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基于核心经验的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2023-12-26 11:05陈莉妮福建省福清市凯景实验幼儿园350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经验核心区域

陈莉妮(福建省福清市凯景实验幼儿园 350300)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通过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来达成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每一项区域活动设置都不能脱离领域活动的核心经验目标,学习品质培养隐身在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目标之中。目前,部分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缺少对隐形学习品质目标的把握,缺乏对幼儿学习力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注重其中所包含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品质作为一种态度和倾向,影响着孩子学习技能与探究发现中的动机和结果,对个体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明确领域核心经验的框架和内涵,帮助幼儿主动建构学习过程,促进良好学习品质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一、 由静态走向动态, 用开放的材料观联动区域活动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像隐形教师,是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桥梁。教师对区域材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如材料投放形式、材料之间的各种关系和种类等,都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因此,搭建隐藏领域核心经验环境,需要教师树立多元动态材料观,打破区域间各自为政、松散的单个材料集合体的刻板做法,引导幼儿将材料投放从客观存在导向意向存在,将孤立的材料有机联系起来。

例如,幼儿在科学区里交流了扎染花布的方法,并用图文记录下了染制过程和结果,在探究染布方法的同时,也渗透语言领域书面语言核心经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完成的作品经过老师提供的信息“美工区设计服装缺少花布”,他们送到了美工区和角色区,在美工区染布作品价值变成了孩子们各有特色的服装设计,实现艺术领域核心经验:感受美和欣赏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最后,孩子们将自己的设计作品送进角色区“服装店”,成为热卖商品之一,实现社会领域“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在各区域轮转中,科学探究—艺术创作—社会交往通过记录、表达、协商、交流,实现《指南》明确指出的“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核心经验。

教师材料观的改变强调了不同材料之间的可变与可造的有机联系,使这些材料形成区域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材料系统,就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也影响了孩子们学习的行为方式。在多样变化选择中,孩子们更好奇:还能怎么用? 创造与想象力带动了各个区域积极互动。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不仅有助于《指南》中核心经验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今后长远发展。

二、 从大领域到小区域, 用指南目标细化区域活动核心经验

《指南》核心目标以及教育建议强调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指南》为依托,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借鉴领域核心经验。

例如,以往美工区活动更重技巧学习,如涂色、画画、模仿成品,忽略幼儿内在体验。解读《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会发现,“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前提。因此,将“兴趣”和“喜欢”作为美工区的核心经验之一,在小班美工区“有趣的印章”中提供各种小工具,如车轮子、果蔬印章、小牙刷、小布头等,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花纹带来的美感,在感受中表现与创造,全程由欢乐情绪带动兴趣,在“乐”中滋长幼儿自信、创新的精神。

还有《指南》的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包含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从中分解出小班角色区社会性核心经验:人际交往包括学习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和与其他人交往,社会适应包括情感——能亲近家人(感受家人的爱),能力——学习模仿大人(学做爸爸妈妈、学着整理物品)、了解家人的日常(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工作和用品)。当《指南》目标细化为区域活动核心经验后,教师更会着眼于活动过程,从孩子需要什么,要给孩子什么,如何给孩子思考后,教师的角色更加丰富,成为推进探究的合作者,深入问题的引导者,在活动区中建立发现日志。

《水中寻宝》《面粉变面团》《颜色变变变》就是从发问到探究,通过文字、表格、图画、照片、视频等各种平面或立体作品,借助主题墙,网络平台、表演宣传等方式展示记录探究和发现,进行表达与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了更宽容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学习环境,持续活动时间延长,专注性提高,始终保持乐于探究的态度,愿意自主尝试并接纳别人意见,愿意参与合作,从而养成了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

