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继融合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研究
——以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4-01-16 11:29袁翠松李琰玮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袁翠松,李琰玮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高素质农民的发展和培育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乡村经济、乡村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也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均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两方面内容,并做出了具体部署。

近年来江西省持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2023年1月,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农技人员“培基”行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农民对农业生产技能、农村产业经营管理、网络信息技术等的多元化需求,给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作用,协同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是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及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思路之一。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搜索、筛选和阅读,在文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如下内容:

一是获取与职继融合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可能包括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整合、农村发展与培训的相关理论以及农民培育的人力资本理论等。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职继融合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二是关注职继融合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职继融合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际效果和实施模式。这些研究和经验可能包括职继融合项目的案例分析、职业技能培训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实践等。通过对这些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职继融合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效果评估和可行性分析。

三是关注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和模式。这些观点和模式可能涉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构建与改进以及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激励等。通过对这些观点和模式的分析,为职继融合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回乡过年的机会,我们采集了22位农村户籍老乡的调研数据,主要了解老乡们现从事的职业及对就业、技能等的最新和最迫切需求。了解老乡们接受过的各类教育培训类型和未来学历与非学历提升计划。

22 位老乡中,有18 名男性和4 名女性;16 人的年龄在22~32 岁之间,6 人的年龄在43~49 岁之间;14人在外省(市)工作,8人本地工作(表1);原始学历为初中的14人,本科、大专、高中、小学各2人(表2);8人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学历继续教育提升,主要通过开放教育、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在职在线学习(表3);9人进行过或准备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与现从事的工作相关。

表1 调研样本工作地

表2 调研样本原始学历

表3 调研样本学历继续教育形式

调研样本中的农村户籍老乡通常选择外出工作而非留乡营生,因此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表4)。在接受继续教育方面,进行过或准备进行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老乡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始学历且较年轻,他们选择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与他们现从事或计划从事的职业相关,这些老乡也通常希望进一步提升学历并获得更多非学历教育。接受过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老乡数量稍多于接受过学历继续教育的老乡,这表明老乡们更偏向于获取直接服务于职业的专业技能,而不是进行长期的学历提升(表5)。老乡们更倾向于选择在职在线学习的方式,并希望能够获得农村户籍人员的继续教育费用补贴政策。

表4 调研样本工作单位性质

表5 调研样本非学历继续教育形式

三、高素质农民的内涵与培育现状

(一)内涵演进

高素质农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要求和农民职业素养、身份地位和社会阶层等方面的进步。结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4 号)中“培养目标”的表述,高素质农民是指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先进知识、先进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爱农村、懂技术、善于经营的农民群体。相较于其他农民群体,高素质农民的“高素质”可以体现在农业技术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经济管理能力、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

高素质农民是农民中的优秀代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同时,高素质农民也是农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育现状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与江西开放大学是两位一体办学。学校自2019 年开始高职扩招,对高素质农民开展学历教育,依托遍布全省各地市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采取高职校区和市级开大学习中心共同办学模式,按照“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的要求,对高素质农民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同时利用开放大学远程智慧网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作业、考核形式,以利于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和培养。

学校2019-2021 三年高职扩招共招收高素质农民3161人,占高职扩招总人数的46.18%(详见图1),分布在大数据与会计、园林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2023 年7 月近600 名首届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毕业。这些高素质农民在取得全日制大专学历后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江西农业农村建设,还可以继续参与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依托开放教育延伸至县级的办学体系,通过“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远程网络,在家乡深造开放教育本科学历。在非学历教育培养方面,学校利用优势专业在农村地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例如在学校定点帮扶的婺源县秋口镇王村投资100 多万建立了王村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电商技术指导和培训,将旅游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学校多年来开展的职继融合模式,实现了高素质农民学历、知识、技能再提升。

图1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2019-2021三年高职扩招招生情况

四、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有效实施、农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农民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劳动力转移、培养机制不完善、农民在农村的职业发展受限等。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农村青壮年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时,选择离开农村,其中不乏具备高素质潜质的农民。这些农民在城市工作机会较多,待遇相对较好,而且在城市生活中,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1]显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龄42.3岁。在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呈现严重老龄化的问题,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数量已开始出现匮乏趋势,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相比青年、中年,老年人学习能力、身体机能反应能力与思维能力均有所下降,即使接受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后期也无法以充沛的精力、体能投入到农业产业一系列生产、技术项目之中[2]。

(二)农民培养机制不完善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对2019 级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开展的学情分析显示,农民学生期望通过学习掌握政府政策信息、农业种植技术信息、农业经营知识、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市场变化情况,提升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希望学习内容能直接指导生产实践、拿到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资质、学习氛围轻松、教学资源直观形象、学习形式能节约时间和成本。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计上对高素质农民和社会人员要有所区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参考普通教育,教学资源个性化不足或流于表面,通识课、理论课教学内容老旧、枯燥,文本资源多于灵活教学资源,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考核评价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三)农民在农村的职业发展受限

