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路径研究*

2024-01-12 00:21李西娟李文良
农业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标志农产品特色

◎李西娟 李文良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品牌,具有极高的声誉和竞争力,成为各国重点发展和保护对象。从国内外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实践来看,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值超万亿元[1],成为不少地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2019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1 年7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可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及必然要求。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是高度依赖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产业。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发展优势各不相同,决定了要发展农业经济,应立足于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代表着农产品特定品质和信誉,也蕴含着该区域的特色文化,是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有助于各区域根据自然环境、生产工艺等条件集中资源有重点地针对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涉及农户多的农产品进行开发利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有助于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性及其高品质决定了其具有强大的产业资源聚集效应,能够有效吸引和整合地方优质的农业资源要素,通过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经营范围,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带动当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培育和建设地方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带动辐射效应,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挖掘农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区域特色农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地理标志的内涵决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还承载着产品特有的生产工艺及文化要素,从而赋予其特殊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是该区域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产品制造和销售过程中不断挖掘、创新并经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的,代表着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文化宝藏。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运用和保护,有助于将农产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及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经代代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弘扬我国地方优秀的农耕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多样性,这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和保护工作,乡村振兴更是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内涵挖掘不深入,产品潜力未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充分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内涵,对于提升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生态资源丰富,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大自然的馈赠,孕育出众多特色农产品资源。西湖龙井、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际申报、使用中,申请主体普遍缺乏对农产品核心内涵和价值的挖掘利用,导致产品特质不突出,质量不过硬,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黄骅冬枣为例,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冬枣种植已有近3 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2],被誉为“全国260 余个鲜食枣品之冠”。而在产品的实际生产和销售中,由于更多关注冬枣的口感和销售价格,缺乏对冬枣千年种植史、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深入挖掘,产品特色不明显,文化品位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层次需求。

(二)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管和保护不力。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户相对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不高。这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强调产品特色品质、标准化生产相矛盾。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2010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新版《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强调产品独特性品质内容的描述。但从各地实际申报材料来看,存在产品独特性内涵提炼不准确、技术标准制定不科学等问题,产品的特色优势不明显。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质量控制标准落实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之间协作不畅,缺乏对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和保护,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有效保障农产品的特有品质。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制约产业发展。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市场号召力[3]。品牌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环境、产品特点、产量及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而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产者往往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战略规划,将注意力放在产品的产量、销量和价格上,不重视品牌的注册、培育、运用、保护与推广工作,严重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因此,生产经营者应转变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发展实践,逐步形成适合地区特点的品牌建设模式,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实现路径

(一)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内涵,提升产品发展潜力。对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内涵的挖掘,不仅是对大自然馈赠的肯定,更是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提高农产品文化品位,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最大限度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产品普查、挖掘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纳入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建议建立以农业农村部为牵头单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等文史部门、行业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普查机构,全方位地开展地理标志普查、挖掘工作。通过对各区域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生产区域、产品特色、制作工艺、人文历史渊源、市场需求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基本具备保护条件的农产品资源建立数据库,经过综合评估,根据挖掘潜力分批开展注册、开发和保护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只有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突出产品特色品质,产品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为有效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履行其工作职能,结合地域特色,科学制定一套包括自然环境要求、产品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标识使用等内容,涉及农产品种植、采收、储存等各环节的严密的生产技术标准,为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充分落实标准实施。一方面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开展讲座、技术培训、下田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强化行业自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监管和保护力度。加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方的职能作用,集中力量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特色品质。同时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地理标志品牌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激发企业运用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创建自主品牌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二是制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充分落实。我国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制定与地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品牌战略规划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难题。建议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区域建设一批品牌指导站,通过加强对品牌注册、运用、管理、保护与推广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经营主体制定与地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提升其品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三是加强品牌营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以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展网络营销,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标志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医的特色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