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策略

2024-01-02 11:53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
天津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精神

■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 申 宇

教师作为培育和传递知识文化的重要角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职责尤为重要。而中华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千年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孝道,不仅是对父母尊敬和孝顺的一种表现,更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因此,将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本文以中华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主题,研究并探讨了其实现方式与效益。首先,阐述了孝道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的科学策略,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孝道文化内容、运用图文讲述孝道故事、组织演绎孝道文化生活情境、利用孝道文化榜样产生正面影响、布置课外孝道文化实践任务、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改善孝道行为等,旨在以实践和实证的方式推动孝道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传统孝道文化的意义

首先,孝道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将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亲近自然的良好品质,而且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加热爱家庭和社会。

其次,孝道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孝道教育,学生可以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更加尊重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最后,孝道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孝道教育强调尊重和理解,这些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包容和理解,从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首先,教师普遍认识到孝道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等,导致孝道文化的融入不尽如人意。

其次,虽然孝道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孝道文化在一些学生中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学生对孝道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也没有将孝道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最后,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孝道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入。

当前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有待改善,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路径,将孝道文化更好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

三、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科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孝道文化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并挖掘这些内容,以此为依托,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教学手段,将孝道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准确、生动、深入地传递给学生,使其深入理解孝道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孝道文化,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孝道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家的意味”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孝道文化内容。教材内容直接体现了孝道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他们的孝道情怀。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孝道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孝道文化被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孝道文化的认识,还能引导其将孝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图文配合讲述孝道文化故事

图文配合讲述孝道文化故事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图文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感悟孝道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孝道文化故事丰富多样,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其次,图文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图文教材,将孝道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通过图像和故事的形式,生动地传递给学生。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孝道文化,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孝道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课堂中使用“二十四孝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种将图文配合讲述孝道文化故事的典型应用。二十四孝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生动的图画和情感饱满的故事,展示了二十四个尽孝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孝道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表情、动作以及场景、颜色等元素,感悟故事中的孝道精神。还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孝道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二十四孝图成为孝道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孝道文化,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孝道文化的认识,还能引导其将孝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组织演绎孝道文化生活情境

组织演绎孝道文化生活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种富有创新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孝道文化,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基于构建真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孝道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及情境的体验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孝道精神。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孝道文化,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孝道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课堂中创设“初中生叛逆场景”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种有效的演绎孝道文化生活情境的方式。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往往对父母的关心和管束表现出反感。在这样的场景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孝道文化相关的情境,如学生与父母的争执、学生对父母的责任和付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孝道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叛逆的孩子和忍耐的父母,通过对话和互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孩子的孝道责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情境,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行为和选择,以及这些行为和选择与孝道精神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孝道文化被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孝道文化的认识,还能引导其将孝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利用孝道文化榜样正面影响

利用孝道文化榜样进行正面影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孝道文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介绍具有孝道精神的人物,可以让学生看到孝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感受孝道精神的力量,从而自觉实践孝道精神。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以引用真实的孝道文化榜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和人物理解孝道文化的内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孝道精神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其对孝道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进而激发其践行孝道精神的内驱力。

以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为例,他是一个典型的孝道文化榜样。陈斌强是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初中语文教师,他的母亲在2007 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30 公里的山路,一边坚持照顾母亲,一边继续教学工作。他的这种孝顺行为广为传播,受到广泛赞誉。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陈斌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看到孝道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理解孝道精神。同时,陈斌强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履行孝顺父母的责任。陈斌强的事迹提醒我们,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更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责任的担当,他的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孝道精神示例,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样的孝道文化榜样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孝道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行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五)布置课外孝道文化实践任务

布置课外孝道文化实践任务是将孝道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孝道文化,感受孝道精神的内涵和力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孝道文化。同时,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孝道精神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其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孝道文化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孝道精神,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外孝道文化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孝道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孝道文化,体验孝道精神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主题为“我为父母做一件事”的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为父母做一件事,体验孝道精神,可以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也可以是为父母提供精神支持,如陪伴父母聊天、散步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实际感受到孝道精神的内涵,理解孝道不仅是口头上的尊重和敬爱,更是实际行动中的关心和照顾。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孝道文化,还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孝道精神的力量,增强对孝道精神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六)鼓励互相交流改善孝道行为

互相交流改善孝道行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孝道文化。首先,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他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其次,互动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最后,互动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沟通能力,为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因此,鼓励互相交流改善孝道行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还能提升其个人素质,培养其社会能力。

以讨论交流家庭实践活动“我为父母做一件事”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交流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从活动中获得的感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吸取其他同学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反馈来改善自己的行为,增强孝道意识,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因此,鼓励互相交流改善孝道行为,对提高学生的孝道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为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孝道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育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拿出精神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