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

2024-01-02 08:25许金鹏郝晓宁孙佳乐郑研辉董理权刘志红谢甘霖刘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辅具残疾残疾人

许金鹏,郝晓宁,孙佳乐,郑研辉,董理权,刘志红,谢甘霖,刘洁

(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2.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3.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残疾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残疾老人数目迅速上升[1]。对比1987年与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残疾老人的数目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由39.72%增至53.24%,残疾老人数目巨大[2]。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残疾老人规模将超7700万[3]。老龄残疾化进程加快,残疾老人数量迅速增长,给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残疾老人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残疾老人的照护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4-5]。家庭照护是我国老年残疾人的主要照护方式之一[6],残疾老人受限的自理能力会对其照顾者带来沉重的照顾压力。既有研究表明,多数残疾老人照顾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照顾压力[7-8],残疾老人照顾者群体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辅助器具作为残疾人改善、代偿身体功能的重要产品,能够帮助残疾人生产生活,融入社会,提升其生命质量[9-10]。但辅具的使用效能绝不仅仅指的是残疾人使用辅具后自身生理或心理状态的变化[11],还理应包括辅具使用对残疾人照顾者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暂付阙如。基于此,本研究将着重从残疾老人辅具使用视角探讨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为提高残疾老人照顾者群体生活质量提供实证经验和政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依据各地区的区位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构成及辅助器具服务发展情况等因素,本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选取上海、北京、陕西、湖北作为现场调查省,在各省(市)分别选取1个主城区和1个郊区或贫困区(县)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单位,以在辅具服务中心登记、适配过辅具的残疾人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残疾人辅具适配与使用情况、辅具需求意愿等。研究共发放问卷2 000份,其中湖北省、上海市各600份,陕西省、北京市各400份,最终回收问卷1 971份,问卷回收率为98.55%。本研究选取其中60岁及以上的正在使用辅具的残疾老人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 093份。

1.2 变量选取

1.2.1 被解释变量

研究被解释变量为残疾老人使用辅具后照顾者压力是否明显减轻,采用李克特五维度量表测量,从1分到5分分别表示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没有减轻、减轻程度不大、一般、较大程度减轻、很大减轻”。参照其他研究对李克特量表的处理方式[12-13],研究将得分在3分及以下的样本认为是低水平组并赋值为0,即残疾老人使用辅具后没有明显减轻其照顾者压力;将得分在3分以上的样本认为是高水平组并赋值为1,即残疾老人使用辅具后明显减轻了其照顾者压力。

1.2.2 解释变量

研究的解释变量分为两类。一类为核心解释变量,即残疾老人的辅具使用情况,包括辅具使用的基本情况与辅具使用过程中配套服务的利用情况。辅具使用基本情况包括辅具使用时间、是否掌握使用方法、是否存在使用困难、辅具质量满意度;辅具使用过程中配套服务的利用情况则包括辅具适用性训练、辅具改制服务、辅具咨询服务和辅具维修更换服务。另一类解释变量为控制变量,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梳理[14-15],研究选取残疾老人个体特征和残疾状况等可能影响其照顾者压力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变量设置及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变量设置及赋值情况

1.3 研究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应用Stata 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统计指标对残疾老人个体特征、辅具使用情况、辅具配套服务利用情况、照顾者压力进行现状描述;利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残疾老人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564人,女性5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60~69岁的受访者居多,占比53.52%。约一半(50.59%)的残疾老人文化程度为中学,79.87%的残疾老人有配偶。46.57%的残疾老人家庭月平均收入为2001~5000元,16.74%的残疾老人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及以下。从残疾情况看,二级残疾的老人占比最高(40.44%),近七成(66.70%)的老人为肢体功能障碍,43.37%的老人残疾时间在10年以上。近九成(89.48%)的残疾老人主要照顾者为配偶或子女。

从残疾老人的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情况看,24.89%的残疾老人辅具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98.26%的残疾老人掌握了辅具使用方法,89.39%的残疾老人对辅具质量感到满意;接受过辅具咨询服务的老人占64.68%,接受过辅具适用性训练的老人占32.02%,接受过辅具维修更换服务的老人占26.26%,仅11.99%的残疾老人接受过辅具改制服务。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是否减轻的单因素分析

2.2 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减轻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由表2可见,873位残疾老人表示使用辅具后其照顾者压力明显减轻,占比7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残疾老人所在省份、文化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残疾程度、辅具使用时间、是否存在使用困难、辅具质量满意度、辅具改制服务、辅具咨询服务以及辅具维修更换服务等因素均对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对其照顾者压力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研究以辅具使用是否明显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为因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如表3所示,研究首先在没有纳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分析了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模型1),然后以此为基础将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模型2)。

