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镜之水(外二题)

2024-01-03 22:57陈小乾
飞天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武家

▶陈小乾

县城东面,有一片水域,早先称为东峡水库,现更名悬镜湖,取水面如倒悬之镜意。

水是山川风物的眼睛。南国的韵律,多为水的衬托,假如上海没有苏州河,杭州没有西湖,无锡没有太湖,苏州没有运河,这些城市的美感会骤然减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孟浩然乘水而下,成就了李白留恋扬州繁华埠盛的千古绝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的烟雨空濛,才让二次来到杭州的苏轼不啬溢美之词,大唱赞歌。如果没有水的滋润,诗人们该用怎样的语言描摹南国湿漉漉的天空呢?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我驱车来到湖畔北面。“秋水共长天一色”,悬镜之水縠纹细细,鸭群嘻嘻,水鸟漫飞,芦荻微动,宽阔的水域倒映着蔚蓝色的天幕,朵朵白云傍山斜移,片片树影深插湖底,叫不上姓名的小鸟婉转歌唱,时日无多的秋蝉鼓噪嘶鸣。设若屏蔽掉高速路上车水马龙制造的强大噪音和神经性耳鸣发出的杂乱吼叫,这一方水域就有了人在画中的美感。忽然没理由地想起苏轼,这位叫我崇拜到发狂的宋朝人,他有首词叫《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因为实在喜欢,忍不住全部照抄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被贬黄州的团练副使苏东坡,无职无权,生活穷困,在一座叫“东坡”的土山上垦荒求生,把应该愁眉苦脸的日子过得豁达通透,让不愁温饱的吾辈后背冷汗直冒。退缩如我,如若面对浩渺无涯的江水,肯定会觉得人如蝼蚁,生无可恋。可伟大人物本身就是江水,他深邃的目光戡破了浩瀚的宇宙,让灵魂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逝”了吗?没有。几千年来,他仍坐在江边望着那安静如初的明月,等待一场天才间的隔空对话。当然,悬镜湖四山环绕,水域逼仄,即使和南山脚回缩而进的涧水连成一片,也装不下苏轼的一叶扁舟。之所以絮絮叨叨,是因为天下之水是一家,说不定载过苏轼扁舟的江水随云落入悬镜湖,惠泽了北方小城的祥和安宁。

水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静宁县城夹在苦甜二水两河之间,南水渝河曾是县城及周边村镇供水主源,因干旱少雨且分布不均,史上多生水患,明清以降,有识之士多拦坝蓄水,疏浚河渠,以为利民举措,最著名者,当属黄廷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奉天人黄廷钰任静宁知州,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 年)上报朝廷:“藩帑领资,爰疏爰凿,蠲吉鸠工,堤坝聿兴”,“建闸一座,以时启闭。”于明年(公元1716 年)建成兴陇渠,“灌田凡数十顷”,惠泽下游百姓。多赘数言,黄廷钰是静宁史上不可多得的好官,他请赈贷、核户口、创书院、筑门垣、兴水利、修州志,公平买卖,勤政爱民,为官五年,颇得百姓爱戴,“将行,士民攀辕流涕,徒步送百里外不忍别。”为官一任,能得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尊崇,为主政者毕生荣光!新中国成立后,踏着前人的足迹,静宁人多次筑坝拦蓄渝水河流、四山溪水而成东峡水库,起城区供水防洪、郊区灌溉良田之用,是早期最重要的水源地。近年因水质变差,县城建成新的供水点,遂变“库”为“湖”,成为当地人寻求山水之乐的一方小天地。湖水夹山而出,顺城南下,汇入城北的葫芦河。缺水年份,常常断流,裸露的河床杂草乱生,呈衰惫之态。这两年雨水大增,南北两河河水渐盈,河道水草丰茂,野鸭安家,小城多了灵性,少了呆板。黄昏时在渝河岸边散步,秋日的晚霞映照得河水水光潋滟,凌波微步,小城忽然色彩斑斓,随影晃动,竟让人生出喜爱来。古人建城必临水,一则满足全城生活所需,再则可起御敌之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放水淹城是良计奇谋,围城断水可谓釜底抽薪,三国演义中前有关羽水淹七军,后有司马懿街亭断水,都是凭水胜敌的经典案例。史籍中的静宁为边塞之地,曾多次受到外族兵燹战乱之苦,抗金名将吴璘第五子吴挺曾有围城打援的瓦亭之战,大败金人,收复了德顺军。此瓦亭是否与瓦亭水有关,需进一步考证明确,但静宁能够存活数千年而欣欣向荣,理应和两河的护佑关系极大。

