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策略

2024-01-12 18:55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张佩贤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零起点学习用品幼小

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 张佩贤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经历。儿童在一年级入学后能否适应,将关系着其将来对学校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并影响其今后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2021 年3 月30 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入学要点》),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后所需要培养的关键素质,提出了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2022 年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这次活动把幼小衔接工作推向了深入。“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创造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深入思考和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活动课程,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零起点”教学是基于“减负”背景下实施的一种凸显教育起点公平、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教学行为。“双减”政策和“零起点”教学同时推进,协同发力,旨在创设“慢”教育的育人环境,构建幼儿园和小学平稳过渡的教学生态,以推动全社会转变育人观念、改革育人方式。然而,在之前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一、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物质准备,忽略儿童心理引导

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及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很多家长早早做好了物质准备——漂亮的书包、水杯、精美的文具等,往往忽略了对儿童入学心理的引导。更有甚者,还用上小学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进行恐吓。如:“上了小学以后,你就要吃苦头了。”家长类似不经意的言行,会让儿童对上小学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重视知识学习,忽略儿童习惯培养

还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学习知识等同于开发儿童智力,错误地认为:孩子小时候识的字多,数的数多,智力就发展得好。他们特别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背诵了多少首古诗,学习了多少学科知识。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提前掌握一年级的课本内容。面对孩子物品摆放凌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情况,家长却认为没有什么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好习惯自然就会慢慢养成。还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学习成绩好,习惯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无异于揠苗助长,可能导致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入学后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课程难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孩子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小科学衔接,不仅要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育的客观规律,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感受。为此,学校、教师、家庭要共同努力,开展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保障“零起点”教学

(一)相信儿童“我能行”,培养儿童自理能力

收拾自己的书本、学习用品,这不仅是一项自理能力,其实也是重要的学习习惯。《小学入学要点》具体建议中提出,需要“指导儿童有序整理学习用品,家校合作,引导儿童根据课程和活动安排,学会独立清点、带齐每日学习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课间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书本和学习用品;放学时收拾整理好个人物品”。

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准备学习用品、系鞋带这类问题,主要依靠自己解决。同时,面对语文、数学、艺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课本以及相应的学具,部分学生一时有些手忙脚乱,是情理当中的。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了一周左右的过渡课程。笔者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带领学生了解小学课程,随时引导他们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在班级里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找文具”“放文具”等小比赛活动。

与此同时,笔者也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呼吁全体家长和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特别提醒家长把握住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不包办代替,学会放手,相信孩子“我能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引导孩子随时养成“物归其位”的好习惯。

(二)“我是小小复述员”,培养儿童倾听能力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它需要全身心地领会对方在谈话过程中表达的信息。沟通心理学强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在对学校一年级十多位学科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多位教师提到了幼小衔接中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小学入学要点》中也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能领会同学和老师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积极做出回应。

笔者也和本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在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过程中,你觉得比较有困难的是什么?一个学生提出:“科学课上经常有听不懂的问题,导致没法举手回答问题。”这个学生谈及的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话题,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表达,比如上课发言情况,却容易忽略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中,倾听能力一直排在首位。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好地为表达打下基础。

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班级部分学生爱说,但不善于听的现状,开展了“我是小小复述员”的活动。活动前,首先利用班队课提出了听的要求:听别人说话时要耐心,不能“听话听半截”就急于举手发言,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听别人说话时要细心,要做到“字字入耳”;倾听时要用心,不仅要用耳听、用眼看,还要用心去体会、动脑思考;听别人说话时还要虚心,老师、其他同学新鲜有趣的想法、准确优美的用词,都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笔者还在班级QQ 群发布了“我是小小复述员”的活动倡议,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在和孩子说比较重要的事情时,家长可以看着他,等孩子全部说完后,再让孩子复述一遍,这个复述可以加入孩子自己的理解。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点点滴滴,有助于培养儿童听的时候,准确并且完整地理解、把握信息的能力。

(三)“晨诵·午听·暮读”,培养儿童阅读能力

鲁普斯卡娅曾说,阅读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小时候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住一辈子,并在将来影响孩子的发展。笔者在对一年级家长和孩子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近40%的家长认为: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阅读非常重要。《小学入学要点》中也特别关注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多次提及: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可见,阅读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入一年级后的第一周,笔者就在班级开展了“晨诵·午听·暮读”活动。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就开始集体诵读小儿歌;每天中午午休前,安排五分钟左右的听读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每周一、三、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阅读绘本或拼音读物,并在班级读书活动中与大家交流分享。“晨诵·午听·暮读”阅读系列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开学后的首次家长会上,笔者还向家长提议:可以每天给孩子读一会儿优秀儿童读物。尤其是在孩子睡觉前,因为这个时候最安静,阅读的效果也比较好。长期坚持,孩子能积累许多词语,阅读兴趣以及语感也就渐渐培养起来了。

科学实施幼小衔接,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的举措,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需要,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关注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创建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的幼小过渡课程,让“零起点”教学落地生根,这对促进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零起点学习用品幼小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谜语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文具在哪里
山东、福建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
鸡飞狗跳的校园生活(一)
零起点汉语听说教学中的交际性研究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非零起点”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