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建设“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的实践路径
——以环境保护工作为例

2024-01-02 21:35王珂英章明伟谢雪梅李青青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丽水市市域碳达峰

王珂英,章明伟,谢雪梅,李青青

(浙江省丽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新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丽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和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新改进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因此,丽水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计划于2021—2025 年打造“碳中和”“净零碳”城市,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减少碳排放,加快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积极为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作出贡献。

1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第二产业在碳排放总量中始终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碳排放占比约为94%[1]。因此,要强化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利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李云燕等[2]认为,我国节能减排任务一直由工业部门承担,农业方面的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事实上,农村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要把碳达峰、碳中和融入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余广彬等[3]认为,工业园区是工业领域环保减碳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骆振心[4]认为,碳交易市场是绿色金融的一个新兴领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对碳排放权有偿分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诸多城市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序推进节能减排。北京市新建居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通过采用节能材料、建筑节能设计、智能化管理等手段,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碳减排。上海市积极优化管理,普及低碳理念,全面开展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基本建成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目前,全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广州市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节俭的绿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杭州市积极探索数字孪生机制,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基础设施层、服务平台层和智慧应用层的融合,“生态智卫”数字场景紧扣减污、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六大重点,聚焦气、水、土、固废、辐射、生态、碳等要素,实现城市环境保护全局感知、分析和处置。

2 丽水市2016—2022 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2016—2022年,丽水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方位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丽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和浙江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和示范性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对市域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5]。

2.1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丽水市整合天空卫星遥感、地面物联感应和干部基层治理,基本形成天眼(卫星遥感大数据)+地眼(生态感知物联网)+人眼(基层全科网络四平台)的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保持浙江省第一,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长期稳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8 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七;实现国考断面一类水至三类水100%达标,实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实现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100%达标。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十三五”时期成功创建1 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6 个生态县和8 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0 个生态市(县)。

2.2 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通过创新污染防治方式、拓展环境保护领域、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丽水市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强力推进。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开展“清三河”(垃圾河、黑河、臭河)行动,实施劣Ⅴ类水质断面削减计划,全部消除市域内劣Ⅴ类水质断面,完成全市水质从浊-净-清的彻底转变。系统推进市域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开展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系列行动,加大调结构、降能耗、抓治理的力度,分批分年度淘汰燃煤锅炉,施行消除烟囱黑烟、烟尘粉尘等废气废物治理,推进钢铁超低排放、电力脱硫脱硝等污染减排工作;全面提前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油、柴油,实现县级以上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覆盖;同步分区块开展土壤、固废的污染防治工作,普查市域内土壤污染状况,建成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认真开展危险废物双达标创建,确保市域内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2.3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

丽水市统筹生态示范创建、自然保护地监管等工作,编制出台相关方案和规划,基本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美丽丽水建设一体规划和推进。丽水市积极开展市域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促进碳汇生态产品市场价值转化;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设立生态文明日并举办系列活动;发布区域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生态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地方生态环保法规建设。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丽水市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建设“中国碳中和先行区”,但全市生态环境工作依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其一,生态环境高位持续提升难度加大,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基本要素保障仍需努力。受全球变暖加速、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丽水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新难题,臭氧超标问题在夏秋季节有所增多,部分地表水断面不定期出现波动,主动发现问题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二,碳中和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领跑浙江省和全国的态势不够明显。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碳中和领域的研究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举措不多,力度不强。其三,碳汇交易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的市域典型样本不够凸显。市域内双碳领域研究人才紧缺,科技、市场、企业各方融合不够;双碳交易平台建设等工作有待加强,领域有待突破;市域内节能减排创新型试点较少,在国内有显著标识度的先进工作案例不多。

3.2 对策

当前,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的关注度明显下降,推进决心有所削弱,国内因经济增速放缓,民众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疑虑增加。“十四五”时期,丽水市应统一思想,鼓励创新,加速前进,力争取得较大进步,领跑浙江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

其一,超前差异化推动双碳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推进环境保护。要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提高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将双碳工作纳入市域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纳入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综合运用政策、经济、科技、监管等手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聚焦产业、能源、碳汇、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出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路径。

其二,主动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编制和指数评价,鼓励和引导科技市场企业联动。要建设碳排放统计核算(速算)体系,探索生态系统碳汇统计核算,支持科技型人才尤其是主导编制国家级标准的拔尖人才成长,主动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主动参加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等双碳领域主流指数评价,出台双碳相关工作实施细则,提前部署科技、市场、企业等条块工作。

其三,用好用足资源禀赋优势,提炼具有丽水标识的双碳样本。要发挥“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的资源优势,以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长期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速推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各条线、各领域既定工作任务,加速度、高品质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4 结论

2016—2022年,丽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丽水市“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突出问题。总体来说,生态环境高位持续提升难度加大,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基本要素保障仍需努力;碳中和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领跑浙江省和全国的态势不够明显;碳汇交易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的市域典型样本不够凸显。当前,丽水市应利用超前差异化推动双碳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推进环境保护;主动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编制和指数评价,鼓励和引导科技市场企业联动;用好用足资源禀赋优势,提炼具有丽水标识的双碳样本。

猜你喜欢
丽水市市域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