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管理”构建廉洁文化体系

2024-01-08 03:00王书展
企业文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建设

文/王书展

2022 年6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全周期管理”又称“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要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运行机制、过程结果等层面,对产品生产或工作运行等进行全周期统筹和全过程整合,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通过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以系统思维构建集“惩、治、防”于一体的廉洁文化体系,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不敢腐”,打造震慑常在的纪法文化

聚焦“不敢腐”的工作目标,从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推进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必须突出“惩”的震慑效能,紧盯“靠企吃企”、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关键领域和腐败问题重灾区,将案件查办和警示教育作为培育纪法文化的鲜活教材,营造高压震慑的反腐态势,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腐败问题

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绝不能让一些人侵吞、糟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必须一严到底。对国有企业领域的腐败问题和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依规依纪坚决予以查处和惩治,坚决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通过严肃查处,保持高压震慑,击碎任何侥幸心理和自得情绪,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使其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切实形成“法不容情、纪不徇私”的文化氛围。

运用案例资源,做深做透警示教育

要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大力开展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学习分析案件成因、过程、结果,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行为规范、负面清单,列明什么能干、该怎样干和什么不能干等问题,让党员干部逐条逐项对照检查、举一反三,把纪法规定内化为言行准则。同时,将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开展警示教育的反面教材,组织运用好“身边人”“身边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为鉴,比如结合典型案件制作警示教育片、编发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组织相关人员旁听庭审等,进一步教育引导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懂法守法、遵规守纪。

着眼“不能腐”,培育规范用权的制度文化

制度规定有漏洞、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对制度规定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等问题,是国有企业发生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从主观来看,制度意识和程序观念的缺乏,既是导致部分国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容易产生“个人说了算”的深层次诱因,也是引发有令不行、违反制度等“破窗效应”的催化剂。由此看来,在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备制度体系的同时,很有必要从廉洁文化建设的角度,积极培育“不能腐”的制度文化,营造敬畏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把好“硬约束”,健全刚性制度体系

通过监督执纪和巡视巡察等工作,精准发现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的制度性漏洞和机制缺失问题,以“治”为关键词,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制度安排或工作流程,厘清不同权力主体的决策边界和内容清单,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合同审批为例,在制度流程设计上必须做到“刚性审核”,在财务、法律、合规等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上报公司领导层进行决策;对于重大投资项目,要做到没有合规审核意见不上会、没有资金审核意见不上会,坚决避免论证不充分导致的盲目决策行为,也为防止临时动议和个人独断奠定刚性的制度基础。建立不廉洁供应商或合作方“黑名单”制度,进行商务合作时,应审查对方是否遵守廉洁从业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严禁与“黑名单”中的市场主体合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的信息化水平,使得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有迹可循,推动决策流程透明化。

强化“软引导”,增进制度文化认同

制度建设的漏洞或对制度认同的缺失,必然导致“牛栏关猫”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扎紧制度的笼子的同时,还要将“刚性约束”的制度成果融入廉洁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培育“人人敬畏制度、事事遵守制度”的良好文化氛围。比如通过规章制度宣讲或印发制度手册、制度流程上墙,以及编印《规章制度文件汇编》《应知应会问答》《廉洁风险防控手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解决企业相关人员对制度规定认识不清晰、把握不精准等问题,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通过会议部署、签订责任书、列明“禁令”、知识竞赛、现场教学、谈心谈话、专题读书会、建立廉洁档案等多种途径,传导“按制度办事”的文化理念,特别要注重从新职工入职、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等初始环节抓起,抓早抓小抓预防,帮助他们系好“第一粒扣子”。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制度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始终,切实融入企业职工行为规范之中,让“按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立足“不想腐”,涵养崇廉拒腐的道德文化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筑牢“不想腐”思想堤坝的重要基础。从“全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看,“三不腐”是一个紧密相连、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其中“不想腐”是基于主观上的思想自觉,在“三不腐”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也更需要凝聚合力、久久为功。

突出固本培元,厚植文化土壤

国有企业身处经济建设前沿,是腐蚀与反腐蚀的主战场,这就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自觉和道德涵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多管齐下、系统推进企业自身的廉洁文化建设。在内容建设方面,首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内容,纳入党组织学习和干部职工教育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其次要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予以联动,并深度挖掘企业自身成长、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廉洁元素,学习和传承廉洁风范,激励党员干部廉以律已、无私奉献。在活动载体方面,一方面可以立足于传统的组织活动、学习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涵养廉洁文化;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红色剧目、廉洁影片、主题展览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特别是利用企业自身的新媒体阵地开展廉洁微视频、微动画展播等活动,创新廉洁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使其更有活力、更接地气。

坚持以廉润心,涵养清风正气

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日常、沁润人心,是督促党员干部崇廉拒腐、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国企党员干部职工进行道德建设、提升自我修养,必须坚持内外结合、一体贯通,既要结合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和宣传引导,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又要在八小时之外,通过廉洁家风建设等家庭助廉活动,让廉洁文化“进家庭”,筑牢廉洁“亲情关”,着力提升廉洁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共同营造敬廉崇廉爱廉的氛围,提升干部职工廉洁从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单兵作战等方式均会令廉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从“全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系统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廉政文化体系,既要瞄准党员干部自身可能存在的思想滑坡、信念动摇等主观问题,也要着眼制度缺失、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并从量变到质变、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的逻辑维度进行动态调整更新,以综合施治推进标本兼治,以“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实际成效,推动和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制度建设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