当前,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产业领域,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生活条件较为困难;传统产业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且薪资待遇较低;一些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具备优势,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全面,生活便利程度不高,很多人尤其是青壮年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或在农村发展,进一步影响了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和留用。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创业氛围也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不足或创新创业支持机制的缺乏导致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无法充分应用新技术,高素质农民很难找到与其知识和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无法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五、职继融合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为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等作出了诸多贡献,结合当前高素质农民的发展需求、培养现状及问题,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提升体系保障服务效能

江西开放大学与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一体化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模式,学校于2022年底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成人高校与高职院校的融合办学模式。体制机制改革后,学校教学部门按专业群划分为四个专业学院,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专业学科设置规划、师资队伍、各种资源共享共融。同时,管理机构一体化,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整合资源、走向融合等方面做出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2023 年初江西开放大学(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重新调整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能和编制数重新核定,以更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管理职能应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之势。

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加强开放大学体系办学优势,不断提升职继融合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与管理水平,并已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各地依托县级开放大学办学点,构建了深入到广大基层办学单位、乡村地区的完整办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各地市开放大学不断发挥主动性,积极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培育项目。例如赣州开放大学实施了“长征带精准扶贫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及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政策等,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村、居“两委”干部进行学历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了一批“领头雁”。

(二)强化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参与建设农业经济新专业

“十四五”期间,江西开放大学(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以价值显著为引领,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衔接融通、凝练特色”的总体原则,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学科专业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融通的模式,打造一体化专业体系,探索参与建设农业经济新专业,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建立健全校内专业学院和办学体系统筹调度、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结合办学实际,协同推进多种教育不同层次专业的建设工作。将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和我省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优化专业布局,培育发展特色专业,积极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例如开放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支持的服务“三农”、推动乡村人才发展战略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目前有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林业技术、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特色专业。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过程中,学校了解到农民学员对电商、经营销售、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技能有较多需求,而这几类专业均为学校高职教育的优势专业,通过对农村产业经营者、农民学员、农村干部等的培养需求调研,学校加大校内高职教育优势专业与开放教育农业特色专业的统筹调度,优化交叉专业融合融通,建立农村电商经营等交叉专业一体化体系,包括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将职继教育专业群建设推向立体化、纵深化。

二是围绕开放大学和职业学院融合办学的定位和特色,立足学科,注重辐射,创新合作机制和聚集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经济新专业。江西开放大学(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瞄准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利用长期开办涉农专业及非学历培训的经验,根据乡村振兴的新需要、新形势,继续发挥涉农专业的传统育人优势,积极开办涉农新专业。例如学校围绕“乡村烹饪工匠”教育项目、乡村电商新农人素质提升项目、乡村旅游导游助力项目,组织城乡发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人才与乡村振兴学院、龙南新兴产业人才学院、上犹绿色发展人才学院等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调研、座谈,将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纳入学校农业经济新专业建设的重点范畴,为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专业支撑。

(三)打造一支知农促融的师资队伍,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一支知农促融的师资队伍是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关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多路径加强师资培养

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一支爱农、知农、兴农的师资队伍。当前,高校涉农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但对国家”三农”政策更新、农村产业发展实践和困难等的认识和接触较少,应加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政策、意见的落实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政策、教学方式、培训方法等的认知与能力。组织教师与农民学员代表座谈、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辅导等,激发师生互动互学,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壮大农民培育师资队伍

各涉农高校,如开放大学、农业大学、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联合建立农民培育师资库,把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经营者、涉农经营服务人员等纳入农民培育师资库中,利用他们丰富的科学知识、过硬的实操技术,共同制定契合乡村发展实际的农业专业课程,共同参与涉农教材开发,打造一批优质微课、视频课程,开展涉农专题培训讲座等,实现优质师资的共建共享。

3.探索长效管理与考核机制

教师考核管理需刚性约束与柔性关怀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奖励惩罚等外部嵌入性制度的同时,将尊崇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大学精神和理念有机融入和贯穿于制度设计和建构之中[3]。学校与涉农师资队伍应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师资库最新信息,注重对教师涉农工作信息的收集和记录,更新资料存档,通过直观的资料反映教师工作中的表现与不足,作为师资绩效考核公正、客观评价的依据。及时了解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涉农教研活动及成效和学员评价等情况,通过听课、研讨、培训等形式,设计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量化管理。

结束语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无论从人才培养规格还是培养对象上都有很大的交汇融合的空间,通过职继协同发展,结合各自优势,打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运行机制、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将科学技术与农业实际问题紧密衔接,从而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提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