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 的居家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对GSES 评分及冠心病知识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4-01-13 03:19汤青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5期
关键词:分析法居家效能

汤青华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当前,心脑血管病症已成为死亡者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血管疾病对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做好对于心血管疾患的防治迫在眉睫[1]。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疾患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指的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性心脏病[2]。现阶段临床在对冠心病的干预中以PCI 手术作为一项重要手段,达到血运重建的目的[3]。但是单纯通过药物或者PCI 治疗还无法使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此类治疗手段不能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得到逆转,也并无法直接消除冠心病的各种诱因[4]。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居家期间的康复锻炼尤为关键。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一系列不健康生活行为将会导致冠脉再狭窄的发生。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更加关注对个体感受认知与提供服务之间的差异做出分析,了解提供服务的缺陷和弊端,从而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IPA 的居家护理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选自于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90 例,选取时间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之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纳入45 例。

纳入标准:(1)冠心病通过心电图、冠脉CT 血管造影得到明确证实,同时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相关标准;(2)年龄均不低于60 岁;(3)研究具体方案及目的得到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原发性恶性肿瘤及脑、肾、肝严重脏器病变;(2)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异常;(3)无生活自理能力。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健康知识讲解,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讲解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1.2.2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行IPA 的居家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居家护理服务小组:由科室内一名主治医师,1 名心理咨询师,1 名康复治疗师以及五名专科护士成立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全部小组成员临床工作经验均不低于五年,有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2)制定居家护理方案:全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自行编制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体验及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冠心病患者感知情况与认知的差距。小组成员结合调查结果,应用头脑风暴法进一步剖析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真实感受以及和期望的差距。同时以IPA 分析法深入分析,明确需要重点改善的区域,其中应重点改善的护理内容涵盖了疾病有关知识、运用及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

(3)落实居家护理方案:①疾病知识宣教:借助QQ、微信等途径与患者开展一对一交流,帮助患者解答疑惑。同时可定期在微信群、QQ 群内推送有关冠心病知识的文章、短视频等。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电话进行交流,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针对性讲解。②运动及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日常需要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平常多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戒烟戒酒。每天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例如慢跑、太极拳等。制定个体化运动记录表,详细记录每天运动情况。③心理疏导:定期通过电话与患者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倾诉内心苦闷,减轻心理负担。叮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升患者治疗自信。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变化做出评价,共含有10 个评价条目,总分40 分,评价分值越高即代表存在更好的自我效能。(2)冠心病知识: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评价,共包含了30 个小项,问卷总分30分,评价分值越高即代表存在更高的知晓度。(3)并发症: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从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发现,两组患者间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根据GSES 评分情况,干预后比较发现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SE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GSE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45 45干预前26.49±3.45 26.52±3.29 0.042 0.966干预后30.47±3.69 34.95±3.81 5.666 0.001

2.3 两组冠心病知识评分比较

根据冠心病知识评分情况,干预后比较发现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知识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冠心病知识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45 45干预前17.39±2.74 16.97±2.86 0.711 0.479干预后21.28±2.89 25.28±2.93 6.520 0.001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根据并发症统计情况,比较发现观察组要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多,许多患者出院居家过程中,往往由于缺少相应疾病知识、医嘱依从性不高,进而造成病情恶化[6]。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居家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缺乏疾病知识、负面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出现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都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阻碍,也直接影响生活质量[7]。以往临床所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通常仅在出院时告知患者居家注意事项,并未关注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未深入了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对于居家护理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缺乏针对性[8]。IPA 主要是对服务对象感知以及所提供服务之间的差距做出全方位分析,寻找并正确认识到工作期间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当前,IPA 分析法在临床医疗及护理服务改进工作中得到大面积应用,众多研究也证实了IPA 分析法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价值。

本研究观察了将IPA 的居家护理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SES 评分、冠心病知识评分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这也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IPA 的居家护理,可促进患者自我效能增强,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运用IPA 分析法,深入分析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健康需求,了解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最大程度符合患者健康需求,保证护理服务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9]。同时通过IPA 分析法准确找到亟待改进的护理服务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完善优化,进一步提高居家护理服务的效率,保证冠心病患者居家康复的实际效果[10]。在IPA 的居家护肤中,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各个维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识,树立积极信念,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以及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从而可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1]。

综上所述,将IPA 的居家护理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其自我效能,让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知识,并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分析法居家效能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居家》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