级督导听课、院级过程监控和学生期终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3 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实践能力强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近期可以积极引进合作企业的优质实践教师资源以解燃眉之急,长远来看必须着手自己培养,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成立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训练项目、内容和考核的方式,制订短期培训及挂职等相应制度,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切实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细落实。

2.4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地方行业特色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持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贯通,充分利用现有实践基地和联合建设的产业学院,实现“基础实践-综合实训-竞赛创新-毕业设计”逐级晋阶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出一条新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增加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结合河南翔宇股份企业特点,通过深入了解和交流,建立“翔宇医疗联合专班”;针对自动化专业特点,结合西继迅达公司企业特点,建立“西继迅达专班”。

2.5 依托学科竞赛,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学业导师制体制机制方案,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探索,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依托学校提出的“百千万英才提升计划”,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锻炼改革探索,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取得的效果

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模式在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所包含的5个本科专业中应用、反馈和持续改进。相关专业学生通过在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培养体系下完成各项实习、实训环节后,将掌握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职业岗位专项知识与能力需求有机结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就业竞争力。

3.1 形成了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模式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重构适应就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反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意识扩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在满足校-企-生三方面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建设了2个河南省大学生优秀校外实习基地,3个校级产业学院。学院充分利用省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专班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从而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各专业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3.2 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依托,积极探索和推进产学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打造学校地方应用型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平台。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工程背景、校企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3.3 建设了一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充分利用专业集群中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的基础优势,结合目前专业集群中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电机与拖动、供电技术,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电工电子学、电机与拖动,河南省思政样板课程电机与拖动、信息论与编码,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电机与拖动基础》立项建设等课程资源,梳理出课程体系,将优势资源向纵深扩展,着手建设更多的省级教学资源,完成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群建设。对于有潜质申请国家级、省级教学工程项目的课程,集中资源,重点培育,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一流课程电机与拖动,河南省线上线下一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信号与系统,增加高层次教学工程项目的同时,实现了专业集群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3.4 完善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2022级开始,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5个本科专业,全面实施导师制,给每位学生分配指导老师,从大一开始,由导师介入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给学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答疑解惑。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找到好的工作,顺利适应新的岗位打下基础。

3.5 打造了产学合作创新平台

集中学院力量,整合了学院现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打造了产学合作创新平台。针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类比赛,安排专业老师负责具体比赛项目,指导学生。近三年,电子电气类专业集群在该类比赛中共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0项(包括“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企业命题赛特等奖1项,并获得企业奖励金1万元)、二等奖20项,省级奖项80余项。

4 结语

全程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模式立足于服务安阳地方经济建设和河南省企业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立足河南,服务地方,面向中原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充分利用安阳地域特色,打造全省同类院校中水平一流、特色优势明显的电子电气类专业,为全省兄弟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产学集群电气
八方电气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