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逼疯”了那个追查真相的警察

2023-12-27 18:37田丽萍
方圆 2023年21期
关键词:马哲疯子余华

田丽萍

《河边的错误》上映之前即被光环照耀——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小说;入围第76届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荣获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导演魏书钧执导的影片多次入围或提名国际知名电影节;演技、外形、口碑、流量、票房五者皆佳的主演朱一龙加持……一切似乎预兆着这将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何况,余华还搬出张艺谋、陆小雅都未曾成功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往,更是把观众的期待推向新的高度。

“看不懂”

故事围绕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江南县城展开。养鹅农户幺四婆婆在河边被谋害,刑警队队长马哲奉命查明真相。马哲从掉落案发现场的女式手提袋里的一盘磁带和目击证人——一个小孩的证词开始追查,嫌疑人王宏、许亮、疯子一一浮出水面。在追查过程中,嫌疑人及目击证人接连在河边被害,马哲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逐渐焦灼、迷惘与疯狂……

影片上映后,很多人直呼“看不懂”,并在微博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影片包含的元素众多。从形式上看,它是一部文艺片,16毫米胶片拍摄及长镜头的运用,使电影天然有了20世纪90年代的质感。烟雾缭绕下,朱一龙落寞而苍凉的气质扑面而来。它是一部侦探片,却不如其他侦探类型片般节奏飞快,步步是高潮,它是一部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侦探片。

从内容上看,正如片中随地散落的乒乓球意象一般,导演把众多细碎的主题端至观众面前,观众沿着任何一个主题深究,都能“炒”成一盘美味的“佳肴”。这些主题包含信任危机、异装癖、婚外情等。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但这些主题在今天依然具备热度和话题度。值得称道的是,魏书钧导演很好地驾驭了这些元素,呈现出了一部精彩的改编电影——空间设置及所增情节既延续着小说的先锋风格,又呈现了阴郁荒诞的电影美学特征。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观众“看不懂”的原因。

命运的闭环

余华称赞电影拍出了原著荒诞的气质。所谓“荒诞”,从逻辑上说,便是电影情节不合理、不可信、与常识相悖。荒诞存在着细节的荒诞和整体的荒诞。

原著的荒诞,在于形象设计与人物状态给人以疯癫之感。这从疯子的名字可见一斑。“疯子”是区隔少数人的标签,从生物学的角度,出现任何行为都具合理性,这奠定了荒诞的基调。孩子、女孩、许亮在警察第一次上门时,便反复念叨“所有人都不会相信我”“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我等你们很久了”。幺四婆婆每天编麻绳,就是为了把自己辛苦攒下的现金编进麻绳里藏起来……

《河邊的错误》剧照。(来源:豆瓣)

影片则加剧了细节的荒诞。影片中,公安局局长让马哲带着队员去电影院上班,他们的工作便像电影般置于聚光灯下,具有表演性。影片还刻意地通过夸张、悖论等形式加剧荒诞性。马哲记得自己荣立过三等功,所在单位及立功地却均无记录,妻子及朋友都否认事件的发生;本应清醒、理性、克制的人物却烟不离手,逢饭必喝酒;马哲去找公安局局长自首,说自己亲手用四发子弹击毙了杀人犯“疯子”,局长却发现他配枪里一发子弹都没打出去……

还有,年轻漂亮的钱玲追逐着不切实际的爱情;嫌疑人许亮有异装癖,他宁愿被人当成杀人犯,也不愿让人发现自己的秘密;马哲把妻子的最后几块拼图冲进马桶,几天后却发现完整的拼图悬挂于墙壁上……

《河边的错误》之“荒诞性”更着眼于导演从全片结构的把握。导演看似把镜头聚焦在细微之处,冷峻地叙述着故事的走向,但其实凶手和马哲两条主线却在自然界神秘的“宿命论”中叙说着“荒诞”。

