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2023-12-26 06:16崇维祥
群众 2023年22期
关键词:网格化江苏现代化

□ 薛 莉 崇维祥

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是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四个新”的要求,明确强调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江苏持续探索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经验,迈出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优化“一核多元”功能,提升全主体现代化治理能力

在“一核多元”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体系创设中,江苏推动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城市社区多元治理力量,在现代化整体治理中达成了各归其位、各负其责的角色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自我调节、自我治理的协同治理能力,使江苏社区治理核心领导有力、多元主体充满活力。

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是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主心骨。江苏在实现党组织覆盖城市社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建立了党建“抓管带”模式,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模式,探索形成“平时组团服务、战时集团攻坚”模式,推动建立了干部下派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机制,大力推动“把支部建进小区”等工作,实现了党组织向社区、小区的组织延伸和功能强化。

基层政府是推动江苏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源。江苏把明晰基层政府与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作为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招。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街道职能得以规范,并积极向服务型组织转化,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得到严格实施,社区事务准入清单不断完善;在市县乡三级推动建立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社会治理链条;通过基础设施量质齐升、机制平台创新、购买社会服务等积极整合各方面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着力推进江苏城市社区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的优质供给,有效引导社区服务创新。

群众性自治组织构成了江苏社区治理的基础平台。江苏各地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和组织能力提升建设。南京优化“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镇江强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常州建立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制度。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组织能力建设,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自我治理、组织化参与的治理需要。

社会组织是江苏现代化社区体系的重要标志和专业化社会力量。江苏的社会组织服务触角遍及全省城市社区治理一线,新时代江苏社会组织的发展已进入到由培育向结构优化转型的阶段,尤其注重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的积极创新。无锡依托市公益创新创业园建立了社会组织红色党建基地,常州构建了“1+6+X+N”网络化社会组织党建模式,苏州探索形成了“1+10”“红色社工”党建项目共建模式。这些探索进一步整合了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延伸了治理触角、拓展了治理空间,并以此为链接实现了把广大群众这一治理基础和参与者充分调动起来、融聚起来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实现治理高效能转化

江苏在不断健全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持续深化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居民自治机制、社区协商机制、“政社互动”机制和智慧治理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和法治指引保障的江苏治理机制特色。江苏城市社区治理朝着制度化、程序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深入拓展。

党建引领上下联动,有效拓展了江苏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江苏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上下联动的机制创新推进治理创新,以党建引领的科学化、本土化和社会化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中统筹、组织和协调的力度。全省各地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城市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初步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打造更多区域性主题性“红色+”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加速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共治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群众自治机制。不断优化的组织架构和引领参与机制,实现了江苏城市社区治理由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充分转化。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社区治理江苏实践。“大数据”是手段和支撑,“网格化”是方式和载体,“铁脚板”是力量和作风,三者结合可以使江苏90%以上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发现处置,筑牢了全省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的基石。作为全国最早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地区之一,江苏已实现网格全覆盖。全省共设立网格12 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30 万名,推动了服务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智能化”深度嵌入“网格化”,充分发挥了“网格化+大数据”优势,注重大数据赋能网格化,以技防城建设为牵引,以技防乡镇、小区、单位等网格为基础,努力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渗透到社区治理各环节。“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江苏特色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形成了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的治理优势。

法治保障和制度指引,构筑了江苏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之维。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正朝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快速发展,各地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健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公德和基层自治准则,更好发挥其规范、评价和调节作用。南京市出台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宿迁文明20 条等得到群众广泛认同、积极响应;淮安市清江浦区化工新村社区依托社区民警、律师、“两代表一委员”,打造了“老仲警务室”“于阿生调解室”等依法调解品牌,健全建强社区法治宣传、调解队伍。江苏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形成了重法依法守法的治理共识。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贯穿新时代江苏城市社区治理的主线。不断健全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实质上就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实现党委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有效组织和动员,协调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精准高效回应群众需要构成了江苏城市社区治理的使命担当。江苏在不断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全过程的同时,始终从“群众角度、用户思维”出发,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追求,积极推行精准化服务、零距离服务、高效率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省12345 热线积极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江苏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的导向,推动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群众广泛参与成为江苏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内生动力。人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对象,更是社区治理的主人翁,群众只有实质性参与和切身体验其中,才会形成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让其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彰显。近年来,全省“小组自治”“邻里自治”“楼宇自治”“院落自治”等“微治理”实践广泛开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载体不断丰富。制度化的群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同体。

猜你喜欢
网格化江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数读江苏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