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12-26 20:59张金华王洪圣李长春
种子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麦种麦田小麦

张金华,王洪圣,李长春

(兴化市合陈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743)

小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两项重要工作。传统种植技术模式下,病虫害发生概率高,导致小麦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理想,严重阻碍合陈镇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性。将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应用于小麦种植中,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丰产,是提高小麦品质的重要举措。

1 生产基地选择

优质小麦种植对生产基地有着较高的要求,若在污染较重的基地种植小麦必然会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基地的选择,确保生产基地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制药厂、化工厂等,避免排放废水废气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选择生产基地时应当选择光照充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基地种植小麦。优选成片大田种植小麦,保证交通便利,方便后期进行小麦机械化播种收获作业。要提高农民的轮作倒茬意识,优先与玉米等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倒茬,减少生产基地内虫卵、致病菌数量,以防治小麦病虫害。需注意的是,禁止在低洼易涝地、瘠薄地、重度盐碱地种植小麦,避免对小麦生长及后期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2 基地整备、施肥

小麦种植前,需做好生产基地整备工作,为小麦播种作业提供方便。若与玉米等作物轮作倒茬,农户在收获玉米后应及时做好秸秆粉碎还田工作,控制好秸秆粉碎程度及留茬高度,粉碎还田的同时可配合施加适量氮肥,加快秸秆腐熟发酵,转化为营养元素,为小麦生长提供养分。其他地块种植小麦前,需深翻深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整地的同时配合施加适量底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结合土壤测定数据及小麦需肥规律,制订科学的施肥计划,一般施腐熟农家肥37 500 kg/hm2、三元素复合肥450 kg/hm2培肥地力,同时撒施适量辛硫磷+生石灰,随肥料深翻入土,杀灭土壤中的虫卵、致病菌,预防小麦苗期发生病虫害[1]。

3 优选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繁多,若麦种选用不当,将会对小麦的产量、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种植小麦前做好选种工作尤为关键。选种时,农户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具体用途、病虫害流行规律等因素,优先选择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和推荐的麦种。以合陈镇为例,建议选用扬麦33 号、镇麦12、华麦6 号,上述小麦具有优质、高产、多穗、抗性强、抗倒伏的特点,非常适宜在合陈镇广泛种植。需要注意的是,农户在购买麦种时,建议从正规厂家和渠道购买,或者村集体组织统一订购,保证麦种质量达标,即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2]。

4 妥善处理麦种

首先,晴天晾晒麦种2 d,每天8:00—10:00 和15:00—17:00 晾晒,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防止麦种被高温灼伤。晾晒的同时,采用风选法将虫蛀粒、瘪粒、病粒剔除,留下优质、饱满的麦种备用。

其次,用0.25%氯化钙溶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麦种12~24 h,然后捞出晾干再播种,可提升出苗率。为预防小麦苗期病虫害,可施用2%立克秀粉剂+辛硫磷乳油拌种,拌种后堆闷8 h 再播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

最后,小麦成片规模化播种作业前,可以小面积开展发芽试验,统计麦种发芽率,确保麦种发芽率≥90%时方可使用,若发芽率<80%,应更换麦种。

5 适时适墒播种

1)要适时播种。结合当地温度、麦种特性等因素控制小麦播种期。研究表明,小麦越冬前要确保0 ℃以上积温达到600 ℃左右,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因此温度在10~15 ℃时可播种。一般情况下,春小麦播种期在10 月下旬。

2)要足墒播种。尽量在自然降水后抢墒播种,提高出苗率。若适宜播期内无自然降水,应人工造墒后再播种,提高土壤湿润性,实现一播全苗。

6 精细播种作业

小麦播种时,应积极推广应用全程机播技术。选用悬挂式24 行复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作,在保证播种量的同时,提升播种作业效率。机械设备使用前,应做好检验保养工作,防止出现异常故障。要控制好行进速度,不可超过5 km/h。行进时禁止急刹车、急转弯、急加速,防止漏播、重播。要结合品种特性、土地墒情等因素灵活控制播种量,最佳播种量为195~225 kg/hm2,每晚2 d 播种需增加播种量0.5 kg,大穗型品种播种量为225 万~270 万株/hm2,中多穗型品种播种量为195 万~240 万株/hm2。密切留意播种情况,确保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播后要做好镇压工作,使用播种机配套镇压装置,一边播种一边镇压,控制好镇压速度,不可过快,保证镇压效果,让麦种和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发芽率及出苗率,提升抗旱能力[3]。

7 确保苗全苗齐

小麦播种后,农户应密切留意出苗情况,若发现有缺苗现象,应及早补种。若发现有死苗现象,及时将死苗拔出,然后消毒病穴再补苗。补苗时,应选用相同麦种,经浸种催芽后再播种。针对已经分蘖无法补种的麦田,在间苗、疏苗的同时采取疏密补稀的方式,将间下来的壮苗补栽在缺苗断垄位置,补苗后应浇适量水,促早发赶齐,确保苗全苗齐,为小麦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8 及时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小麦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小麦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3 次,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小麦播种后,若长期降水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不利于幼苗生长,此时农户要及早做好中耕工作,破除土壤板结现象,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中耕的同时去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水肥。杂草较多时,建议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法适用于小麦生长中期,除草效果好,但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正确选用除草剂,优选绿色、广谱、高效除草剂,并结合杂草类型选择对应的除草剂,保证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喷药时间,大风、降水天气禁止喷药,避免药液飞溅在麦苗上导致其枯死。要合理搭配施用农药,提高除草效果。

