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案例”园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

2023-12-26 11:05王红英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直属幼儿园430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园本案例幼儿园

王红英(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直属幼儿园 43010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新形势下,幼师的专业发展是幼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就是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问题式案例”园本培训也就应运而生。

一、 案例提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案例研究,结合幼儿园的案例研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案例园本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重点关注案例园本培训的实施和运用。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师们不断思考培训的“真”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特别重视申报各级课题,想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课题开展凸显园所特色,通过课题成效提升园所在幼教领域内的影响力。有时,研究的课题目标和内容不一定是幼儿园的“真”问题,可能会出现为了完成事先预设好的课题进行问题研究,久而久之,教师对培训活动也就渐渐没了兴趣,园本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水平停滞不前,培训成果只是停留在表层。帮助教师解决真问题才是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初衷,教师需要在园本培训这片土壤中生长。

二、 案例分析

“培训真问题”迫使我们根据现实情况制订了《教师培训问题收集制度》《园本培训“问题引领”制度》。建立制度是希望园本培训能真切地研究真问题,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惑,推动园本培训实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被动培训。培训活动中出现了由管理者制订活动方案,确定培训问题、内容、目标的情况,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成为忠实的倾听者与忙碌的记录者,最终导致活动中教师“记”得多、“思”得少。二是教师常态质疑。通过发放《教师问题征集表》,收集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重复的,缺少深度和价值研究。三是教师缺乏探究。在培训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愿或不敢提问题,抱有害怕提出问题后,暴露出自己的工作弱点或者被领导认为工作不称职等。通过综合分析教师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制订相关“问题制度”时,没有完全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没能真正达到有效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园本培训问题中来,与之配备的监督评价、落实奖励等制度尚未有效跟进。

三、 案例实施

由问题引发的园本培训则更加关注培训主体——教师。在园本培训活动中,引导教师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由问题生成园本培训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效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问题,并且能抓住契机,关注幼儿教育点滴,抓“真”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找问题

一是从交流平台中收集“真”问题。在活动中鼓励教师养成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设置交流平台,定期收集教师的问题,如怎样有效建立幼儿的常规习惯、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如何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等。

二是从观察共性中提炼“真”问题。发现问题,不仅只是管理者要能做到,更应该让教师成为主动发现问题的人。这就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其他班级活动,让他们换位思考,转变角色,在相互观摩中发表意见,提出质疑,集中问题形成共识。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选择活动器械普遍存在种类多、数量少的情况,也容易出现幼儿锻炼机会少、等待时间长的状况。教师思考的共性问题是: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真的能做到一物多玩吗? 通过“真”问题的园本培训,教师有了一些有效做法,包括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器械、选择具有多功能的器械、选择难度不同的器械等。利用“一物多玩”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产生成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是从案例分析中生成“真”问题。“真”问题有时是生成的问题,是教师熟悉的亲身实践的问题,也是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一次观摩小班美术绘画活动中,幼儿用棉签蘸颜料进行涂色,在活动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大部分幼儿作品已经完成,开始“捣乱”,有的用棉签在原本完成的作品上进行添画,导致作品画面一片“狼藉”,有的将颜料弄到桌上、身上、头上、脸上,保育教师忙起来了,教室里乱了起来,现场看课的教师都忍不住来帮忙。这件事引发了教师的积极讨论,在谈论中,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如果你是这位班级教师,你会怎么处理? 教师从开始的积极讨论变为积极想办法,再到探讨如何巧妙、理智地处理与解决问题。可见,来自于实践的“真”问题可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使教师在讨论、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从“我的需要”中找问题

园本培训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引答、以“问”促“疑”、以“问”导“思”,层层深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一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通过“共同反思,挖掘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依托观察记录,写教育叙事,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等措施,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并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二是将问题贯穿研究的始末。在培训活动前,教师以自由申报的形式提出问题,再从众多问题中进行筛选,根据教师需求程度排列编号,依次解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问题,一起查找资料、参与讨论,找到切合实际的教育策略,不断产生新的问题。

三是直面问题,同伴互助。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幼儿园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向自我挑战,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引领教师直面问题的同时,利用园本培训的同伴互助、智慧共享,让教师不会感到孤独。同伴互助是园本培训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在培训中,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师间的差异资源,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发挥同伴教育资源的有效性,使教师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时间的对话,实现培训中的“模仿—内化—反思—实践”。

四是追随需要,寻根求源。为让教师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常常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园本培训,主要有讲座性学习、观摩式培训、跟进式观察、互助式合作和专题式培训等。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式案例”园本培训,引领教师在参与中体验学习方式,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探索中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

五是现场观摩,问题反思。教学观摩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去听课,待活动结束后,再围绕问题开展说课、评课。幼儿园成立智囊团,团队中有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通过问题交流,讨论跟进,让培训活动变得有意义、有激情、有收获,更有幸福感。问题引发的案例园本培训活动深受教师欢迎,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工作又紧密相连,真正达到了培训促教学的目的。

3.从“参与式体验”中找问题

一是困惑问题导入,生成问题链接。围绕教师教学中共性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筛选教师关心有疑惑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找出理论依据,创设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自学、网上学习、向同伴学习等;选课、研课验证已有的想法和问题,亲自做一做、试一试,得出结论,产生课例。

二是问题课例研讨,解决实际问题。选定一个案例教师共同设计,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规律和学科的关键经验,开展课例研讨,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层层深入,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结论,并在同伴间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探索与结果,达到教研有效性,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教育叙事结合,化解工作困惑。当遇到个别孩子常规习惯培养、家园合作沟通等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教育叙事进行个别研究和团队式的研究;在各领域教学、幼儿发展、常规习惯培养策略等问题时,可运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开展研讨;在教育叙事的基础上生成课例研究,使得教师的研究更深入,更有实效。叙事研究使教师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在分享中相互学习、相互欣赏,鼓励教师利用团队研讨,总结提升经验。

四、 执行成效

问题式案例园本培训让幼儿园充满了活力,让教师体验到了培训的实效,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1.促进共同成长

自己的需要也是大家的需要,使教师敢于直面问题,提出问题,更敢于面对自己,以开放的心态大胆质疑,以谦虚的态度换位思考,从而对自己形成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并大胆表达。

2.焕发智慧的魅力

突出“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发现问题,共寻策略”的宗旨,营造让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促使教师快乐的享受来自每一位成员的帮助,享受集体的智慧。

3.成为教师快乐成长的家

在培训中,教师在业务研讨中,不会因为一个问题而相互质疑,争得面红耳赤,而是真诚对话,有效互助。

通过“问题式案例”培训的开展,使琢磨教学细节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行为,进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把蕴藏在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挖掘出来,在挖掘中通过相互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合作研究,产生新的、更多的教育智慧。它重新燃起了教师们工作的激情,让中年教师走出了职业倦怠的危机圈,让年轻教师更快地获得专业成长,从中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使她们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为研究型教师。

猜你喜欢
园本案例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爱“上”幼儿园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