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干部谈做人(三)

2023-12-27 05:10
创造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立言榜样立德

◆ 木 子

二十三、自古人生三不朽,唯有立言最长久

古人所说的“人生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现在我们也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这其中,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因而也最长久。立言是思想的传承。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精神却是永存的。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需要文化来传承。言行,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儒家的“有德者必有言”,延至后世,“立言”的意味不断向着文化建设、理论方面迈进。只有立言了,道理、学理、哲理才能有办法传承。现如今,立言的本质,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从“立言”中汲取“堪大用”的智慧。立言,也可理解为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论来教育别人、影响别人。老师向学生、教员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是“立言”;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著书立说、潜心研究做学问,是“立言”;党员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做演讲,也是“立言”。文以载道,干部如果只会埋头干活,而不会讲话和写作,不注重对新思想、新理念、好观点、好经验的宣传,就很难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二十四、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敲门砖

有一副对联说:“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不论是面对陌生人还是老朋友,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真诚的微笑,是交友的无价之宝,是社交的最高艺术,是人际交往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绿灯。你微笑,生活便会阳光灿烂。给心灵画一张笑脸,心灵就是快乐的。很多时候,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生活需要微笑,就像植物需要空气和水一样,用嘴角上扬的弧度打败生活中的失意。若你总是愁眉苦脸,生活便会暗淡无光;若你总是心怀美好,生活便会阳光灿烂。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笑时,整个世界都在笑。一脸苦相的人,没有人愿意理睬你。”著名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简单的微笑,你示之以人,就会温暖他人。面带微笑是不卑不亢,是教养,是亲善,是平易近人,是灵魂的高贵。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微笑是为人处世的通行证。所以,人与人在见面前,最好把疲惫、愠怒、忧愁的表情,更新为轻松、愉悦、舒展的脸庞。见面时的一个笑容,就是带给他人最好的礼物。

二十五、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有教养的人绝不会肆意地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守时,代表了对约定的重视,对时间的珍视,对约定时间所要做的事情的重视,是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守时是一种自我素质的体现。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一个不守时的人,不仅耽误自己的时间,还会耽误别人的行程。长此以往,便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守时还表现为有时间观念,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拖延,不懈怠。那些时间观念强的人,往往拥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出良好的教养。懂得给时间留余地。要做到守时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关键,那就是无论何事,都给自己留个提前量。如果确实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则一定要尽早告知。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有一句话说:“提前十分钟,人生大不同。”凡事提前十分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哪怕突发意外,也有时间从容处理,不会耽误正事。不懂得给时间留余地的人,往往也不懂得给生活留余地。不要小看这十分钟,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时间观念,更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我们提前做好准备,生活便可以更加优雅从容。

二十六、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想要任何事都分出一个对错,争一个结果。但是,最后争出结果后,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却在疏远你,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现实生活中,往往说话时得理也饶人、心平气和,反而让人心悦诚服。我们与人相处,说话办事要坚持原则、理由充分,但不一定要刻意保持大气场,不能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得理饶人显胸怀。有些人总是得理不饶人,看起来本无可厚非,实际上却是赢得了理,输掉了别人的心,往往得不偿失。俗话说:“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有“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说法。得理饶人的人,待人接物虚怀若谷,体现出来的是其独特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他们往往拥有豁达大度的心胸,遇事总是从大局出发,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是精神层次高的人。有理不在声高。错的事情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盛气凌人就变成对的,有道理的也不会因为声音小就变成无理的。唯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口服心服。我们说话做事不能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别人认同。特别是遇到朋友、同事不理解不接受自己正确意见或者曲解自己的正确主张时,要能宽容大度、循循善诱。如果是占理,让人一步不为低,人们最终会承认你的正确并称道你的宽宏大量。

二十七、要有敢于说“不”的能力和心态

以和为贵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价值取向,这就造成了我们更容易点头而不是摇头,更容易说“是”而难以说“不”。但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不懂得拒绝,没有说“不”的勇气,那就会被多如牛毛的各种因素或要求所困扰,被拖垮累死,也更深层次地反映这个人没有自我、没有原则,缺乏区分轻重缓急、善恶是非的辨别力。拒绝是成长的必修课。很多人没有勇气说“不”,是害怕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自己有一种讨好型人格倾向。其实有时候学会拒绝,能让彼此知悉底线,反而会促进提升互相的关系。人生总是在选择当中成长,拒绝的实质就是否定性的选择。我们拒绝贪欲,就选择了清正;拒绝丑恶,就选择了美善;拒绝虚浮,就选择了务实;拒绝媚俗,就选择了高雅。学会拒绝,我们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增强说“不”的能力和智慧。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给拒绝找一个适当的方式,确实是一门艺术。不要因为说“不”而感到内疚或自责,也更不必陷入自我否定。要学会在他人与自己的需求之间作出平衡和取舍。要学会拒绝的艺术,保持尊重的态度,不模棱两可,把拒绝的理由说清楚讲明白,做到拒绝得体、拒绝到位。敢于说“不”,我们才能忠于自己的原则,活出真我。

