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域下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研究

2024-01-10 08:00付二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郑州市黄河受众

付二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近些年来黄河流域的发展倍受各级政府关注,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21年国务院编制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阐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具体举措。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1]。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河在河南省流经三门峡、洛阳、郑州、新乡等8个省辖市,总长711公里,具有重要的区位、经济和生态优势。2020年5月河南省召开了全省文化旅游大会,提出通过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弘扬和宣传黄河文化的倡议。随后,郑州市也相继出台《关于推动郑州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郑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指出要着重加强郑州市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大力弘扬传播黄河文化[2]。鉴于此,着力研究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显得十分必要,结合当前信息传播的发展环境,基于数字化视角探讨郑州市黄河文化的传播,有助于贯彻实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一、做好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

黄河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根,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3]。黄河文化内核丰富,诠释了恢弘的中华文明史,既有彰显东方文明的文化自信又有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中华民族虽然历经苦难,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无数次带给华夏儿女以鼓舞和力量,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助力中华民族繁荣兴盛。

数字化视域下研究郑州市传播黄河文化的有效路径,要在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手段[4],遵循“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宗旨,凸显黄河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人们对中原作为黄河主地标的认知。深入挖掘与黄河文化相关的黄帝文化、河洛文化、商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创新,通过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体验胜地。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进程中,通过以文化人的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

2.有利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016年末国家发改委明确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标志着郑州城市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应尽全力积累硬实力,提升城市功能,真正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支撑、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在软实力方面,积极塑造辨识度高的城市形象,改变那些曾经停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刻板印象”,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浓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无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市民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不仅让市民有强烈的归宿感和自豪感,还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召唤更多的人聚集于此。

数字化视域下研究郑州市黄河文化的传播,要做好黄河文化遗产工程保护,充分利用黄河文化博物馆等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把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凝练为黄河根亲文化、黄河古都文化、黄河红色文化、黄河生态文化等。以文旅产品为载体,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打开华夏源黄河魂的展示窗口,展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国际郑”成为中原城市发展的一张有力名片。

二、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沿黄流域纷纷出台系列政策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进程,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也纷纷成立科研机构研究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这些措施都极大推动了黄河文化的传播。

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点省份,在黄河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又是沿黄流域的重要城市,近些年正在积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黄河文化作为其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各级政府也在与时俱进的探究黄河文化的传播,讲述黄河故事。从其传播实践来看,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传播主体的协同效应较弱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传播主体,当前在数字化视域下整合传播主体使其发挥协同效应尤为重要。黄河文化传播中涉及到的传播主体有各级政府、学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传播组织等,数字化视域下,融媒体发展如火如荼,整合好黄河文化资源,讲述黄河文化故事,传播主体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以上各传播主体之间配合不够紧密,政府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的顶层设计者,对黄河文化传播的总体设计不够明朗[5];学校、科研机构对黄河文化的内涵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尽管有个别院校建立了黄河文化研究平台,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文化行业相关组织缺乏研究黄河文化的专业人才,在黄河文化传播中也缺乏影响力。以上各主体之间跨行业或部门的沟通机制尚未建立,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各主体自身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在黄河文化传播过程中,亟需提升各传播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制定系统科学的黄河文化传播规划和策略,形成黄河文化传播主体的合力,为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传播媒体平台使用效率不高

当前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协同发展下形成融媒体传播环境[6],信息传播形成了无限时间、无限空间、无限作者和无限受众的宣传互融特征。近些年郑州市作为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也在积极探索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承办大型活动推介黄河文化。2022年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设计了5大系列25项活动,通过丰富新颖的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打造文化盛宴,在黄河儿女的狂欢中讲好黄河故事。郑州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建设了黄河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央视春晚河南分会场就设在黄河文化公园,华夏儿女在黄河岸边共享举国欢庆的时刻。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2390公顷,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设有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黄河农耕文化区、生态保育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当前数字化视域下,文化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呈现传播新生态,积极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郑州市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及承载场所,也具备举办大型黄河文化相关活动的能力,但是利用大型活动或者旅游场所、文化场馆等来讲述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的联动效果并不明显。当前郑州的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双微平台、传统媒介等形成的立体传媒网络体系中关于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很少,因此郑州市在日后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时对传播媒体平台的使用率有待提升。

3.传播内容及方式不丰富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对黄河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强精神和文化自信。当前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媒介平台越来越宽广,利用碎片化时间接收信息成为众多受众的习惯,轻松、有趣、互动性强的信息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郑州市当前对黄河文化的传播形式多以学术科普、纪录片、展览馆等方式呈现,且传播内容同质化,缺少打动人心的文化IP符号。在黄河文化旅游项目中,文旅资源挖掘不深入,具有丰富内涵的黄河文化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展示,大部分景区停留在观光游览和文化展示简单层面,很难实现文化社会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传续功能。