凶手似乎拥有全知视角,如上帝般俯瞰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幺四婆婆狭小房间的天花板上布满鞭痕,她享受着被疯子鞭打的快感,死去时,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神色;王宏用诗般语言写下的分手信,却勾勒着他生命终结的轮廓;小孩向警察说“抓到凶手后,让我看看凶手的样子”,他最终得偿所愿,在被凶手杀害的那一刻……人们随口说着谶言,凶手完成他们命运的闭环。

马哲三等功的奖章始终没有找到,却在破获连环杀人案后荣获三等功;产检时被告知有十分之一概率的缺陷小孩顺利出生,但模样竟像极了疯子……

马哲有没有疯

《河边的错误》塑造了现实、推理、梦境三重空间叙事,这更增加了影片的理解难度。现实空间里,凶杀案接二连三发生;幺四婆婆、王宏、孩子的死时状态在推理空间完成。前两类空间相对独立,但都与梦境空间交汇。三人的死亡现场照片随投影仪在马哲疲惫无力的面庞前一张张闪过,转眼马哲便坐在电影院的座椅上睡着,梦中完成了死者被害情节推理。庄周晓梦迷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梦境与现实叠加,迷幻而朦胧。

看完《河边的错误》,有两个关键议题需要解谜。其一,河边的“错误”究竟是什么?其二,马哲有没有疯?

第一重“错误”当然是河边的谋杀,以残暴的方式结束人的性命于法于理都是最大的错误。第二重“错误”在于影片中人物的行为。幺四婆婆本与鸭子为伍,纯朴善良。她在捡到疯子后爱上了受虐感,她的生理满足激发了疯子人性深处最残暴的一面,以致命丧于疯子之手,并使疯子爱上杀人的快感从而制造了连环杀人案。她的错误在于从人性善的一面出发(捡回疯子),却因为人的本能欲望(性暗示),催发了人最恶的一面(疯子杀她);王宏与钱玲的婚外情本就是错误,他在婚外情被发现后逃避现实更是加深了错误;许亮本是被害人,因别人的伪证含冤入狱7年,却在异装癖被马哲发现后,以给马哲送锦旗和摔死在他车上的方式报复马哲,给马哲留下永久的阴影;孩子本无辜,但若不是执着于“见凶手一面”,他便不会丢失性命。第三重“错误”是世俗的错误。幺四婆婆、王宏、许亮他们的悲剧都在于有着异于正常人的心灵秘境和行为方式。他们一边沉迷于人性深处原始的欢愉,一边畏惧世俗的眼光,企图寻找内心的救赎。这显然是徒劳的,他们的归宿便是疯子代表“上天的审判”。

马哲有没有疯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在人物的选角和塑造上,导演独具匠心。饰演疯子的康春雷在片中有一张纯朴寡淡的脸,多数时候,他没有精神病患者的癫狂或行为出格,与时常因醉酒或压力过大时而面红耳赤、时而抑郁无神的马哲相比,疯子反倒像个正常人。在一个夜晚,马哲被疯子追逐,镜头里,疯子伟岸高大,马哲反而瑟缩了,两者好像进行了角色互换,这也隐喻着马哲有疯的可能性。只存在于自己意识里的三等功、以为用枪杀人却并没开枪的幻想至少能说明马哲潜意识里对自己精神状况的否定。妻子和公安局局长提出“精神病”检查的诉求更加深马哲的怀疑。但,马哲疯了吗?影片没有定论,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便是最好的答案。每个观影人都会把自己的思考凝结成一把利刃,试图划开电影设置的重重迷雾。殊不知,即使电影呈现了若干线索,我们缜密分析,依然只能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才是《河边的错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代表作,看似是马哲(朱一龙 饰)在找寻凶案的真相,但故事没有答案,因为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猜你喜欢
马哲疯子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我的房间里有头熊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
一颗假糖的温暖
荡秋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
伊莎贝拉月娥的爱情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
九指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