二十八、 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

人们对自己名字的敏感程度超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名字的总和。姓名对一个人而言是最基本的要素。记住别人的名字,是给对方最基本的尊重,同时也会让你获得别人尊重,拉近彼此距离,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记住别人的名字就等于尊重他人。所有的人都有想被别人重视的心理。能清楚地说出对方的名字,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有智慧的人,会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友善和尊重。周恩来同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也被人誉为“行政奇才”,其中让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他能记住很多人的名字,据说是过目不忘,这给他的人格魅力增色不少,很多人对他评价时都提到这点,充分体现了他和蔼真诚、时时处处尊重他人、无微不至关怀他人的高尚品格。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能叫出你的姓名,你一定会对他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知己感;相反,如果见了几次面后,对方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你对他便会产生一种疏远感、陌生感。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就像同对方说他家乡方言一样,非常容易拉近彼此的交流距离,也为谈话和交流打开了一扇门,是人们相识相知的一个很好开始。

二十九、忠诚老实是最具智慧的选择

忠诚老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当中之一“实”,即“做人要实”,也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无论是为人还是从政,“忠诚老实”都是一种智慧。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忠诚老实之人。周恩来同志曾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老实人做事踏实,不计较付出,所以才能收获最多;他们能吃苦,能在寂寞中坚守、在逆境中昂扬,耐得住困苦平凡,所以最接近成功;他们能知足,摒弃贪婪,总能知足常乐,所以也是最幸福的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多是埋头苦干、勤奋务实之人,有着忠诚执着、踏实干事的大智慧。弘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忠诚是事业之魂,执着是动力之源,朴实是立身之本。在社会纷繁浮躁的情势下,我们更需要把忠诚、执着、朴实铭刻于心、信守不渝、付之于行,转化为爱党报国、爱岗敬业的强大动力。这样来做,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三十、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然而,美玉并非天成。人也一样,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磨砺品质、坚定意志、增长才干、砥砺作风,成长为栋梁之才。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旧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彰显革命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忍气节。杨善洲常拿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私事,体现了优秀党员干部冰清玉洁、白璧无瑕的崇高风范。我们应当见贤思齐,以榜样为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同此理。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我们要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

三十一、跟榜样作比较,与先进搞对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让更多党员领导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好为人民服务,更好干事创业。”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远大理想、优良品质、高尚人格。党员干部要自觉对标对表,学习榜样,争当先进,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岁月长河,榜样事迹历历在册;时代变迁,楷模精神熠熠发光。李大钊、赵一曼、黄继光、雷锋、焦裕禄……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修身正己的镜子。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可见的、可以传递的。一个家庭,父母以身作则、谦逊礼貌,那么孩子也容易变得文明礼貌、谦虚待人;一个国家,执政者坚守初心、公平公正,那么整个社会也会健康向上、充满希望。见贤思齐,学习榜样。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见贤思齐昭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我们要主动对标革命先辈、当代模范,以之为精神的楷模、道德的标杆、行动的指引,帮助我们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要以榜样的力量提高思想认识,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事事做示范、树榜样,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在各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三十二、品端行正人自高,平常时候见真章

品行端正的人,做人本分,做事坦荡,黑白分明,刚正真诚,有原则底线,守道德良心,无论何事何时,都以品行为贵。这样的人,才能涵养人生大格局、高境界。以立德端正品行。古人讲“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是居于首位的,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前提性的作用。品德修养很重要,高尚的品德立起来了,人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党员干部首先必须是一个有品德的好人,识崇德之要义,树明德之自觉,做修德之典范。要实实在在地把道德要求落实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将“立德”和“立行”紧密结合起来,常怀为民之德,保持勤勉之德,永葆清廉之德,始终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守公德,就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私德,就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上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自觉当表率、作模范,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三十三、德行和能力是赢得信任的两大条件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和认可的关系,往往需要长时间累积和不断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德行和能力,是互相间建立起信任的最基本和必需的条件。德行是一个人最硬的软实力。德,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德行好的人,就会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从而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反之,德行差,就会违背道义、不循公理,心思歪、身行恶,遭人唾弃。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没有德行,很难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也就很难在自己的领域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和信誉。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只有品行端正,德行到位,才能换来别人的信任和真心。有能力才能“靠谱”。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想真正获得人的信任,光有良好的意愿还不够,还必须有担事成事的能力,担当得起别人的托付,让人觉得踏实、“靠谱”。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台拜将;刘备为见诸葛亮三顾茅庐,韩信、诸葛亮为什么受到礼遇?因为有能力,有能力才能助人成就事业、受人信任。当干部就要修好德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猜你喜欢
立言榜样立德
茶味人生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等我也长了胡子
校园四季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