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与油画创作融合探究

2023-12-28 06:07◇张
大观 2023年6期
关键词:油画民间内涵

◇张 越

一、民间美术与当代中国油画概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民族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历史发展及人文精神追求都有所不同,民间艺术作为本民族具体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也存在很多差异。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拥有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这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基础。虽然各个民族的民间美术在艺术形式上有所不同,但艺术理念与追求却较为相似,无一例外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辛勤劳苦大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追求,一直传承至今。

从14 世纪末扬·凡·艾克兄弟掌握了以油调和颜料作画的方式开始,油画正式诞生已有600 余年。虽然在明朝万历年间油画就已经传入中国,但并没有真正落地生根。20 世纪初,我国油画先驱分批前往欧洲学习正统西方油画,从了解、学习、模仿西方油画艺术到把油画艺术与中国本土艺术融合创新,创作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中国油画,已有百年历史,中国油画也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二、民间美术和油画创作融合的前提

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21 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正在急速增加。科技和物产的丰富使民间美术和油画作为记录、传播文明的重要图像载体得到广泛传播。在当前的文化情境下,传统单一的艺术形式必然面临着革新,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的形势。就民间美术而言,民间美术不同于“纯艺术”,它是以各种材料为载体、以寄托美好生活为精神内核、以民俗为创作内容的手工美术,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熟知的春节剪纸、木版年画等。而如今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在历史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民间美术成为被保护的“非遗”传统艺术,更多被视为一种艺术风格。民间美术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势必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走多元化的融合创新之路。在如今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商品越来越多,油画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油画创作的内容出现了空洞、缺乏文化底蕴的现象。对于“年轻”的中国油画来说,照搬西方文化艺术体系的传统油画并不适合中国,当代中国油画亟须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民间美术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油画的文化内涵,使油画艺术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因此,积极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挖掘民间艺术的艺术精华,进行油画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是当代油画创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1]。

三、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意义

首先,将民间美术融入当代油画创作可以使油画创作更具艺术内涵和人文修养。艺术源于生活,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劳苦辛勤的智慧结晶,它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可以充分汲取民间美术的营养,增强油画创作的底蕴及内涵,为油画创作提供深厚的情感基础,提高油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次,民间美术的融入使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增强。油画作品作为舶来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照搬西方传统的现象,导致油画创作思路过窄,作品显得生硬,失去了艺术本身的表现力。而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正确借鉴民间美术的表达方式,融入民间美术中的创作素材和理念,会使油画既不失去自己本身的艺术特色,又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民族魅力,艺术表现力会得到极大增强。

最后,将民间美术融入油画创作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作为外来艺术的油画想要得到发展,势必要结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审美文化。中国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千年传承的文化大宝库囊括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方方面面,可以直观地表达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内涵。利用好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油画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因此,在油画创作中增添民间美术的元素,既可以使油画创作更具民族性特色,又可以使油画作品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欣赏者更好地领悟民族文化内涵的精髓,使得油画创作更加具有文化底蕴,更具社会影响力[2]。

四、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启示

(一)民间美术中造型艺术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造型与西方油画的造型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民间美术中的造型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出的一套造型审美规律。民间美术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受到统一的教条式培训,不受规则和框架的束缚,完全按照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来进行创作,所以具有质朴、简单、灵活的特点。

民间美术擅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通过点、线、面的平面组合来表达生动传神的形象,追求形式和谐统一,结合人们的主观情感来表达作品意图。究其根本,民间美术的造型是在功利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为其造型赋予特殊寓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质朴大方、形简意明。如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剪纸娃娃、木版年画等充满装饰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其造型视觉效果强烈,充分表达出吉祥、喜悦、幸福等情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对于油画来说,受西方传统审美及学院派造型艺术的影响,传统油画更多使用再现性纪实造型手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油画的再现性功能逐渐被取代,而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可以为当代油画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及发展方向,极大地丰富油画创作的内涵。如何将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并使其满足当今社会审美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民间美术中,人们可以看到,它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对于形象的塑造更偏向概念化模式,通过提取客观事物的主要内容,并使用简洁、夸张、变形等手法来模拟客观事物,削弱客观对象的塑造,强化主观情感的表达,使得作品摆脱框架和规则的束缚,更具艺术感染力。如罗中立早期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主义色彩,在研究中国本土文化后,他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对现实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加工改造,虽然没有精雕细琢,创作出的人物形象与现实原型人物有很大的不同,但却能把握住客观事物的特征,生动传神,突出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充满了艺术表现力。这与民间美术中的造型思路不谋而合,为民间美术融入油画创作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二)民间美术中色彩在油画创作的应用