数字化视域下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信息接收的效率,新鲜有趣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感召力[7],能够让文化“活起来”;注重文化内容的交互性设计,有利于文化在传播中“火起来”。近几年继“唐宫夜宴”爆火后河南系列传统文化节目频频火爆出圈[8],充分证明了差异化、高品质的文化传播内容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郑州市对黄河文化的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对于黄河文化宣传内容有待进一步凝练,融入地方特色的传说典故及人文特色,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内容创作,让传统文化变得鲜活有趣,打造深入人心的文化IP,满足受众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增进受众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三、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探讨

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研究成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信息传播的5W(Who、What、Which channel、Whom、What effect)模式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分析,奠定了传播学研究基础,但其直线型的传播模式忽略了信息传播要素之间的关联、传播效果的反馈及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基于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数字化视域下信息传播的特点,本文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基础上,加上“洞悉受众心理”和“反馈互动”两个环节,并把5W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信息传播的闭环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闭环模型

构建上述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闭环模型能够用更完善的信息传播理论指导信息传播实践,该模型在数字化技术发展视角下全面把握影响信息传播的各个要素,呈现当前数字化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征,受众不仅仅是信息接收者,还同时充当信息分享和二次传播的角色,受众可以转化成为新一轮信息传播的主体。要着重在当前融媒体发展环境下制作优良传播内容,全面洞察受众心理,做到因众制宜有的放矢开展信息传播活动,在提升受众参与感的基础上通过反馈互动不断完善和优化文化传播的各个要素,这种闭环模型能够实现黄河文化的可持续性传播,大大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本文将在此模型架构下全面探讨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1.发挥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主体的协同效应

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学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传播组织等,当前各主体之间的联动性较弱。郑州市政府应在黄河文化传播中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依据郑州市沿黄区域的黄河文化资源,对黄河相关的文献、文化资料分类,对文物、遗址、民俗、精神等文化资源分类,建立全面清晰的黄河文化资料库。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多维度挖掘郑州市黄河文化宣传资料,梳理出完整的“黄河故事”体系。学校、科研机构等应积极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的研究,为郑州市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相关文化组织或机构积极捕捉文化传播的热点事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黄河文化IP,为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提供技术支持。上述传播主体需要开展跨行业或部门的沟通,创新传播理念,发挥各主体之间协同效应,提升黄河文化传播的效率。

在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实践中,郑州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应依据行业数据资源和政府共建黄河文化旅游的资源库,利用文化旅游的大数据找出旅游产品画像、游客画像等数据为郑州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注重提升旅游的综合体验感,游客在旅游中获得知识、体验文化、感知文化,把“黄河故事”写在名胜古迹和壮美河山上,实现“以旅彰文”的效果。除了上述以组织为主的传播主体,也可以邀请年轻群体主动参与文化传播,政府或文化部门及场馆,举办诸如“我家黄河边”“黄河故事我来说”等黄河文化展示或宣传活动, 招募参加高考的学生或者返乡大学生作为黄河文化宣传大使,能够让这些秋季开学奔赴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或准大学生成为黄河文化传播的移动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

2.凝练“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传播内容,让文化“潮起来”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国家中心城市,担负着重要的城市发展及引领功能,是彰显“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主地标的不二选择。通过黄河文化地标的构建,解读“黄河故事”中的厚重底蕴和磅礴恢弘的悠久历史。

郑州市应积极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具有科技+魅力的黄河文化资源;在制作黄河文化传播内容时,应以“溯源、寻根、铸魂”为主线,凝练出具备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故事,为郑州市黄河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不仅在典故里、博物馆的展品上、史料记载中,更应该在人们的生活中,黄河文化传播主体应积极探索实现黄河文化从悬空到落地的转变,凝练“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黄河文化传播内容,通过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输出实现“触目可及”的效果[9]。

郑州市传播黄河文化要立意高远,视野拓宽,构建呈现黄河文化的国际化格局,例如在传播内容的语言制作上采用多语种输出,塑造在国际上具有高识别度的黄河文化形象,制作精良优美、鲜活有趣的传播内容。自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爆红后,河南卫视不断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题打造系列节目,享誉海内外,其成功经验为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思路,体现出了文化高度。

黄河被誉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有着全球华夏儿女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黄河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形式多样,在民族精神、创造能力、典章礼制、黄河文化艺术、治黄智慧等方面成果丰硕,孕育了根亲文化、考古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治黄精神等丰富的文化资源,郑州市应积极探索如何做好黄河文化与当地资源的全面有效融合,展现出文化深度。

郑州市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不仅让人们更全面深入了解黄河文化,还应充分发挥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引领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郑州市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管是举办大型的黄河发展相关活动还是黄河文化场馆的日常展出,都应彰显黄河文化的特色,河南特有的饮食文化、民居风格、黄河文化相关文创产品、黄河主题活动等都需要发挥创意、积极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10],体现出文化的广度。

