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克”:基辛格之前的破冰者

2024-01-10 09:01刁大明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51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对华政策基辛格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中美关系的大門是由人民打开的。……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北京,小球转动了大球。此后不久,曼斯菲尔德先生率领的第一个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来了……许多工商界人士也来了,掀起了中美友好交往的浪潮。”这里“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早已是广为人知的外交经典,而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曼斯菲尔德先生又是何许人也?或许相比于基辛格而言,曼斯菲尔德这个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

“中国迈克”

迈克·曼斯菲尔德,1903年出生,40岁作为民主党人在蒙大拿州当选国会众议员,10年后成为国会参议员,1961年出任民主党领袖,直到1977年卸任,2001年离世。直到2023年1月,曼斯菲尔德始终保持着美国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国会参议院领袖的纪录。因为他长期对中国的关注以及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直接参与,曼斯菲尔德赢得了“中国迈克”的别号。

1972年4月18日,即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结束访华50天后,身为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曼斯菲尔德一行开启了长达16天的中国之行。

与曼斯菲尔德一同来华的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国会参议员休·斯科特,他还是当时国会参议员共和党领袖。这是新中国迎来的首个美国国会领袖团。

早在当年的2月23日,尼克松在北京会见周总理时就直接表达了希望北京同意曼斯菲尔德、斯科特访华的要求。按照尼克松的说法,曼斯菲尔德“当然是另一个党的,在一些政策上自然跟我不一致。但在中国政策上,他可是一个强烈的支持者”。

基辛格之前的破冰者

事实上,曼斯菲尔德的访华未必需要尼克松的转达。早在1969年7月,看到了尼克松上台后调整对华政策的明确信号,曼斯菲尔德就曾尝试通过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向北京转交书信,希望访华。在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华之前,这一年的春天中方就曾通过西哈努克表达了邀请曼斯菲尔德访华的意愿。但在曼斯菲尔德继续尝试与北京联系、确定进一步安排的同时,作为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重要成果,尼克松于7月15日公开宣布了接受访华邀请。显然,白宫在访华比赛中胜出,更有助于美国形成一个明确的对华政策。为此,曼斯菲尔德只能为尼克松让开通向北京的赛道。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乐见他如此,由总统第一个打开大门更为重要。”

在国内政治的干扰下,尼克松一度倾向于先让国会众议院领袖团访华,并授意基辛格告知两位国会参议院领袖推迟行程。但很快,中方通过巴黎渠道告知了美方关于曼斯菲尔德一行的可行时间,而在巴黎的美国外交官转而在第一时间告知了曼斯菲尔德和斯科特,直接导致基辛格几乎没有了再做调整的任何空间。对此,曼斯菲尔德并不知晓,至少没有任何公开回应,反而在行前表达了对尼克松、基辛格的感谢以及对他们调整对华政策的高度赞扬。

16天访华的亲历亲见给曼斯菲尔德极大的触动。在撰写正式提交给国会参议院的题为“新中国之行”的报告时,曼斯菲尔德的助手为了所谓“平衡”而刻意加入了针对中国政治与社会制度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偏见的表述,但曼斯菲尔德本人却将之全部删除。对此,他给出的理由是,无论如何,我们要从亚洲的经历中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价值在亚洲并非必然全部适用。

多次访华,并受到邓小平接见

事实上,曼斯菲尔德和斯科特都非常期待1972年这次难得的访华行程。对曼斯菲尔德而言,这也是他1922年、1944年、1946年之后的第四次来华。

在1974年12月和1976年10月,曼斯菲尔德又先后以国会参议员身份访问了中国。在1974年在华的21天中,曼斯菲尔德见到了邓小平。在1976年,曼斯菲尔德还有机会游历了长江、访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据澎湃新闻 刁大明/文)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对华政策基辛格
百岁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考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