9 科学合理追肥

一般情况下,前期麦田内施加充足的基肥,后期无需追肥。但若发现麦苗长势差、整齐度不高,应做好追肥工作,提高整体产量。要结合麦苗长势及其需肥规律制订科学的追肥计划,合理控制追肥时间,建议在越冬前追施,若麦田缺钾可撒施草木灰,若麦田供肥充足无需追肥,防止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此外,小麦生长后期缺肥,应做好根外追肥工作,建议在抽穗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2%尿素,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麦穗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使得小麦达到更高的产量。

10 重视水分管理

水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品,若小麦生长时出现缺水或水分过多的现象,均会对小麦产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水分管理工作,结合自然降水情况及小麦需水特性,科学做好浇水、排水等工作,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前期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小麦苗期无需浇水。进入起身拔节期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时若无降水要及早浇水,确保水分供应充足。进入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后,若无自然降水应分别浇水1 次,防止缺水影响抽穗及灌浆。需要注意的是,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量是有限的,若麦田出现积水现象,应及早开沟排水,防止发生涝灾。

11 及时防灾减灾

小麦生长后期,若遭遇干热风、倒伏、“逼熟雨”“烂场雨”等灾害,会对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影响,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密切留意气象变化,研判气象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农业部门、农户,指导农户做好防范工作,降低灾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若预报有寒潮,建议农户提前浇水预防早春冻害。若小麦已经遭遇早春冻害,应及早补救。中耕保墒的同时追施尿素150 kg/hm2,促苗早发,弥补主茎损失。若预报有大风,要禁止浇水,避免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若预报有干热风,建议提前3 d 适量浇水,调节麦田小气候,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

12 病虫害绿色防治

病虫害会对小麦产量、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导致小麦颗粒无收,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优质的小麦对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摒弃传统滥用化学农药的现象,提高绿色防治意识,制订绿色、科学、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在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同时,保证小麦品质,具体如下。

12.1 选用抗(耐)品种

小麦生长时,若所选用的麦种抗病性差,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此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是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的重要举措。农户要明确选种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的流行特点和发生规律选择麦种。例如扬麦33 对赤霉病、条绣病、叶锈病、黄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华麦6 号对赤霉病、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镇麦12 号中抗赤霉病,但易感白粉病、叶锈病。因此,在选种时农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抗病性较强的麦种,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确保小麦良好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4]。

12.2 开展农业防治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提高农业防治技术水平。播种前应做好选地、整地、施肥、消毒工作,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合理控制小麦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密度,保持麦田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播种后做好镇压工作,达到一播全苗、壮苗的目的,提升小麦抗病力;及时清除自生麦苗和地边杂草,避免害虫在此地栖息和繁殖;做好浇水、排水、追肥等工作,满足小麦生长对水肥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小麦抗病性,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5]。

12.3 推行药剂拌种

通过药剂拌种的方式,可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害、地下害虫。因此,农户要提高药剂拌种意识,正确选用药剂拌种预防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白粉病高发的麦田,建议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硅噻菌胺等药剂拌种;对小麦蝼蛄、蛴螬、金针虫、红蜘蛛、蚜虫高发的麦田,建议用辛硫磷、吡虫啉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对小麦条绣病、白粉病高发的麦田,建议用戊唑醇、三唑酮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对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的麦田,建议用杀菌剂、杀虫剂复配剂对麦种包衣后再播种,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6]。

12.4 注重理化诱控

理化诱控技术具有安全、绿色、无污染、无毒害的优势,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采用灯光诱杀技术,将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麦田内,白天关灯,夜间开灯,可诱杀飞行害虫;采用黄板诱杀技术,在麦田内悬挂黄板,悬挂450 张/hm2,能够诱杀鳞翅目害虫;采用性诱剂杀虫技术,将性诱剂放置于麦田内,诱杀雌虫,阻止其产卵,进而减少田间害虫数量;采用食诱技术,在诱捕器内放入含有农药的食诱剂,以诱杀害虫[7]。

12.5 科学绿色用药

发生病虫害较重的麦田施用农药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农户应结合病虫害类型正确选用农药,优选广谱、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说明书严格控制用药量,禁止随意添加或者减少农药施用量。混配农药时要保证其科学性,避免对药效产生影响甚至产生药害。要合理控制用药时间,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要密切观察天气情况,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下午喷药,降水或有露水时禁止喷药。喷药后2 h 若有降水,应再补喷1 次。禁用剧毒农药,喷药时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避免工作人员中毒。要从正规厂家购买农药,禁用三无、不合格、来源不明的农药,避免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防治小麦条绣病、白粉病时,可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防治小麦吸浆虫时,可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4 000 倍液;防治纹枯病时,可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300 倍液;防治红蜘蛛时,可喷施10%阿维·哒螨灵乳油1 000 倍液[8]。

13 结束语

新时期,要积极推广应用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掌握种植技术要点,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制订科学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小麦安全稳定生产,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猜你喜欢
麦种麦田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落麦种
哭娃小麦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不花一分钱,小麦也增产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