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

2023-12-27 08:09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李冬梅
家长 2023年29期
关键词:瓷板画美术学科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李冬梅

在新课标背景下,美术学科作为重要的美育科目,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巩固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重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师应探寻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升华学科教育价值,增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获得感。非遗文化作为我国特色文化形式,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将其引入美术学科的教育之中,既是对国家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一种贡献,也是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发挥学科德育作用的有效切入点。本文将重点探究非遗文化对美术教学的价值和实践路径,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现状

非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凝结,也是智慧的彰显,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能为国家提供文化竞争软实力。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极为关键。教育部也在相关教育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将非遗文化贯穿于教育的全学段全学科,小学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按照相关指导要求,美术教师在积极探究非遗文化走进课堂的路径和形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在新修订的美术教材中,非遗文化内容的占比也有所提升,整体占比超过10%,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支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开展教育工作,将非遗文化融入实际教学中,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分析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非遗文化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以下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和优化。一是部分教师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教育观念仍然滞后,难以有效将非遗文化合理融入其中。这与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杂,无暇增加更多非遗文化探索时间有关。二是在非遗文化走进课堂的教学形式上,容易出现单一化问题,尤其我国非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以平面化或较为普通的教学手段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往往由于学生体验度不足而无法亲近非遗文化,影响了非遗文化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教育事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能充分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行为习惯。我国非遗文化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特色,一直以来都是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中之重,需要无数民众付出努力,转变思想认知,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并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应主动担负起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重任,利用教育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欣赏和感知非遗文化的艺术美,逐步理解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形成独特的非遗文化感悟,建立自身的艺术思维。不容否认的是,很多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非遗剪纸技艺、雕刻、瓷板画、皮影戏等,与美术的关联极为密切,艺术共性颇多。因此,美术自然而然可以成为传播和弘扬的载体。因而,将小学美术教学作为非遗技艺和文化的渗透点,可以促进小学生成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使者,从小树立肩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任,积极践行于实际行动之中。

(二)丰富美术教学内涵

将非遗文化融入美术学科,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涵,为学科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非遗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文明的结晶,其艺术气息是不容置疑的,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采和民族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的宝藏。美术学科作为研究艺术文化的学科要素,对美学观念关注较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强化审美能力。反观目前美术学科的教学教材,其设置的教学内容仍然以西方美学观念为主,我国本土的美学文化观念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和影响了学生的美术思维,导致部分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发生误区,存在盲目崇洋媚外的弊病。非遗文化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将其渗透至美术教学活动中,将填补当下教材内部本土美术文化缺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度,增强文化自信。并且,丰富多彩的非遗形式也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学素材。

(三)培养良好审美能力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渐渐被各类科技产品包围,虽然也能得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但不可否认这些先进的技术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不利。美学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素质教育下美育的实践路径,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审美素养势在必行。若美术教师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所能达到的审美培养效果较为有限,并且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厌倦心理或麻木心理,审美意识渐渐弱化或同化。非遗文化的融入则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不再被以往的条条框框所局限,感受到我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位。而且,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形式,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生通过了解非遗文化亲近非遗文化,渐渐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启迪审美思想,培养独特的艺术观,对培养审美能力具有很大优势。

(四)发挥学科德育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因为有了非遗文化的加入,能够逐步发挥学科的德育作用。非遗文化拥有千年的历史智慧,蕴含丰富的美学精髓,小学生在逐步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能逐渐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理解传统美学的价值。尤其很多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智慧和灵性,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财富。这些独特的品格和情感,能在学科教育中发挥良好的德育作用,让学生渐渐养成谦逊坚韧、细致入微的品质,并且这些优质品质也将伴随学生一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样,非遗文化的渗透将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根基的认知和认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术学科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在发挥学科德育作用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课程教育观念,重视非遗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将非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课程教育观念,加大非遗文化的渗透力度。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文化形式,要想将其与美术教育相融合,必须提高融合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非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若只是生搬硬套,达成的教学成效会较为有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修订的教材内部也增加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要素,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从中选取非遗文化的切入点,合理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

