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又开课,九霄逐梦再问天

2024-01-04 17:00刘玉柱金鑫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水球角动量钢球

刘玉柱 金鑫

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准时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位航天员老师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全新的太空教室——梦天实验舱,探寻第四课中的奥妙所在吧!

浮力对流的奥秘——球形火焰实验

不知道大家是否观察过,在地面上,无论在哪里竖直点火,火焰都会呈现一个“底部宽、顶部尖”的锥形。如果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点火,火焰的形状还会与地面上的一样吗?

球形火焰实验就可以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桂海潮老师在空间站中点燃蜡烛,与地面老师点燃的蜡烛形成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近似球形,而在地面上,竖直状态下蜡烛的火焰呈锥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在地面上,火焰燃烧时,火焰周围的空气会因受热膨胀而向上运动,外围的冷空气则向下运动,从而形成浮力对流。火焰周围的热空气在上升流动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在火焰的顶端汇聚,从而形成火焰的“尖端”。但是,在空间站中,由于微重力的影响,这种浮力对流大大减弱,燃烧后的气体不会全部向上运动,而是向着各个方向运动,火焰旁的浮力对流会非常弱,导致空气流动汇聚的量很少。所以,在空间站进行火焰实验时,我们看到的火焰更接近于球形,而不是地面上的锥形。

此外,同学们可能还发现了,与地面上的火焰相比,空间站中的火焰颜色更偏蓝色。要知道,只有在燃烧温度低时,火焰才会偏蓝色;而在燃烧温度高时,火焰会偏黄色。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我们上文提到的空间站中浮力对流十分微弱,所以火焰周圍参与燃烧的氧气少,蜡烛的燃烧不充分,火焰燃烧温度也会更低一些,火焰就偏蓝色了。

太空之中秀球技——奇妙“乒乓球”实验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便的实验对象之一,同样也是“天宫课堂”里的“常驻嘉宾”,这次上课自然也少不了与水相关的实验。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水在空间站中都是以球状的形式出现的,这里的“乒乓球”实际上就是水球。

在空间站中,如何能像打乒乓球一样打水球呢?

桂海潮老师首先尝试用普通的乒乓球拍去击打水球,然而,水球直接沾在了球拍的表面,并没有像乒乓球一样弹开。这时,朱杨柱老师过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球拍。这个球拍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奥妙就在于球拍表面包裹了大家运动时擦汗用的干毛巾。大家可能会觉得,水球肯定会被毛巾吸收呀,何谈“打乒乓球”呢?但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在碰到干毛巾包裹的球拍时,既没有被毛巾吸收,也没有沾在毛巾表面,而是像乒乓球一样弹开了!就这样,两位老师你来我往地打起了“水球版”乒乓球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来擦汗的干毛巾并不吸水,甚至能将水球弹开,而普通的乒乓球拍就不行呢?这是因为除了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毛巾的表面还布满了疏水的微绒毛,这些微绒毛形成了微纳结构,有很好的疏水性能,水分子在接触时并不会被吸收,而会被疏水的微纳结构抵制在外。

问题又来了,干毛巾表面既然有疏水性,为什么又可以吸汗、吸水呢?这是因为大家在擦汗或吸水时进行了挤压,将水压到了微绒毛下面的纤维缝隙之中,水就被里面的纤维吸收了。

钢球碰撞引出大道理——动量守恒实验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动量守恒这个物理学定律呢?它主要是描述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如何影响其运动的一个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动量守恒定律也有很多体现,例如汽车的安全气囊和碰撞缓冲装置等。在地面上,老师为了演示动量守恒定律,往往需要借助气垫导轨等辅助工具,来尽量减少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我们则可以用更简单、更直接的方法来演示动量守恒定律。

桂海潮老师先准备了一块1米见方的标准网格布,上面布满了相同大小的方格,这可以用来衡量钢球的运动轨迹是不是一条直线。接着,桂老师拿出一个500克的钢球,把它放到网格布前方。然后,桂老师又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钢球,准备抛出去水平碰撞静止的球,以此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两个球碰撞之后,运动的球静止了,而原本静止的球开始运动,两球之间产生了速度交换,完全符合地面上的实验规律。

接下来,两位老师又分别演示了100克小钢球水平撞向500克大钢球以及500克大钢球水平撞向100克小钢球。最后出现的实验现象都与地面上的碰撞现象相同,并且都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所处环境无关;物体的动量并不会因为处于微重力环境中就发生改变。

四两拨千斤——又见陀螺实验

相信大家都对之前王亚平老师演示的陀螺定轴性实验、叶光富老师的太空转身实验以及陈冬老师手上“会掉头”的扳手印象深刻。这3个实验,均涉及一个相同的知识点——角动量守恒。这次的又见陀螺实验,也与角动量守恒密切相关。

桂海潮老师准备了一个陀螺来做转身实验,实验包含两个部分,可以相互对照。首先是第一个部分,陀螺静止、没有转起来时,桂老师握住陀螺的两侧,在改变陀螺方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身体姿态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接下来的第二个部分中,陀螺开始自转,这时桂老师握住陀螺并且改变陀螺的左、右方向,结果他也相对应地发生了转身。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力矩是物体角动量发生改变的原因。在第一个演示中,陀螺静止,没有转动,它的角动量为零,所以在改变它的方向时,它的角动量和桂老师自身的角动量基本不变。而在第二个演示中,陀螺快速自转,具有了比较大的角动量,这时桂老师改变陀螺的方向,陀螺的角动量就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应地,陀螺对桂老师的手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反作用力矩。这个力矩让桂老师自身的角动量发生了改变,从而使他实现了转身。

同学们,你们知道本次的开课时间为什么选在9月21日吗?这背后其实意味深长。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9月21日正式立项,它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此外,这次主讲的两位“新面孔”老师其实并不是专职航天员出身。朱杨柱老师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桂海潮老师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他也是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看到这儿,很多同学是不是也心动啦?没错!这正表明了往后会有更多领域的人才拥有上天追梦的机会,去探索浩瀚宇宙,去追逐科学真理。但是,请同学们记住,要想去太空“做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一项都不能少哦!

猜你喜欢
水球角动量钢球
对经典力学中的轨道角动量和自转角动量的探讨
好玩儿的太空水球实验
“水球”实验再次亮相“天宫课堂”
昆钢球团生产降事故率降消耗的生产实践
基于角动量模型的流场涡旋提取方法
8Cr4Mo4V钢球压碎载荷不合格的原因及返修
《浮浮沉沉的水球》
用角动量的方法解决并推广一个功能关系问题
夏季角动量输送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自动控制的钢球分离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