“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悬镜湖平躺在山之南面,暖意融融的阳光铺天盖地照射在水面之上,越发映衬了山的清秀和水的清澈。沿着绕湖新建的硬化路而下,南北山拔地而起,云杉秋意葱茏,溢洪道启闸放水,悬镜水南流而去,站在联通相向而立的两山之间,这座几凭人力建造的库坝面呈现出厚重之态。上了南山,在半山腰左拐下坡,几分钟的行程,可见到“悬镜湖生态公园”,车矢菊些有凋零,在西斜的余晖中努力绽放。停车步行,低矮的土坝横开了东西两山的水面,悬镜湖的余水向内延展。或许是我的不请自来,惊扰了临岸戏水的群鸭,三五成群涌向湖水深处。远处几只浅水处觅食的苍鹭悠然自得,步伐从容。水很平静,似动非动。中国人很喜欢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最高的善像水,对万物有利却不争功,主动伏身人们不喜欢的地方,这反而最接近“道”了。“上善若水”大概是现在许多贤达名流、成功人士办公室悬挂的标配书法,更是普通民众微信、QQ 最爱用的网络名称。应该说,水的谦逊平和、不争不抢之美德,表达了人心思善向善的良好愿望。而老子借用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的水弘扬他博大精深的“道”之哲学思想,为乱世寻求一味治世良药。在《道德经》中,老子给水极高的待遇,称江海为“百谷王”,应该是至柔至刚的水让他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的“道”能有最直观的形态吧?

古人常常用水比喻女孩子的冰清玉洁。最可爱的当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话当然得罪了天下男人,更重要的是曹雪芹得罪了男人中的男人——当朝皇帝。别的男人臭了关系不大,皇帝臭了岂不是污浊了整个朝廷,苦了天下苍生?所以后来的红学研究者连“曹雪芹”三个字都弄不清楚,可能与宝氏语录逆龙鳞关系极大。当然,这是外行的推测,千万不敢当真。不过,悬镜湖像县城的女儿却是真的,如果用心对视,你会发现,她明净的大眼睛溢出的柔和光芒,映红了县城的整个天空。

文化城的天空

读祝勇先生的《故宫六百年》,作为人类奇迹的煌煌建筑,即使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神秘莫测浩繁廓大的皇宫依然无法呈现出最直观形象。上网查看视频资料,能领略的只是冰山一角,耽于多种原因,我只能高山仰止。故宫,这幅美丽的历史画卷,牵扯着我的目光穿越千山万水,盘旋驻留在她无垠的天空。

我曾眼睛盯着外边的人文历史,漠视了身边的山川风物。在静宁,即使有古成纪遗迹,有战国秦长城,有史前时期大地湾、仰韶、马家窑、常山下层、齐家文化,有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有悲情将军李广,有诗仙李白,有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但是仍不认为我们的历史厚重绵长。探求这种奇怪心理,或许和人情世故、文化层次、风俗习惯不无关系,对待太熟悉的人物和陌生的历史,我们往往凭个人喜好做出判断,而不是借助考古和史记。当然,基础史料的不够丰富,也是人们产生疑虑的原因。

文化城处在静宁县城的几何中心,是人们散步休闲跳舞的主要去处。在时间的长河里,它的历史短暂到忽略不计,可作为小城为数不多的仿古建筑,理应走进当地人的记忆。

坐北朝南,应该是它最正确最符合传统的姿态。从南门进入,一组青瓦红墙的仿秦汉风格建筑群平行展开,将整个文化城一分为二,前院是举办苹果节、丰收节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后院是开展歌舞比赛或秦腔汇演的舞台。顺着它的中轴线,站上八卦坛阴阳两极中心点,伏羲大殿端端正正立在面前,“华夏之根”赫然入目。沿阶而上,正殿门前一只长方形香炉烟火缭绕,已有了仙风气场,廊柱上书有楹联:继天立地三皇首,开物成务百圣先。“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屋脊之上必不可少。中国大部分建筑四平八稳,大概与中庸思想不无关系。孔子毕其一生宣扬的礼制,规范的是社会和人的秩序,稍有越界,便视为忤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说穿了是诸侯们用武力打破了三皇五帝直至周王朝制定的传统制度。建筑是孔子思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文化城的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却依照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水平,添入混凝土、钢结构、染色素等当代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冲破他的藩篱束缚,既考虑了节俭建设的原则,也表达了他们的艺术个性和思想。