在每学期教学初始,教师应仔细研读美术教材,将教材中非遗文化内容筛选出来,形成清晰的非遗文化清单目录,如从不同单元出发,分析其中涵盖的非遗文化类型。随后,按照不同非遗文化形式筛选相对应的非遗文化教学素材,将所有素材汇总制作成教学资源库。教师与教师还可相互共享,提高和丰富非遗文化资源的储备量。此外,除了在教学素材和内容的梳理储备上,教师也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钻研,分析如何有效将非遗文化渗透其中,利用何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非遗文化。如,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是高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可充分将非遗文化带入课堂,形成生动且形象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加强非遗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非遗文化要素。这样才能有序地将非遗文化高质量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工作中。

(二)挖掘地区文化资源,走近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资源的融入要求教师重视合理运用地区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熟悉度,让学生走近非遗文化。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所选取的非遗文化资源,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学生的理解度将大幅下降,会削弱学习体验感。采用本土非遗文化内容,则能在无形中拉近学生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还有利于让学生正视家乡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教育目标。要注意的是,在挖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更具代表性、更有特色、更具新颖性的文化资源为主,发挥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色彩的明度》这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周村丝绸印染传统工艺,这种印染工艺最突出的特点是色彩的运用,有的是渐变色,有的是对比色,这些色彩都寄托着创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是艺术家们生活激情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在初步完成本解理论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入典型的丝绸印染代表作,指导学生观看作品中色彩的色相和明度,随后要求学生思考使用哪些创作方法可以让颜色产生明暗深浅浓淡的变化。在短暂的思考过后,教师再次为学生讲解丝绸印染创作的特征和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色彩明度和暗度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印染这一非遗文化的认知。如此,借助地区非遗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巧用美术社团活动,亲近非遗文化

教师应为学生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近、感受非遗文化,尤其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要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度,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为非遗文化走进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其中,美术社团作为校内美术实践活动的一种切入点,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非遗文化亲近和感受的有效路径,利用社团活动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目前,我校已有瓷板画、刻瓷、扎染、年画等诸多非遗文化融入社团活动,丰富了学校的美育教育,也增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非遗文化的亲近度和领略度。

我校利用选修、社团活动等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课程,如将瓷板画的传统技法引入课程教学,再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让学生在社团课程中认知瓷板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绘制瓷板画技巧来创作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多维度了解、学习瓷板画的非遗技法,还可以创作出富有个人特点的艺术作品。针对瓷板画这门特色课程,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均可按照兴趣参与,旨在让更多学生体验到非遗瓷板画的魅力,感知非遗文化带来的艺术享受。除了瓷板画这种特色社团艺术课程外,我校还有刻瓷、扎染、年画、布贴画等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能够让更多学生加入各种社团活动中,并且深受学生十分喜爱。比如扎染社团活动,学生将在一张张普通的白棉布画上自己创作的图案,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染色、挑色、晒干,最后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体验感十足。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体验,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加大馆校合作力度,体验非遗文化

美术教学活动与非遗文化的融合需要教师秉持开放性思维,为学生搭建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平台,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学校不仅可在校内进行拓展,还可将拓展范围延伸到校外,尝试与本地相关非遗文化馆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尤其是很多非遗文化场馆,其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内部所蕴含的非遗文化内容更具有传承价值。学校可以借助这些独特的场馆资源,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非遗文化。另外,教师应积极与学校沟通,尝试实现馆校合作,为后续美术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增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真正将传统文化根植于校园内部,提高校园文化教育的特色性,打造特色校本教育体系。

淄博市蕴含着丰富的博物馆艺术资源,如淄博市博物馆、陶瓷琉璃馆、文化艺术馆、国艺馆等,这些博物馆中展示了许多富有淄博当地特色的陶瓷、琉璃等各种艺术作品。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往这些博物馆,体验淄博的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学生可以在这些体验活动中,近距离观看陶瓷琉璃等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此外,经过与博物馆沟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馆内的体验室,现场体验关键步骤。学生参与感十足,对非遗文化的感知显著增强。后续,学校和教师还可以主动与博物馆沟通,达成馆校合作,定期邀请馆内相关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授非遗技艺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直观认知。如此一来,馆校合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非遗文化的平台,也能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究非遗文化的融入路径,为学生创造亲近和体验非遗文化机会,带领学生认识非遗文化、理解非遗文化,真正领悟非遗文化的美术价值,获得美的熏陶,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瓷板画美术学科
雪山情 梁秀丽 瓷板画 40cm×40cm 2019年
房敏作品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瓷板画:凤之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