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精细化管理路径研析

2023-12-29 00:43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李 慧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宿迁 223800)

科技的迅猛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它以丰富的资源优势担负着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既要注重品质,也要强调效率,由此需要不断优化科研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效能[1]。精细化管理为创新科研管理方法提供了良好借鉴,高校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促使科研环境持续改善,人员素养不断提升,科研活动更为有序高效,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技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精细化管理内容

高效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涵盖了多种元素的复杂性、综合性系统,其所包涵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基于不同的视角可对其组成内容进行不同的解析。

首先,就管理手段而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分别是科研目标管理、保障制度管理、项目需求管理、项目过程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管理。科研目标管理强调立足高校科技工作发展制定总体的目标与规划,为科研活动开展提供方向及路径选择依据,高校应充分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立足自身实际,明确学术研究基本方向和主要领域;保障制度管理即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制定和完善科研工作开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以促进其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对科研人员形成约束和激励;项目需求管理要求了解和掌握社会科研环境,加强与多方主体的沟通,进而明晰科研需求;项目过程管理通过多种措施来保障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阶段的高质量推进;档案信息管理即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项目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文献借鉴;人员素质管理即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其次,就组织结构而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可作如下分类。其一,综合管理,包括日常工作总结、学术组织管理、会议联络与开展等。其二,纵向项目管理,即保障国家计划类研究项目的顺利推进,纵向项目通常包括申报、实施及结题三个基本环节[2]。其三,横向项目管理,即促进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相关科研活动,这类项目一般由投标、实施、验收等环节组成。其四,科研成果管理,包括奖项申报、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其五,科研平台管理,即保障科研基地的良性运作,促进科研机构的有序管理,维系科研平台的高效运行。其六,大学科技园管理,针对技术创新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开展管理。其七,学术管理,由学术委员会负责,主要工作事项包括举办学术活动、审议学术发展规划、审核人才引进等[3]。

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精细化管理路径

2.1 科研精细化环境建设

2.1.1 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精细化意识 营造良好的精细化环境氛围,需不断锻塑领导干部、管理者及科研人员的精细化意识,使之牢固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深刻践行。意识决定和引导人的行为,不同的意识状态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有与之对应的思想意识的驱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为此,需通过丰富宣传形式、开展系统培训等方式,使科研管理者及技术人员深刻认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对此形成较高的认可度和接纳度,并将之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在学术研究上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产出高品质的科研成果[4]。

一方面,高校应将精细化管理纳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营造中,形成一种泛在的文化氛围。科研工作者身处其中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使精细化的工作方式成为一种行为自觉。科研人员应意识到开展精细化管理并非是对学术科研活动自由性的限制,相反它规范了科研人员的行为模式,为其提供了行为纲领与标准,从而使科研活动能在有序的流程与制度安排下进行,提高了学术科研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注重从多个维度对实践活动进行细化,以确保科研人员精细化意识的养成。主要措施包括三大方面:其一,组织开展相关的研讨讲学活动,并在师生群体间举办主题文化周,以此来促使科研管理及技术人员深度学习了解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并对具体实施形成一致性认知;其二,以案例解析的方式使科研人员了解精细化管理在不同行业中的开展模式,引导其领悟认知精细化管理的运作机制;其三,基于现实维度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实践尝试,藉此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实践运用中也能有效深化对精细化管理现实意义的理解认知。

2.1.2 制定管理规划,建立长效性机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规划,以系统科学的规划来引导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科研规划体现着高校对学术科研活动的全局性、整体性思考,规划的制定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它是具有长效化特点的计划与愿景。高校针对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制定的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为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了依据与基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变迁,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他领域也有较强的借鉴实施价值,高校管理应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做法,在开展充分的实地调研考察基础上,立足高校实际,结合教师特点及学术科研的发展趋势制定精细化管理规划,制定科学化的调研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及薄弱环节。在调研中,管理人员要提升问题意识,精准把握高校学术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效整合科研资源,有效提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学术科研核心竞争力。

2.1.3 健全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需有效加强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来维系学术科研的良好秩序,使国家相关科研政策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促进科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高校科研项目运用精细化理论及方法来加以管理,其首要的任务是建立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以为管理实践提供标准与依据。高校应基于科技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前瞻意识与战略思维来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以使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延续性与持久性。

在营构该制度体系时需遵循以下理念原则:其一,合情化。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制度既应体现对科研人员的约束力与规范性,也应顾及情感态度,使其对相关制度有良好的认可与接纳度,进而自觉维护和遵守制度要求。此外,制度建设还应契合校情,要建立在高校实际的科研资源水平与活动潜力基础之上。其二,合理性。精细化管理制度需契合科研人员一般性学术研究行为准则,并与科研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一致,制定过程应合理合法,体现程序合规性,内容设计须全面精细、科学严谨,应符合高校各个部门的运作现状。其三,合法性。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需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准绳,尤其对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国有资产保护等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落实推进。