进入大殿,四廊八柱间伏羲肃然端坐,目光邃远,足下陈列九鼎八簋礼器,顶绘《河图》等彩画,壁刻伏羲圣迹图,长联气势不凡:

解民忧排民难启民智化民风民敬民祀

循天律开天道立天极弘天理天酬天彰

古人形容英雄往往说身长八尺,双手过膝,表明他有过人之处。伏羲青铜铸像是文化城最出彩的地方。人类始祖披头散发,前额隆准,眼窝深陷,长髯飘飘,肩挂兽皮,胸肌高隆,双臂抱卦,赤足无履,孔武有力,表明农耕时代人类征服大自然时力量的重要。按当代审美标准,伏羲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是那种让小女生暗恋的“狠角色”。当然,塑像的身形肯定高过八尺,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伏羲应该是历史的长度和高度,岂是短短的八尺所能框定?

出了大殿,左行还是右绕,都能站上石栏环立黄旗猎猎的殿台。目光平移,大殿正后面即后院是块方方正正的广场。中国大妈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占领欲,大部分的日子里,她们的广场舞跳得妖娆多姿,太极剑刺得刚柔并济。跃过绿化带,一脚踏出文化城北门,县城中街熙攘的生活气息喧嚣而来,历史和红尘无缝衔接。吃饱穿暖、富足平安的日子不正是伏羲创造人类的初心吗?

对称平衡是传统建筑的精髓,中轴线的两端必须置有相似的构造。如果重新站在八卦坛前,你肯定能够看见大殿东西面错落着两处齐肩配殿,样式相似,内容有别。东面安放着档案馆和博物馆,装卸着县城的人文历史,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可以去档案馆查阅他们和你的前世今生;研究本地的历史,当然要在博物馆注目出土的文物,彩陶和玉器的柔性光辉闪耀着这片大地昔日的荣光。西面矗立着文化馆和图书馆,承载着小城人的希望与未来,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的人,文化馆会提供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想寻找心灵栖息的场所,图书馆绝不会拒绝你的光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处在强大的政治和经济背后,当现在成为历史,彰显这个民族性格和精神的,最终是那一页页发黄发旧史册中传承的文化自信和力量。

文旅局隐身在林木茂盛的西北角,常青藤爬满了围墙。出西门有条成纪文化街,过去全是卖服装的,现在成为小吃一条街,每年春暖花开,小年轻海底捞就着冰镇啤酒吃喝的快乐无边。我常去文化城借书和锻炼,穿梭在青春洋溢、热气腾腾的年轻人中间,看着他们麻辣热凉的大快朵颐,心底会生出无端羡慕。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啊!

围墙是中国家庭式院落的文化符号,它符合我们这个民族和谐共处,不与人争,力求自保的心理需求,有别于游牧民族喜欢流浪和西方人甘愿冒险的不安分身体潜质。文化城当然少不了围墙的庇护,它连接着南门、北门和西门,青瓦上趴着一层细细的苔藓,高大的厚墙阻隔截断了界外的袭扰。大殿前院东西两面有依墙而建的仿古建筑,是展示县城书法、绘画、剪纸、掐丝画等地方文化的艺术长廊。每当夏夜落雨,室内黄光破窗而出,散入葳蕤茂密的绿叶间,粗糙的北方有了南国的柔情,偶尔传来的围棋落子声,自然会想起“闲看中庭栀子花”的雅致来。

应该过了幻想的年龄,可故宫天空的浩渺常常怂恿我远游的热望。有一年,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从北京归来,美丽的女同事说到夕阳下故宫的寒鸦、斜辉和穿堂风,闪着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说她当时有种大哭一场的冲动。不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她的感受。每年清明前后,北归的燕子在伏羲大殿安家落户,它们成群飞舞,浅吟低唱,我的目光跟着它们稠密的身影高低起伏,蔚蓝的天空有着大海的深厚。穿过伏羲大殿和配殿的门廊时,会有穿堂风汹涌而过,不自然想起她的话,故宫的天空越发令人神往。