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倾向和偏爱有所不同,在西方油画创作中,色彩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作为油画中最具表现力的形式,是最能够直接引起观赏者共鸣及审美愉悦的要素。西方油画更注重色彩的真实性及再现性,而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色彩,通过对现实对象的色彩进行主观再创作,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为基础,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大多数的民间艺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但他们在长期对材料的摸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中国独有的色彩体系——五行色彩体系。在中国,自古以来色彩就与“五行”“五方”等思想紧密联系,即所谓的“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分别对应着青、白、赤、黑、黄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本身所具有的心理暗示融入了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使得每种颜色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构成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文化基础。此外,各地各民族因地制宜,在“五行”“五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得到了适合本地文化的色彩体系。例如,平阳木版年画就在五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暖化处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套程式化的色彩搭配规律,如经典的红配绿、黄配紫、红黄绿等,其配色在口口相传中得以保留。“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道出了民间美术的色彩精髓。这些夸张明亮、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充满视觉冲击力,表现出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质朴淳厚的民族特质[3]。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是否具有灵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因为色彩本身带有的象征意义会更直观地引起鉴赏者的共鸣。由于油画是由西方传入的,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晚,传统油画创作的色彩代表的是西方的文化价值,因此不容易被中国群众所理解和接纳。面对这种情况,油画创作如果想保持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因地制宜,实现创新,吸收容纳其他优秀艺术,而民间美术的色彩艺术可以为油画创作注入无限活力。首先,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色彩,能够拉近油画艺术与人们的距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油画,接纳油画艺术,还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创新。其次,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可以拓宽油画创作的思路。民间美术作品侧重于以色绘形,通过对绘画主题色彩的选择来确定整个画面的色彩基调,选择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搭配来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并以此来表达积极进取等主观情感。在近现代的油画家中已经有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间色彩的成功典范,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借鉴了民间美术中色彩平涂的方式,通过大面积的红色和强烈的对比将开国大典这一重要时刻以一种气势磅礴的手法表现出来,创造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油画新风貌。再比如王沂东,他以山东沂蒙山的生活为创作素材,充分借鉴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搭配,将古典油画技法和民间美术色彩完美融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在作品《雪落无声》中,大量运用红色来表现场景和人物,辅以民间美术特有的图案符号,营造出符合中国审美趣味的氛围,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融入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三)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油画作品想要突破枷锁获得发展,除了要保留油画艺术本身的艺术特征之外,更要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从而使油画艺术真正在中国土地上扎根生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想要中国油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力,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审美内涵的艺术阵地,就应该立足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由于民间美术底蕴深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系,它不仅是民间美术的审美传承,更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所构成的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的体现,因此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是可以作为油画创作的基础的。也就是说,油画创作不应只限于技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融入民族文化内涵,在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富于创新,让油画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

油画是外来艺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油画的发展是模仿、照搬西方油画的表达方式的。由于文化理念的不同,中国油画只是流于形式并无内涵,作品过于片面,但一味地强行融入民族文化内涵不考虑油画艺术的特性,又会使得油画艺术失去其原本的魅力。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内涵,正确运用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是二者成功融合的关键所在。在油画发展的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油画家经过不断融合、提炼,使得这一外来艺术富有中国特色,并逐渐成为表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如罗尔纯吸收民间美术的特点和绘画方式所创作的《鸡冠花》成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立足于传统精神,蕴含了朴实的情感,在国内外引发了轰动。这些成功融合的案例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油画艺术的加工可以充分体现出二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可以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艺术门类,在千年的传承中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符号和文化宝藏,其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有太多值得油画创作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油画在传入中国的百余年间,通过几代油画人的学习和探索,已经逐渐成为符合中国审美的艺术门类。人们必须意识到,只有发掘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以民间美术为创作源泉推动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才能使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舞台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油画民间内涵
一张油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油画《塬下》
油画
挖掘习题的内涵
《岁月长又长》(油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