2.1.4 提升执行效力,保障政策高效落实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强调对各项政策措施的高效执行,精细化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学者汪中求所言,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与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同等重要,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只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其约束和监督效能才会发挥作用,才能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方式,使学术科研活动依从正确的轨道而推进,具有强效执行力的制度才是有效的、能动的制度,从而促使死板静态的制度条文转变为灵活动态的行为导向系统。鉴于此,高校应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控制管理等举措,来规避政策执行力薄弱等问题,使令行禁止真正落实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5]。

2.2 科研精细化制度建设

2.2.1 针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应构建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使科学技术处、校办产业处等成果管理部门形成协同化的工作模式,促进不同部门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及强效合力的形成。高校多元化的项目成果管理部门具有不同的管理层次,如科学技术处的职责主要在于学术研究管理,校办企业处的职责则在于保障校办企业的良性运行,并促进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壁垒和隔阂不可避免,推进精细化成果管理即需加强部门间的交互衔接,促进部门间形成协同合力。实践中可通过组建项目成果转化机构来形成大部制的部门规制,该机构可促进部门间职能的统筹整合,规避部门权属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它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应用到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其主要职责在于分析和研究市场资源配置及其对学术研究方向、路径的影响,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寻找二者间成果转化契合点,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2.2.2 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高校应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为指导,制定细则化、操作性强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应从横纵两个维度来确定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此外,应建立健全科研成本核算制度、结题结账制度等规范,以保障人工费开支、劳务费领取等都以标准规范的流程来进行,最大化地规避套取科研经费等事件的发生,要针对预算编制、票据开立、项目验收等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强化项目经费使用的控制与监督,持续性地提升经费管理效能。其次,高校应加强精细化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审计等工作。科研人员应秉持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原则,认真编制经费预算,审核人员应对其提供政策指导,并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在预算执行方面,财务人员应提高责任意识,合理合规地开展经费报销工作,同时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强化预算核算;科研人员应提高觉悟和素养,按照财务制度来使用科研经费。审计部门应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能,通过结项审计、综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来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审计。

2.2.3 针对项目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对科研部门开放,还应与学校财务、人事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使这些部门能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科研项目信息系统应突破传统的管理窠臼,秉持开放、共享理念逐步增加开放的范围与程度,科研人员需及时进行科研项目相关信息的上传录入,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便于科研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6]。其次,科研项目详细管理系统涵盖了二级学院或相关研究院所,它们在系统中各司其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进行项目申报、结题验收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政策通过二级单位进行上传下达,使这些政策得以落实和执行,项目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二级单位也确保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开展,由此才能提高数据资源的可信度,夯实全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2.3 科研精细化管理体系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关涉诸多因素,涉及多个环节,它是在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与彼此协调中形成,该体系由环境层、监控层、核心层三个主要层次组成。

其一,在精细化意识、规划制度及执行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环境层。它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宏观环境,决定着高校科研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其二,由监控主体及监控手段组成的监控层。监控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项目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项目组成员等皆是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监控主体,监控手段则包括了项目成果精细化管理、经费精细化管理、信息精细化管理等,保障了管理体系的良性运作,在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三,确保科研项目以规范流程进行开展的核心层。它与监控主体、监控手段之间有密切关联,核心层的构建有助于优化项目流程管理,使科研项目以合规程序加以推进。

上述三个层次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助长,且形成了逐层递进的交互关系。环境层的核心意义与功能在于营造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为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环境支持与保障,同时促进了监控层每一环节精细化管理的开展与实施;监控层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之功用,同时在解决问题中累积丰富的经验,对环境层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核心层在监控层的监控中进行运作,监控层促进了其功能与效用的发挥,由此使科研项目活动得以高质量推进。

2.4 科研精细化管理评价

首先,高校应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尽可能地规避科研人员“双肩挑”现象,使其无法凭借行政权力来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学术专家应在项目评价中发挥关键性、主体性作用[7]。

其次,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评价思想理念,对于科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具有导向性作用,也深度影响着科研路径的选择。高校应充分认知科研工作的现实价值,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及研究内容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比如基础理论研究评价应关注新概念、新理论,实践评价过程中可采取专家评议、引文分析等方法,来得出评价结论。应用研究评价则应强调关键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产出,常用到的评价方法有社会实验、应用情况评估等。科研评价应合理看待“质”与“量”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质”的同时兼顾“量”的要求,以构建“质”与“量”关系平衡的科研评价制度。此外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可基于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三大层次来营构指标体系,环境层、监控主体、监控手段可成为评价二级指标:“环境层”指标主要反映科研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水平、科研项目开展中的人员配置及管理规划情况、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相关政策执行落实等;“监控主体”指标反映项目组成员的配置是否合理,项目管理机构设立形式是否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等;“监控手段”指标反映项目成果的质量及社会效益转化情况、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法合规以及信息系统是否能高效运作。

3 结 语

随着科研活动对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学术科研在高校中地位的持续上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效能,有必要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做法,开展科研项目的精细化治理。可通过建设科研精细化环境、完善科研精细化制度、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开展精细化管理评价等举措,来提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科研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