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探讨

2023-12-29 01:41程玲霞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时码卫生院
财会学习 2023年36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预算编制科室

程玲霞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时码卫生院

引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管理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预设目标,对财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划分,督促其落实各项财务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管理,能促进各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机构凝聚力,还能保障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增强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在新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对预算管理工作加强监控,找准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算管理,保障高效有序的财务活动。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运营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并合理安排运营管理活动,能引导全员参与机构运营管理,并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通过预算工具对预算方案进行编制,并落实预算方案,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营模式,有助于强化运营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1]。

(二)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契合自身的战略规划,对年度经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据此对各部门实施资金分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促进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对各部门预算计划和具体目标加以评估,形成对各科室工作的有效协调,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2]。

(三)激发各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预算方案,督促引导各科室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对各科室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实施严格公正的奖惩,能有效激发各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

对财务管理而言,预算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但在现实中,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预算管理缺乏高度重视和充分关注,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据的实际地位相对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针对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相关制度,导致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约束和规范指导,难以消除预算管理的盲目性。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难以在机构内部形成有利于预算管理的良好环境,难以提升预算管理实际成效。

(二)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对于预算管理成效具有直接影响。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体系,能保障高质量的预算管理,并规避各类问题。在现实中,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考核具体内容缺乏了解,在实际开展预算考核的过程中未能采用公平合理的标准,难以保障考核效果。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缺乏统筹规划,未能合理划分年度资金的具体用途,极易造成资金浪费。

预算管理涵盖多层面的事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做好各项事务工作。但在实际中,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行的预算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片面关注某一层面内容,容易造成预算管理资源发生闲置,且易忽略预算管理涉及的多项事务,难以保障预算管理取得预期成效。

(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涉及系统复杂的流程,任一环节发生失误,均会影响后续工作的良好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效。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预算时采用的方法不合理,造成预算结果与预估数额之间差距较大,难以体现预算编制的价值。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预算缺乏重视,在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未能收集重要数据和关键信息,加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难以形成高质量的预算编制。负责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对预算编制具体内容缺乏充分了解,不熟悉医疗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的预算缺乏指导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预算方案时,仅参考历史数据,未充分考虑当前收入,造成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偏差较大。

(四)缺乏高质量的预算执行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然较为重视预算执行,但由于沿袭预算执行的陈旧模式,加上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导致预算执行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保障预算执行效果。在预算执行的具体过程中,相关人员对预算目标进行擅自更改,削弱了预算管理具备的约束性,影响后续过程中的预算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预算执行缺乏奖惩措施,难以保障预算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导致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五)缺乏对预算管理报告的高效利用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预算方面的效果较差,且缺乏对预算管理报告的高效利用,未能深入挖掘预算管理报告蕴含的价值,难以提高预算管理的实际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预算管理报告蕴含的价值缺乏深入挖掘,未能对资源消耗点加以标注,对预算管理缺乏综合考量,不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调整。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对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建设进行完善,为预算管理的高效良好开展提供制度层面的驱动和约束。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基于内控建设,分析现行的预算管理各项制度是否科学可行,找准制度缺陷和不合理之处,对预算管理涉及的权责关系进行重新构建,调整预算管理预期目标,优化预算管理各项制度内容,为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高效良好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和规范约束,在此基础上,在机构内部为预算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预算管理的了解。领导层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关注,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维护预算管理工作的地位,在单位内部倡导预算管理文化,促进全体职工对预算管理的积极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培训,引导其深入学习预算管理知识、经济法规等内容,打造高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为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高效良好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构建预算管控体系,督促各科室人员积极参与;构建预算组织,设置预算决策、执行等部门,对预算组织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制度,确保预算管理体现单位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基层医院卫生机构要促进预算管理深入各项医疗工作环节,形成对医疗资金的优化配置,并对运营管理各项活动加以规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预算管理体系加以完善,从整体上改善预算管理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预算管理构建预警体系,设置预警指标,同时对预算执行加强监督,一旦出现风险因素,要及时发出预警,并优化预算管理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预算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严格审查预算管理相关信息,促进预算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审核各类支出凭证,防止资金挪用。财务部门要定期总结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加以完善,全面阐述财务规划各项内容,并对预算管理人员实施监督考核,予以公正奖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拓宽预算管理视野,在开展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层面的工作,要强调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设置管理会计岗位,构建预算管理指标体系,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良好开展提供驱动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公开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性,按照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对预算编制涉及的时间节点加以确定,分析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确立的预算节点,据此编制预算方案,定期公开预算工作,与财会核算中心加强沟通联系,将预算建议书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加以审核,并联系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核定编制预算方案的时间,下达相应的预算建议书,促进预决算公开,实现严肃的预算公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结算标准进行统一,对预算分析报告具体内容加以细化,公开预算管理情况,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三)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完善预算编制具体流程,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统筹全局,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预算编制各项环节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加以创新。负责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要设定合理目标,对预算编制的具体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契合财务现状落实预算编制各项工作,了解财务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对比预算编制不同方案的优劣,确保预算编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负责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与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合理制定年度收支预算的具体方案,为各部门实施预算管理提供依据;要全面规划各项工作,确保预算编制形成有序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针对医疗收入编制预算时,要明确各类收入来源的具体情况,形成高水平的预算编制;在对医疗支出编制预算时,要全面了解医院具体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方案,准确把握医疗业务工作情况,合理确定各类耗材和药品成本计划[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内部大力宣传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引导全体人员积极配合预算编制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编制完整的预算方案,全面反映预算收入的实际状况,将各项财政补贴收入规范纳入单位内部预算,据此加强预算管控,合理编制预算资金支出,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保障收支平衡。

(四)强化预算执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深对预算执行的认识,提高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全面了解单位现有的流动资金量,保证预算目标所含内容与预算执行现状相符,强调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预算管理夯实基础,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各科室收益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加以整合、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各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优化预算执行的具体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注重对预算执行加强绩效考核,据此督促预算执行,促进预算目标的良好落实。要针对预算执行制定绩效考核细则,秉持公正公平的理念,配套设置考核奖惩,对预算执行成效较好的科室部门予以奖励,对于预算执行成效较差的科室部门则予以批评通报和适当惩处,据此形成对各科室部门的有效激励,督促各科室部门重视预算执行,提高预算执行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检查预算执行实际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存在的偏差,促进各科室部门员工加强沟通联系,鼓励其对预算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的具体办法加以规范,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管理特征,针对收费、药品周转以及业务收入等设计特色性指标,找准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将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取得的结果向各科室部门反馈,督促其改进预算执行方法和实际成效。

(五)充分利用预算管理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预算管理构建考核评价机制,保障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良好落实执行,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准度较高的预算管理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挖掘预算管理报告蕴含的价值,在报告中标准资源消耗点,并从预算管理、业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层面实施综合考量,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同时,将预算达成的实际状况作为对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促进各部门充分重视和积极配合预算管理相关要求,清除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障碍。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在于强化运营管理、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激发各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缺乏高质量的预算执行、缺乏对预算管理报告的高效利用。对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强化预算执行、充分利用预算管理报告等措施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实际成效。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预算编制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