像邻家最熟悉的园子,我在或失落或平静或快乐的时候,常常独自游走在文化城内,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听雨,冬天踏雪,体会生活给予我的油盐酱醋。庸常人的日子充满了俗世的烟火,有一块属于自己静心的去处也算是不错的选择。我喜欢这方不大的简洁院落,因为我的心装不下辽阔的广宇,文化城的天空暗合了我安于现状的心境。习惯了低头走路,更习惯于目视前方,故宫的旷远幽渺仅存于想象,文化城的天空却努力让我的头颅高高抬起。有时候,站上伏羲大殿南望,删除高楼林立的阻隔,目光稍微往左一拐,一座叫文屏山的山脉会挡住我想要翻越遁逃的视线。

塬下有墓

决定去武家塬看看汉墓遗址。

已是深冬,午后的天气却好得出奇。阳光温暖,天地澄明,万木不显萧瑟,车流十分亢奋。沿着葫芦河南下,鸭、雀、鹅,及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水鸟在未封冻的水流中琴瑟和鸣,唱歌跳舞,雪白的芦苇荡婆娑摇曳,新筑的静庄高速依岸缠绕;公路左侧是集中连片的果园,作为全县人民的“钱袋子”,果农一年四季的主要职责是修剪拉枝。车子约行十公里便到了威戎镇,车头北调,穿过人流不断的街道,便是去武家塬的路。

提到武家塬,必须说说威戎镇。因为武家塬隶属于威戎镇。

威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静宁县志》载:相传古代西戎经常侵扰,取“威慑西戎”意,遂名威戎。春秋以降,威戎和秦汉隋唐等每个朝代息息相关。宋金对峙之期是它最高光的时刻,文字明确记载,北宋置威戎堡,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 年)筑威戎城。金置威戎县,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 年)进士任天宠任威戎县令,以废署建文庙学舍;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 年)四月,地震,民饥,夏兵趁隙攻威戎,威戎令商衡率部守之,不克。仅有资料显示,其后虽和静宁州一起遭受了炮火兵燹地震饥饿瘟疫杀戮等种种磨难,威戎再籍籍无名,史志很少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戎重新焕发了活力,跟着社会的前行脚步,见证了一个国家由衰到强的发展历程。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无论岁月如何变幻,威戎和它附着在地面的一切名字永远矗立在脚下的土地之上。武家塬概莫能外。

武家塬背靠北山,面南而居,层层有序,缓缓抬升。车至半塬,见有2016 年9 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立于塬畔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家塬墓群”石碑,详细划定了保护范围和措施。文物和其他文明一样需要有识之士和当地政府发掘保护和传承,早在2005年9 月,静宁县人民政府曾立有“武家塬汉墓”碑,明确提出这里曾是汉朝墓地。“塬”作为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形貌,在以“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及沟谷台地”为主的静宁十分罕见,武家塬之“塬”应该最为稀缺,没有之一。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解释,是因为当我真正站上武家塬顶,放眼远望,夕阳斜照,村郭烟树,雾霭缥缈中,四周群山簇拥,葫芦河金丝绕带,威戎川开阔渺远,确属一片风水宝地,很符合古人“前朝后靠左右环抱”的墓葬思想。塬下有墓,汉朝人选择此地安葬,是把自己和后辈儿孙的幸福安宁兴旺发达寄托在武家塬下。无论是王孙权贵和普通民众,他们的希冀是平凡而现实的,儿孙满堂、康寿福宁,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好祚长的祝愿吗?