表3 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对其照顾者压力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残疾老人的个体特征和残疾状况之后,对于存在辅具使用困难的残疾老人,其照顾者压力明显减轻的可能性更低(OR=0.629,P=0.012);残疾老人对辅具质量越满意,其照顾者压力减轻的可能性越高(OR=2.710,P<0.001);对于接受过辅具咨询服务和维修更换服务的残疾老人,其照顾者压力减轻的可能性越高,分别是未接受过相关服务残疾老人的1.764倍和2.576倍。

3 讨论

3.1 残疾老人的辅具使用极大减轻了其照顾者压力

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残疾老人照顾者在残疾老人使用辅助器具后压力得以明显减轻,辅具使用在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辅具能够帮助残疾老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少其对照顾者的依赖,是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的有效手段[16]。研究同时发现,对于存在辅具使用困难的残疾老人,其照顾者压力减轻的可能性更低。这可能是因为残疾老人自身的残疾程度较高,所适配的辅具较为复杂导致的。另外,当残疾老人对辅具质量感到满意时,其照顾者压力减轻的概率更高,可能是因为辅助器具质量越好,越能更好满足残疾老人的日常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减轻照顾者压力。

基于上述结论,为减轻残疾老人的照顾者压力,一方面,我国民政、卫健有关政府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具健康宣教计划,通过建立和完善辅助器具服务保障政策,不断地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17],进而提高辅具普及率和使用率。另一方面,对于辅具研发机构而言,应更加聚焦辅具产品研发,降低辅具使用难度,加强辅具质量管理,让残疾老人使用更易上手、更高质量、实用性强的辅具[18],真正助力残疾老人生活,缓解其照顾者压力。

3.2 残疾老人辅具配套服务的利用对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残疾老人在使用辅具的过程中接受过辅具咨询与维修更换等配套服务可以显著减轻其照顾者压力。受残疾老人受教育水平、认知能力、辅具功能等因素的影响[19],残疾老人在辅具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问题或困难。辅具咨询服务能够帮助残疾老人正确认识和使用辅助器具,提高残疾老人生活独立性,极大程度上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负担;辅具维修更换服务则能在保证残疾老人辅具使用连续性的同时,针对老人的辅具需求改变做出适时调整,更好发挥老人残余功能和身体潜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照顾者压力。

在辅具适配后,若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与保障制度,容易出现辅具弃用率较高、满意率较低的现象,这将严重阻碍我国辅具事业的健康发展[20]。因此,辅具适配机构应在残疾老人使用辅具后积极推广配套服务,尤其要做好辅具适配后的跟踪随访工作。在辅具适配后,从辅具使用功能表现、使用者满意度、使用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面对辅具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残疾老人辅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与应对。在当前“互联网+”智能化辅具适配服务体系[21]的构建过程中,可考虑让残疾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适配系统直接反馈辅具适配的质量,提出辅具维护需求,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因残疾老人辅具使用问题导致的照顾者负担,为残疾老人及其照顾者带来便利。

3.3 残疾老人家庭经济状况与残疾程度显著影响其照顾者压力

本研究显示,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 000元及以下的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减轻的可能性较高,辅具使用对低收入家庭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的改善作用明显。无论是残疾老人在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额外开销,还是照顾者行动受限所引起的失业或工作转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照顾者压力[22-23]。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旦通过辅具使用改善了残疾老人的身体机能,解放照顾者的部分行动,在缓解照顾者压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研究同时发现,残疾程度越重,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减轻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24]。随着残疾程度的加重,老人的自理能力、活动水平及心理健康等健康问题逐渐突出,轻度残疾人在行动上和生活上只需要少量辅助,重度残疾人则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顾者对老人生活起居和康复治疗的工作量相应增多,照顾压力也会更大。

基于此,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老人照顾者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政府应考虑将这类残疾老人及其照顾者同时纳入到健康福利政策中。一方面,关注中重度残疾老人健康问题,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或维持手段尽可能避免老人残疾程度的加重;另一方面要做好残疾老人照顾者的经济保障,在第三方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划分残障照顾补助金为照顾者提供支持,以此缓解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老人过程中沉重的经济负荷。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残疾老人辅具使用视角探讨残疾老人辅具使用和配套服务利用对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的影响,研究视角具有一定创新性。未来仍需进一步关注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老人照顾者的压力,通过提高辅具使用率、降低辅具使用难度、加强辅具质量管理、推广辅具配套服务切实减轻残疾老人照顾者压力。当然,受限于方案设计与实践经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缺乏长期动态的研究数据,难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研究所纳入的变量不够全面,可能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或控制变量,比如残疾老人性格特征、照顾期望等因素对其照顾者压力的影响;最后,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未来可面向不同类型的残疾老人,针对不同种类的辅助器具使用效果展开针对性研究。

猜你喜欢
辅具残疾残疾人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盾构机刀盘装焊工辅具的设计与改进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台湾高等院校身心障碍学生学习辅具服务述评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