有温度的文化才能实现“以文化人”的效果,实现文化当代价值的认知和传承。郑州市传播黄河文化进程中应着力让文化和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激发华夏儿女对黄河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诸如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形成的唐朝文化IP,把博物馆里和史书上的人和事变得生动、立体、有温度,实现了文化活起来和火起来的目标,带动了相关文娱、文创产业的发展。以讲好“黄河故事”为出发点,打造“黄河之旅-民族之魂”的文旅品牌,设计统一的黄河文化IP,使之具有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变现力,增强文化品牌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郑州市在制作黄河文化传播内容时应基于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利用5G、人工智能、声光电技术、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为黄河文化传播赋能,用科技手段多元化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文化更具现代感。如郑州黄帝千古情景区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利用声光电科技展示黄河文化,通过龙的传人、郑风国韵、大战蚩尤、老家河南等片场带领观众开启神奇的穿越之旅,让典故里、博物馆展品上、史料记载中的文化“潮起来”,为观众提供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3.提升融媒体利用效率,利用媒介的社交属性让文化“活起来”

当前,数字化技术引领下构建的融媒体环境为信息的传播打造了更有利的平台,尤其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交互性使得媒介的社交属性尤为明显。开展黄河文化传播应有效利用相关媒介及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文化传播活动,利用当前融媒体的社交属性[11],实现信息的多轮传播,使得黄河文化“活起来”。

当前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一代作为网络原住民已经成为各领域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对新鲜、有趣、酷感、真实、积极的人或事物有较强的认同感及自我参与意识。黄河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利用传统媒体、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腾讯微视、B站、知乎等媒体平台,以视频、图片、直播等多种方式,辅之以AR、VR等技术增强黄河文化的可视化输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实现与信息接收者的互动,增强其参与感。可以借鉴近几年诗词大会的成功经验,本地的学校、文旅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尝试举行“黄河文化知识大赛”活动,举行线下活动,同时开发线上小程序,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用游戏通关升级的方式吸引普通民众参与答题,通关奖品可以设立赢得黄河文化相关纪念品、景区门票、现场打擂争霸赛参与资格等,不仅能够了解黄河文化相关的知识,还能提升自我认同感,“黄河故事”得以有效的传播,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

4.洞悉受众心理,提升受众变为传播主体的转化率,使得黄河文化“火起来”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融媒体环境不仅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受空间、时间及内容形式的限制,而且新媒体独有的交互性特征使得媒体的宣传属性上又增加了社交属性。研究表明,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社交网络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不仅能够展示作者的视频成果,其评论和转发功能也能使其社交属性大大增强。当前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圈层归属的需求亟待满足,社交媒体平台成了他们表达自我、共享信息、探究问题的极佳选择。数字化技术发展视角下信息的传播主体不再仅以组织为单位,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内容的制作者和分享者,媒介去中心化使受众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筛选、制作、转发共享成为主导模式。

基于数字化视域下新媒体的特征,郑州市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时更应全面和精准把握受众心理,在秉承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逻辑思维方式、社交圈层的沟通习惯等内容,因众制宜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触发受众对信息了解的兴趣[12],设置有趣的环节诱发受众筛选信息、转发信息或二次制作与传播信息的欲望,让受众变为新一轮黄河文化传播的主体,也促使黄河文化在多轮次的传播中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受众参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使得黄河文化在受众向传播主体转化的过程中“火起来”。在2022年抖音发布的《2022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中,郑州上榜“十大抖音美好城市”。城市形象力是该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充分表明郑州市具有相当扎实的文化传播媒介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快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进程,推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凝聚城市文化内涵,让“黄河故事”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受众自主分享和传播“黄河故事”的良好社交生态,使黄河文化在可持续传播中生生不息。

5.加强与受众反馈互动,提升黄河文化传播效果

关于郑州市黄河文化传播的闭环模型一改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制作鲜活有趣的传播内容、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互动体验环节,在此环节中可以邀请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的媒体评论员以及网络大V与普通民众一起参与互动,从专业视角解读黄河故事,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与受众的反馈互动不仅提升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参与度和成就感,还可以在互动中了解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收状况,从而完善和优化新一轮文化传播的方式,提升黄河文化传播的效果。近些年有很多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继《唐宫夜宴》爆火之后河南卫视制作的中国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经久不衰、故宫文创及修文物系列节目走红,西安市对盛唐文化年轻化传播频频出圈,成功的文化传播事件不胜枚举。西安市在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时设置众多有趣的环节吸引受众参与互动与反馈,制作“你好,兵马俑”小程序,利用AI技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可测出游客与兵马俑中与自身长相相似度最高的兵马俑在哪个坑、在当年属于什么级别的角色。秦始皇陵博物院还设计了“俑无止境”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公益H5互动游戏“我在秦陵修兵马俑”等环节,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通过这些环节很好地实现了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在寓展于乐中实现文化的浸润和价值引领功能。

另外,在当前数字化发展环境下,传播主体可利用大数据收集受众信息,如受众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状况,依据受众画像统计出其在黄河文化方面的信息关注点和心理行为特征数据,利用计算机算法分析匹配黄河文化传播内容,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文化信息传播,满足受众的被重视和被认可感,促进受众对黄河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大大提升黄河文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四、结语

数字化视域下郑州市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活动要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弘扬民族精神及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同时要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影响黄河文化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实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文化传播目标。在“黄河故事”的解读过程中通过打造优质黄河文化IP,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播活动,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及二次加工分享的动力,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实现黄河文化的可持续传播。

猜你喜欢
郑州市黄河受众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郑州市
『黄河』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郑州市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