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三重维度

2023-12-26 05:47覃美洲邓长江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思政时代

覃美洲 邓长江

(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内容虽然侧重不同的方面,但核心在于强调受教育主体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涵之维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核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1]由此可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本身彰显的就是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内在的有机统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宣扬中华民族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品格。

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实质来看,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维度,用时空力量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紧密相连,积极、主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恪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这已成为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而价值认同则直接影响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决定着新时代大学生为谁承担和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问题。

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让其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确保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站位定力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价值认同,进而使他们明确为谁承担和承担何种社会责任问题,让他们树立起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坚定信仰。

(三)至善的人性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关键。新时代大学生若想担当起时代重任,就必须锤炼其品德修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1](P11)大学生若不具有良善的人性,就不会正确地履职担责,更不可能去承担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崇高的社会责任。因此,至善的人性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关键。

(四)练就过硬的本领才干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保障。新时代大学生要想担当起时代大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就必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干。尤其是在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需要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担当时代大任的能力和素养。现实证明,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都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年轻人。比如,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支撑起我国航天事业的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才29.8岁,绝大多数是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大学毕业生。

当前,社会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舞台,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珍惜青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努力学习锤炼过硬本领,为其担当时代大任积蓄智慧和能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价值之维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责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总是相对于某种具体关系而言,是主体与客观世界交往中所产生的现实关系的总和,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必然因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3]大学生社会责任付诸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要想实现其自身价值,国家和社会必须给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一项综合性社会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体验社会生活的平台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深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社会任务做出适当自我价值评价,及时发现其素质和能力不足,并进行自身行为修正,实现自我价值,收获人生真正的快乐。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1](P11)

更有甚者,如果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关注社会发展,不思考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不仅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更有可能人生轨道走偏,因此,社会责任教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社会稳定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人民幸福紧密相连。社会稳定,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就能得以实现,幸福生活也才能得以根本保障。反之,如果社会不稳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无序,不仅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无法实现,幸福生活无法保障,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人身安全保障都无从谈起。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问题,要清醒认识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去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历史和现实表明,青年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通过社会责任教育,能够切实让新时代大学生明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美好梦想。可以说,新时代大学生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一代,因为中国梦实现之际,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年龄不到50岁,他们既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又是实现中国梦成果的实际享有者。而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梦实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除了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才干外,以使命和担当为核心的社会责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正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1]无论是从国家和社会利益实现层面还是个人价值实现和个人利益获得层面,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以责任担当精神培育为核心的社会责任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和时代价值的体现。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之维

(一)重塑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话语体系。哈贝马斯认为,构建一个独立于经济与政治的公共领域,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交往则有赖于人们运用平等、真诚的语言进行沟通协商,达成理解[4]。克服人们之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误解与隔阂,有助于理解关爱和尊重他人。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践要围绕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担当四个核心要素[5]重塑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社会责任的教育话语体系,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从学理性支撑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应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理论基础,用平等对话、积极参与、理性面对、包容共存等话语,帮助新时代大学生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调适的责任与担当;从哲学性思维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话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政治性意蕴出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话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通识性和有效性上,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成长环境,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运用其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通俗话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与担当应该具备的良善人性、态度、素养、知识和能力。

(二)坚守思政课主阵地,助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崇高的品格,只有在马言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真懂、真信,给学生传播正能量和中国好声音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懂、真信以及有责任担当的学生。二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用青年大学生愿意倾听和理解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视觉呈现、智能推送、互动交流,讲解有意义有内涵的内容,把枯燥晦涩的理论讲得有趣,使思想政治教学立体生动,和蔼可亲,助力社会责任教育。三是主动回应学生关切。新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和思想多元的时代,新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媒介也呈现出纷繁复杂和多样性,给他们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惑。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回应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能量。

(三)善用社会责任教育方法,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效。一是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课程思政本质还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等思政要素融入每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解决好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形成同向协同效应,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路径。二是善用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惯常的教育方式,榜样教育成效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榜样的选取,因此,要在同时代的同龄人和其身边选取榜样典型,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和认同。

(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责任教育。一是通过校企、校社等合作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实践基地,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通过实践基地这个窗口让他们在认知专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接受责任担当教育。二是多措并举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认真学习把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在厚植其爱国情怀的同时,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让新时代大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且还要让其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厘清其所肩负的使命担当的同时,培育其社会责任感。

结语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应从强化社会责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加强思政课主阵地建设、丰富社会责任教育方法路径以及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教育实践等方面出发,以多方位、多角度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猜你喜欢
责任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