地上有世界,地下有乾坤。墓葬是一个地方无声的历史,埋藏其间的陶罐玉器等殉葬品甚至主人地位身份个人喜好都是那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形式。墓上墓下,一土之隔,阻断不了历史风云、故土人情的延续,即使墓穴主人变成累累白骨,但他和他的陪葬品告诉后人自己生前死后这片大地的前世今生,个人的悲欢离合,家国的兴衰荣辱,历史的变化翻覆。历史总是蜿蜒前行的。武家塬暴露出的灰坑、灰层、白灰面、烧窑坑、墓葬等遗迹遗物,先后出土的绳纹篮纹红陶罐、网格纹彩陶罐及尖底瓶等,清晰地告诉后人,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大地上,并且绵延赓续至今。并非武家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静宁大地到处都有人类繁衍不息绵延发展的证物。之前、同时,或之后,红寺镇张咀村乱谷堆、城川镇靳寺村谷堆坪汉墓群、李店镇王家沟村庙儿坪西、城川镇鲍家咀头党家坪东汉墓葬区;仁大镇高家沟、刘家台,贾河乡窦家坪,深沟乡番子坪、郭家塬,中部原石咀乡柴家沟门,城川乡党家坪等古村落遗址,静宁县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其中铜器、玉器、漆器等,造型精美繁复,雕刻鲜活生动,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有力地佐证了自有人类以来静宁文明始终融汇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大河之内,未曾湮灭或断裂。现陈列于静宁县博物馆内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中,一级24 件,二级193件,三级818 件,它们静然无语却粲然微笑,肃然端坐却目光亲和,散发的璀璨光芒讲述着历史的风云际会。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1984 年出土于治平镇后柳沟村“静宁齐家七宝”玉器,有三璧四琮,是齐家文化玉器之极品,其中最高贵者当属蚕节纹青玉琮,它质地莹泽细润,工艺精湛,是静宁县仅有的国宝级文物。

玉作为古代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礼器,和铜鼎一样,身份高贵,地位显赫,为王公大臣挚爱角逐之器。以“齐家七宝”为代表的静宁玉文化,璧、璜表面光亮平滑,通体绿光釉釉,柔和的光芒诉说着古代高超的造玉技巧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陶罐玉器这些重见天日的历史语言符号,丰富了静宁生生不息的发展情态,解释了后人探求古人生活状况的心理需求,把我们的目光拉回千山万水的时光之河,直面历史深处最动人的生活细节。

我有时会想象古代匠人制作陶罐玉器时的场景和思想情感。曾几次站在博物馆的陈列架前,面对静默无语而高贵典雅的地下之物,既有为本土历史厚重的骄傲,也有对造出惊世之作和无名匠人的崇拜、感动和遗憾。陶罐玉器制作流程肯定是长期且艰苦的,兼具脑力和体力的辛劳,一件精美艺术品绝非一蹴而就,附着着制作者汗水浸润的气质人格,心血智慧,呼吸命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延伸,作为对个体人付出劳动最起码的尊重,署其名姓理所当然。然而,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阶级社会,匠人们是没有地位的下九流,人如草芥,命如蝼蚁,时时面临活着和活下去的危机和考验,历史上如始皇陵成后堵塞墓道杀害匠人们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不可能像以文字承载的各类艺术品一样堂而皇之署上大名,和诗词歌赋书画共同流传千古。在以荣誉考量生命的国度,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匠人们的终身遗恨。我们苟活者的名字不值一提,但几千年前匠人们制作的艺术品能够折射出当时现实生产生活的社会图景,或许他们的名字,能为后世考古学家耗费大量脑力和精力求取真相、破解谜团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山风顺着间道逆势而上,摇动着塬畔枯黄的草尖和塬上果树的梢顶。武家塬静静矗立在将下欲下的斜阳中,肃穆而庄严,古朴而生动,牧羊人高亢的信天游糅莒其间,漫天回响,倦鸟相约而归,炊烟傍树而生,村庄和土地祥和宁静。告别武家塬,沿山环绕南下,在静庄路旁巧遇威戎镇新华村三产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停车驻足,欣然参观。五十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有序分布,太阳藏山,霞光漫天,室外寒风来袭,室内暖意融融,辣椒壮硕,番茄胖圆,芹菜肥大,草莓花开,一派生机,葱茏无限,阴霾尽扫,身心愉悦。参股的农人正快乐劳作,辛勤采摘,和产业园一同不遗余力地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历史的云烟换来盛世年华,记住我们祈求祥和安宁的初心,才能踏实脚下每个脚印。公路两旁站立着中投银河赠送的扶贫太阳能灯,光度适和,线条流畅,坚定地融入县城的熠熠光河,映亮了千家万户最鲜活的角落。

猜你喜欢
武家
历史变迁下的音乐建构与文化传承
——以武家鼓吹乐棚为个案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放山
武家河的光影(节选)
鸡娃炕
琉璃瓿洞
幻灭
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
造船村的“掌—舵—人”武继军
别人眼中的好书记 武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