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源 于青铜器

2024-01-03 12:05齐吉祥
奇妙博物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邹忌魏征国家博物馆

文/齐吉祥

“鉴定”是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例如文物鉴定、事故鉴定等,这里“鉴定”的意思是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每到期末,老师给同学们写评语,本质上也是一种鉴定,这里“鉴定”的意思是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点)。我们要搞清楚“鉴定”为什么会有这些含义,那就必须从“鉴”字说起。

“镜”与“鉴”的渊源

大家都知道,我们如果不借助工具,是无法看见自己的容貌的。上古时期,先民们偶然在静止的水面上看到了自己的脸,十分惊喜。因此当人们学会制作陶器后,就有意识地在陶盆中盛水来照出自己的面容。这种陶盆口比较大,被称为“监”。

后来,人们发现了铜,掌握了炼铜、铸铜的技术,又铸造了铜鉴和铜镜(铜鉴是盛水的容器,而铜镜则是平面的器具)作为照容貌的工具。可见,“监”和“鉴”最初是一对同义字,两种器具都是用来照容貌的,只不过“鉴”字的下半部分是“金”,而“监”字的下半部分是“皿”,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们是不同材质的。

有趣的是,不但现代的“监”字和“鉴”字很相似,两者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很相似,都很像一个人在盛满水的容器旁睁着大眼睛俯视自己的容貌。

甲骨文“监”

目前发现的我国境内最早的铜镜是4000多年前的七角星纹铜镜,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鉴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铜鉴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不妨将它想象为一个大号的铜盆。

七角星纹铜镜 青海省博物馆藏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铜鉴最流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两件铜鉴,一件叫“吴王光”青铜鉴,一件叫“吴王夫差”青铜鉴。吴王光就是吴王阖(hé)闾(lǘ),是吴王夫差的爸爸。从铜鉴上的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吴王光”青铜鉴是吴王阖闾因为女儿出嫁而命人制作的陪嫁品,而“吴王夫差”青铜鉴则是吴王夫差命人制作的。

“吴王光”青铜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铜鉴和铜镜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照见容貌的器具。由于铜镜更便于携带,更具观赏性,所以汉代以后就没有铜鉴了。

归纳一下,古人照见自己容貌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发展顺序:在自然静止的水中看到自己,在陶盆中静止的水中看到自己,用铜镜或者铜鉴照见自己的容貌,用更加方便的铜镜取代铜鉴。

千变万化的铜镜

古代很多工匠十分聪明,他们把铜镜做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不过,铜镜的装饰都在镜子的背面,因此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铜镜,看到的也都是它们的背面。

铜镜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讲述神话传说、各种人物故事的,有装饰几何纹饰或者动植物纹饰的,有标明铜镜铸造的年代和工匠姓名的,还有写了长宜子孙、千秋万岁等吉祥语的。

铜镜背面的纹饰,大多数都是铸成的。唐朝时,人们发明了两种装饰铜镜的手法:一种是将黄金或白银打成薄片,然后雕刻成图案,用漆粘在铜镜背面,叫作“金银平脱”;另一种是把贝壳切割成各种图形,再将贝壳表面磨平,精心雕刻出各种纹饰,如人的面孔、花的叶脉、鸟的羽毛等,最后用漆把它们粘到铜镜背面,这种技艺叫“螺钿”。由于贝壳有多种光泽,黄金白银更是闪闪发光,所以用这些材料装饰出的铜镜显得格外美观。

羽人花鸟纹金银平脱青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古代铜镜大部分是圆形的,但也有少量方形、八棱形、菱形或荷花形的。一般铜镜背面都有一个纽,从这里可以穿过一条丝带,人们可以抓住丝带举着铜镜照镜子。小一点儿的铜镜也可以系在腰间,随时都能使用。不过,铜镜用久了表面会生锈,亮度会降低,因此古代还有专门从事磨镜子的匠人,铜镜经过打磨便能光亮如初。

清朝中期后,玻璃镜逐渐普及,铜镜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铜镜的多重功用

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青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你以为铜镜只能照人们的样貌吗?那可太小看它了,事实上它的作用还有不少呢。

最神奇的是,有一种铜镜能利用太阳生火!我们都知道,将镜子在阳光底下对着墙面照,墙面上会出现一个光斑。古人也注意到了身边各种光的反射现象,战国时就有人将铜镜表面制成凹面,对着太阳聚光,将一定距离外的物品引燃。一种新型的取火工具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这种镜子被称为“阳燧”。这可不可以算是2000 多年前古人对太阳能的一种开发利用呢?

蛙纽螭纹铜阳燧故宫博物院藏

铜镜还是一种信物,成语“破镜重圆”就来源于隋朝时的一个故事:一对恩爱的夫妻因战乱被迫离散,分离时各持一半铜镜作为凭证,后来他们真的就凭各自那一半铜镜重新走到了一起。

考古工作者也曾在许多墓葬中发现过一面铜镜被分为两半,分别放入夫妻的墓中,也有“破镜重圆”的意思。

用铜镜照容貌,还被古人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涉及人的行为举止、人品修养等。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邹忌的人,他早晨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容貌,问妻、妾和客人,是自己长得美,还是城北的徐公更美。这些人都回答邹忌更美。可邹忌后来却发现,自己远不如徐公美。经过思考,邹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妻子爱他,小妾怕他,客人则有求于他,所以他们都违心地说他比徐公美。后来邹忌就用这个道理去规劝齐威王,劝齐威王虚心纳谏,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历史上更著名的纳谏典故,是关于唐太宗和魏征的。唐太宗是善于纳谏的皇帝,据记载,魏征曾先后向唐太宗进谏200 多次。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去吊唁,并撰写碑文表彰他。在一次朝会上,唐太宗对群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说魏征去世,自己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唐太宗的这番话把镜子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常发人深省。

通过镜、鉴产生的不仅仅有“鉴定”这个词,还有“照面”,这个词被引申为和他人有短暂的相见;又如吸取教训、学习经验,被说成是“借鉴”“借镜”;观看、欣赏书画艺术品称为“鉴赏”……中国的词语中蕴含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

猜你喜欢
邹忌魏征国家博物馆
唐太宗与魏征
博物馆之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邹忌劝齐王纳谏
芬兰国家博物馆扩建项目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邹忌比美
宝贝在哪儿?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