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前保健服务现状调查

2024-01-03 09:19顾华妍张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3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区县重庆市

顾华妍 王 鉴 张海燕 王 薇 何 丹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重庆 401147

孕前保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达到控制出生缺陷的目的[1-3]。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生育需求快速增长,对孕前保健服务的数量、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重要的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孕前保健服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开办孕前检查培训班,全市38 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派人参加,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拟全面了解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 年8 月举办重庆市孕前检查培训班,开班前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参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全市38 个区县妇幼保健院派人参会,每院参会人数2~3 名,共109 名)。按照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状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和地理位置,把重庆市38 个行政区县分为主城区组和非主城区组。排除标准:①理解问卷问题有障碍的调查对象;②拒绝参与调查的人员。

1.2 问卷设计

参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指导手册,在查阅文献及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问卷内容的生成经过重庆市内专家的反复推敲与讨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①个人信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②孕前检查开展现状:是否开展国家免费孕前检查项目、是否开设孕前专科门诊、是否开设男科门诊、宣传随访情况等。③孕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共A、B 两个部分,A 部分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相关风险处理,如衣原体阳性的处理、弓形虫阳性的处理等;B 部分为复发性流产、高龄等相关风险,如抗心凝脂抗体阳性的处理、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孕前检查注意问题等。共32 个问题。共发放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6%。

1.3 质量控制

为保障问卷填写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卷发放前设有联络员进行沟通及内容的解释工作,通过问卷星进行点对点发放。填写完成后,联络员进行核查,对漏填项或明显错填项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妇幼保健院孕前检查服务开展情况

两组孕前专科门诊、心理测评、免费孕前风险人群在本院复诊率、随访形式、多媒体宣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妇幼保健院孕前检查服务开展情况(例)

2.3 两组孕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主城区孕前相关知识总分、B 部分得分比较,高于非主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 部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孕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分,±s)

3 讨论

孕前保健已被证实可有效地保障妇女身心健康和生育质量。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自2010 年推广以来,惠及广大备孕人群[4-7]。通过孕前病史询问和检查,可以筛查、识别出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各类风险因素,优化管理风险因素不仅可能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的概率,同时可改善妇女、新生儿及青少年的健康[8]。按照已建立的中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核心指标,可分为孕前8 类风险因素,备孕人群的风险检出率约为59%[9-10]。本调查中虽然所有调查对象均表示所在医院开展国家孕前检查,但仅有1.98%的调查对象认为风险人群复诊率>50%,提示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前保健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孕前保健不仅仅停留在疾病筛查层面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关注不良生活习惯及营养、心理因素对备孕的影响[11-15]。风险人群在医院内由专业医生进行风险评估和孕前咨询并不等于干预结束,某些风险如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1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干预[16]。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健康及健康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赵人行等[17]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健康管理发展案例,认为互联网应用在健康管理中有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对健康管理工作的监管、实现分区、分块、分人群的分类管理模式等诸多益处。张海燕等[10]通过“互联网+”平台联合孕前ACI 模式较好地提高了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类风险人群干预效果。周利娜等[18]为备孕妇女制订针对性的系统化孕前保健方式,有效改善备孕妇女孕前体重指数。本调查中对风险人群随访形式单一,仅22.77%的调查对象反映所在机构有1 种以上随访方式,大部分机构仍采取“131”的服务模式,即把握孕前、早孕等关键时间点,重点关注妊娠结局,忽视了生活方式等风险改善[19]。同时本调查中31.13%调查对象表示所在机构开展心理测评相关检查,68.42%表示开展营养测评相关检查,提示在重庆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已有意识关注备孕者营养心理状况,下一步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孕前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前保健服务信息,是提高备孕人群孕前保健行为的基础与关键[20]。本调查中12.87%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孕前专科的多媒体宣传。多渠道的妇幼保健知识讲座,利用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优势,规范化管理孕前检查宣传工作,可为备孕人群提供方便、快捷且正确的孕前保健知识[21-22]。林美娟等[23]新创建社区孕前保健管理网络,结合卫生计生系统合二为一统一管理的有效模式优化管理,在普及育龄夫妇孕前优生知识、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孕前专科门诊可针对特殊病史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诊治服务,医生的综合素质和孕前检查机构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孕前保健的开展非常重要[24-25]。本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对免费孕前检查风险相关处理非常熟练,但对如复发性流产、高龄等异常结果处理和解释并不令人满意,提示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非主城区级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对孕前检查各种风险处理能力。通过培训、进修、带教、驻点帮扶及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可明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26-28]。逐渐规范的转诊制度和流程及各医联体的建立有利于患者双向转诊[29]。在区县医院开展孕前专科门诊是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的,是可以实行的。

本研究针对重庆市38 所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孕前培训班人员进行调查,参与者主要为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孕前检查负责人或主检医生,可反映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孕前保健服务情况。调查表明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孕前保健服务仍不足,但各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孕前专科门诊的条件充足,人员具备充足,孕前专科门诊在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开设前景良好。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区县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妇幼保健
武进区妇幼保健所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