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财经类ESP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3-12-29 08:21傅强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财经大学英语

摘 要: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以《财经学术英语》课程为例,从精准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和产出导向的教学流程设计三个维度探讨了财经类ESP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力图实现外语教学中价值、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ESP课程;大学英语;财经

作者简介:傅强,男,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全面推進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上述纲要和指南得到了广大大学外语教师的共鸣和响应,相关研究人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框架和流程以及教学评价等不同维度提出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结合笔者所教的《财经学术英语》课程,探讨财经类ESP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期为同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二、课程思政与产出导向法相契合

长期以来,大学外语课程主要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价值塑造较少涉及,主要讲解国外文化,而对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亟需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或者离开课程本身专门增加思政教育,而是要有机地将价值塑造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既成才也成人。

产出导向法完全契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产出导向法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问题意识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它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中国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组成。教学理念方面,它提倡“学习中心说”,认为教学活动设计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倡导“学用一体说”,将输出与输入统一起来;主张“文化交流说”,要求正确处理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关系;强调“关键能力说”,认为外语教学必须要为培养学生未来所需的关键能力服务。教学假设方面,它主张“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的假设。教学流程方面,它包含若干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组成的循环链,通过教师主导和师生共建方式最终完成总产出任务。可见,产出导向法的“学习中心说”“产出导向”理念和教学流程不断循环迭代改进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前者可以为后者的实现提供可行的教学组织实施路径,后者又为前者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两者共同统一在外语教学中。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财经类ESP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精准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设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意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能隐含于语言教学目标中,而是应该显性设定,将之前以语言技能和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思政、知识与能力三者并列,有机融通。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时要避免泛泛而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语言素材进行挖掘提炼,精准地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统一。

以《财经学术英语》为例,它是一门基于财经内容、训练学术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性ESP 课程。经过反复讨论确定,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即国家认同、家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和讲好中国财经学术故事。首先,国家认同维度的目标是指以一种学术化和研究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的成就。比如,在学习“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模块时,学生在学习完“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观点后,会以研究小组的方式亲自调查中国的精准扶贫,从而从学理和实践两个方面真正认同中国精准扶贫的意义和成就。家国情怀维度主要体现在课程主题和材料的选择,即选择那些关乎世界和中国命运的重大经济议题和前沿研究课题,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状况和国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 “人口和经济增长”模块,学生会阅读关于二者理论关系的语言素材,从而全面和正确地看待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激发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科学创新精神和讲好中国财经学术故事本身就是这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完全契合这门财经类学术课程的特点。

(二)重塑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素材很难完全满足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显性增删和隐形挖掘相结合的方式重塑教学内容。首先,显性增删。显性增删主要是指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适当增加富含思政元素的语言素材替换掉一些思想性薄弱的素材。需要指出的是,显性增加的这些更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并不是硬性地塞入富含思政元素的语言材料,为思政而思政,而是根据课程特点因地制宜,在不影响原有语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兼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用的外语学习材料和活动设计。以《财经学术英语》第一模块“经济学基本概念”为例,原有教学材料主要涉及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以及需求曲线等内容,很少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教师增加了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语言素材。增加的内容本身就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将其与西方经济学内容进行对比思考,进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价值,还能够与思政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相协同,用来分析财经现象。

其次,挖掘语言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更为重要的方式。实际上,无论是新增的语言素材还是原有的语言素材都不是拿来就用的外语版思政教育材料,教师需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材料是以外语和学科内容形式呈现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思政元素的挖掘并不是以牺牲外语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代价的,而是相得益彰的。还以《财经学术英语》第一模块为例,学生在学习一篇有关偏好变化对经济重塑作用的文章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反思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好给定假定,并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中国历史上的相关案例以及当代中国电商模式对于世界商业模式的影响和贡献。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过程,更是讲述中国财经故事,培养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过程。

(三)产出导向的教学流程设计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含若干由驱动、促成与评价三个环节组成的循环链。教师通常会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总产出任务,然后按照教学逻辑顺序将其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产出任务,子产出任务可以继续循环细分,每个子产出任务按照驱动、促成和评价的环节依次完成,最终完成总产出任务。

以《财经学术英语》“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模块为例,除了常规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外,还设定了思政教育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不平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观点;能够向国外听众讲述中国扶贫故事,深刻认识中國精准扶贫的成就与意义,强化国家认同。为此,教师设置了一个总产出任务,并将其分解为两个子产出任务,如表一所示。

驱动环节是教学流程的第一步,教师布置产出任务后让学生立即产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能力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设计任务场景时需要充分考虑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要素,做到符合“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度”和“产出目标恰当性”。以表一中的子产出任务1为例,该任务清楚介绍了话题和目的,即作一个关于不平等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口头汇报,身份是小组代表,场合是一门以英文授课的经济类基础课。这类任务场景在高水平财经类高校是真实和常见的,所涉及的知识对于财经类本科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所了解但又具有一定的认知挑战,学生英语水平若达到四级以上则初步具备了完成这项任务的语言基础,因此产出目标比较恰当。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有关美国经济收入不平等的两句口号和孔子关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名言,自然而然地嵌入了思政教育内容,即中国哲人对于此问题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不平等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而教师抛出子产出任务1,让学生尝试产出成果,实现教学驱动。

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为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一般涉及内容、语言以及话语结构三个层面的促成。在促成环节,教师要做到输入材料和促成活动与产出目标精准对接,促成过程要循序渐进,促成形式要丰富多样。还以子产出任务1为例,促成活动使用的语言材料是一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题目为“How much inequality is necessary for growth”,还有一段有关讲解汇报展示套路和套话的短视频,选材与产出目标吻合。首先,结构促成。教师让学生采用略读法阅读文章,之后绘制有关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面向非专业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文章与之前所学的纯学术论文在文章结构方面的异同。接着,进行内容促成。内容促成分为两部分,一是以有奖竞答的方式让学生扫读文章,归纳文章中关于不平等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不同观点;二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身份视角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视角思考和拓展不同观点及其理据,从而进行价值引领。最后,语言促成。教师先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扫读定位文中的经济类相关术语和重点词语,并通过填空、翻译和故事接龙等语言练习活动巩固语言表达,再通过观看提前准备的那段视频让学生学习展示的相关套路和套话。

评价环节包括对促成活动随时进行的即时评价和对产出成果进行的即时或者延时评价。产出导向法提出“以学促评”的教学假设,主张师生合作共同评价。以表一中的子产出任务2为例,该任务在课上采取招标方式,由招标成功的小组在完成调研之后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在招标前向全体学生下发了课堂展示评价参考指标。这个参考指标不仅有语言维度和展示技巧等非语言维度,还增加了思政维度。展示小组在展示时,其余学生需要运用之前所学的笔记法做笔记,了解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就,并准备提问。展示结束后,展示小组接受同学提问,以问答方式内化学生对于精准扶贫的认同。之后进入评价环节,先邀请非展示小组的学生参照之前下发的课堂展示评价参考指标对展示小组的展示进行口头现场评价,然后教师对课堂展示和参与评价学生的评价进行双重评价。之所以让学生先评价,是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又可以以评促学。

四、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因课制宜,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运用到财经类ESP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探讨了如何基于产出导向法精准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语言素材,如何在驱动、促成和评价构成的教学流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价值塑造,并以《财经学术英语》为例展示了具体做法。当然,这些探讨只是初步的,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度教学方法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财经学术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29.

[2]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20(6):38-42.

[3]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4]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2):53-59.

[5]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20-27.

[6]文秋芳.“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7(2):17-23,95-96.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财经大学英语
财经日历
财经阅读时代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