三、 从单一到多元, 集成多种形式区域活动促进学习品质养成

1.从活动组织维度来说,创设主题大背景区域活动

主题大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主张,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与开展,延伸集中教育活动的领域核心经验目标,区域活动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但又被主题大背景游戏情境加持,区域活动更有生趣。中二班选择孩子熟悉的《海底小纵队》为背景区域主题中,巴克队长带领队员们穿越了——数学区:每个材料融入了“计数”核心经验,孩子们在合作中打开每个数字门;语言区:“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隐藏在海底藏宝图拼图中,边拼边寻找每一个海洋珍贵动物,互相介绍,创编故事,乐说爱说;科学区:“乐于探究”的核心经验被放在了玩磁铁《水中寻宝》的游戏中;美工区:“表现与创造”的核心经验在海底舞会的服装设计让每一个孩子尽情释放,各种材料交错运用。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活跃度和参与兴趣都很高,能充分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性和专注性明显提升。

2.从教育延伸维度来说,以连续性主题背景开展区域活动

所谓连续性,一方面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断增加新元素,另一方面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在各区域持续融入领域核心经验,使区域主题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连续有故事情节的发展背景。同样的“计数”核心经验,我们以同一主题背景设计了《给海洋生物送药》(点数)、《海底环保行动》(环形计数)、《奇思妙想章鱼城堡》(图形组合+比多少)、《海底怪物大追捕》(数序)等,将“数字大不同”领域核心经验持续不断融合进区域活动,活动之间呈现出儿童视角的故事性关联,区域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思考、主动性、注意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优秀学习品质也逐渐显现。

3.从情感支持维度来说,提升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以“幼儿为本”理念与教育能力,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导向区域活动是适宜、充满活力的,教师在每次活动最后,都会留有余地设想下一次活动的可能性。一是帮助幼儿理清活动思路;二是鼓励幼儿,维持幼儿学习兴趣;三是帮助幼儿反思;四是提供新思考和探索线索。在集体发散性思维碰撞下,真诚接纳孩子的想法,带给老师更多新点子,共同搭好基本的游戏框架,或是故事背景,或是角色添加。教师则负责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优化、升级,每一次区域活动不再是教师一手操办,而是孩子们主动勾勒出丰富、宽阔的游戏图景。区域活动学习有了最佳连续性和渐进性,发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都变成孩子们自己的事。当孩子们在解决自己选择的问题时,计划性思维悄然萌芽,教师退位成为活动的观察者和衔接管理者。

4.从长效发展维度来说,多形式助力问题导向式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自由活动形式,是改变“教”与“学”的范式。密切关注,互动适度,计划、倾听、交谈、讨论等多种形式都有助于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权,活动规则上采用各种图式图解规则,让孩子习惯看各种各样的“说明书”,进行自我学习与互助学习。如《各种各样的纸》中,在孩子掌握领域核心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纸网捞鱼”“纸浆画”“纸杯叠叠乐”等游戏,这些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流程,有的是方法,有的是空白,多样化的“说明书”帮助孩子加深对纸的吸水性、可塑性的了解,并留有一定升级余地。“纸”具有多样性、可操作性强、功能多元化的基本特征,让各种活动有开放余地,将游戏规则设计交还给幼儿,孩子们将自己的规则变成新的说明书。这些自制的“说明书”最后都将日常的好奇与探索变成新的区域内容:纸张是怎么吸水的? 不同的纸张吸水一样快吗? 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学会质疑),想办法去验证(学习收集资料),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获得比较与推理能力),描述结果(语言逻辑与辨析能力)……这些活动需要花掉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老师眼中有孩子,运用核心经验目标聚焦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不以一把“标尺”衡量所有幼儿,强调幼儿个体学习品质的纵向“阶梯式”成长。孩子获得核心知识经验的同时,得到更多终身受益的“主体性、主动性、想象力、探究兴趣、思维能力”发展。问题导向式的评价更重过程性,既为孩子专注、坚持、克服困难提升自信的行为点赞,也为孩子积极思维、努力探究、科学反思进行引领,实现从甄别与选择向“承上启下”功能的转变。最后幼儿获得的不只是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挑战困难的态度和积极自信的自我意识,积累的是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一切正能量成为幼儿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教育是连续的过程,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也是长期过程。区域活动宽泛自由的组织形式给教师和孩子更大空间,是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在核心经验框架下将幼儿抛出的问题引入深入学习;成为幼儿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指导者。

猜你喜欢
经验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